瞿云明 鄭仕華 馬瑞芳 廖連美 饒聰 尤金偉 尤正星

摘? ? 要: 為促進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的規范化及推廣,經連續2 a (年)的試驗研究,編制了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規程,并通過了麗水市蓮都區質量監督局組織的專家評審。該規程規定了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產地選擇、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防治、采收、清園。可有效指導菜豆生產中化肥農藥減施的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節本增效、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菜豆; 化肥農藥; 減施; 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 S643.1 文獻標志碼: C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1)02-092-03
菜豆是我國重要的豆類蔬菜之一,也是浙江省的重要豆類蔬菜之一。作為全國蔬菜重點生產縣的蓮都區,年菜豆播種面積約為533 hm2,產值近3 000萬元。但因受土地資源和生產條件等因素限制,菜豆連作障礙加劇,病蟲害發生嚴重,導致農藥化肥使用頻繁,農殘檢出時有超標,質量安全尚存隱患。
針對菜豆產業生產現狀,麗水市蓮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麗水市峰源長達高山果蔬專業合作社,于2018—2020年連續2 a (年)在蓮都區高山菜豆主要產區的峰源鄉尤源基地開展了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研究,在此基礎上編制了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規程,并通過了麗水市蓮都區質量監督局組織的專家評審,于2020年8月批準發布,標準號 DB 331102/T 006—2020。標準的發布與實施可實現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的規范化,有效減少菜豆生產上濫用農藥多施化肥的現象,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菜豆安全生產,促進菜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適用范圍
該規程規定了菜豆化肥農藥減施栽培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產地選擇、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防治、采收、清園。
2 術語和定義
2.1 化肥減施
利用商品有機肥、農家肥、沼渣、沼液、生物菌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等替代補充,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措施,減少化學肥料施用。
2.2 農藥減施
利用生物農藥、動植物源農藥等,結合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化學農藥施用。
2.3 緩釋肥料
通過養分的化學復合或物理作用,使其對作物的有效態養分隨著時間而緩慢釋放的化學肥料。
3 產地選擇
宜選擇與非豆科作物輪作 2 a以上,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環境、環境空氣、農田灌溉水質應分別符合GB 15618—2018、GB 3095—2012、GB 5084—2005的規定[1-3]。
4 播前準備
4.1 品種選擇
宜選用優質、高產、耐熱、抗病的品種,如‘麗蕓2號‘浙蕓5號‘浙蕓9號等。種子質量應符合NY 2619—2014[4]的要求。
4.2 種子處理
4.2.1 曬種 宜在播前選擇晴天晾曬種子1~2 d。
4.2.2 熱水燙種 用種子質量5倍的70 °C熱水燙種1~2 min。
4.2.3 藥劑拌種 燙種后,宜用種子質量0.1%的99% 惡霉靈可濕性粉劑,或種子質量0.6%~0.8%的25 g·L-1咯菌腈懸浮液拌種。預防細菌性疫病,宜用種子質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4.2.4 固氮菌拌種 無藥劑拌種的,宜用‘肥力高等固氮菌拌種。
4.3 秸稈還田
上茬作物收獲后應秸稈還田。水稻秸稈每667 m2還田量宜為500~700 kg,按每667 m2還田稻草550 kg計算,相當于施氮4.6 kg、磷1.0 kg、鉀10.5 kg。玉米鮮秸稈每667 m2還田量宜為1 000~2 000 kg,按667 m2還田玉米秸稈1 250 kg計算,相當于施氮3.2 kg、磷1.6 kg、鉀4.6 kg。
4.4 園地整理
4.4.1 土壤翻耕 用機械深翻耕作層,深翻深度以25~40 cm為宜。
4.4.2 土壤處理 (1)土壤消毒:進行5 d以上消毒土壤,667 m2選用99%惡霉靈可濕性粉劑0.2 kg和45%敵磺鈉可濕性粉劑2 kg對水1 000 kg,或選用99%惡霉靈可濕性粉劑0.125 kg和25%咪鮮胺乳油1250 mL對水1 000 kg,混勻后用噴水壺均勻噴灑土壤。還可在播種前20 d以上,選用棉隆、石灰氮(氰氨化鈣)、含氯消毒劑等消毒土壤。(2)土壤酸堿度調節:對土壤pH值≤4.5的,結合翻耕施用生石灰,667 m2宜施生石灰50~100 kg。
4.4.3 做高畦 整地后做高畦,畦高25~28 cm,畦寬為0.7~0.9 m,溝寬28~32 cm,主溝深28~32 cm,次溝深23~27 cm。
4.4.4 施基肥 種植行開溝施基肥,667 m2施商品有機肥300~600 kg、或腐熟優質農家肥2 000~3 000 kg、黃腐酸鉀20 kg、生物有機肥或復合微生物肥料50 kg,加45%的緩釋肥料20~25 kg。施肥中需避免復合微生物肥料與緩釋肥料直接接觸。秸稈還田的,折算扣減基肥中化肥的施用量。有機肥應符合NY 525—2012的要求[5],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料,應分別符合NY 884—2012、NY 798—2015的要求[6-7],緩釋肥料應符合GB/T 23348—2009的要求[8]。
4.4.5 畦面覆蓋 宜用覆蓋栽培,可根據條件選用地膜覆蓋、秸稈覆蓋、地膜加秸稈覆蓋等方式。
5 播 種
5.1 播種時期
春季設施栽培直播時期宜在1月下旬。春保護地栽培直播時期宜在2月中下旬。露地直播時期宜在3 月下旬至7月下旬。海拔600 m 以上的山區直播時期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
5.2 播種密度
穴播,每畦2行,每行距離溝邊12 cm以上,保持小行距45 cm以上。穴距50~60 cm,每穴3~4粒種子,播后蓋土1~2 cm,若土壤干燥,播種前1 d澆足底水。667 m2用種量1.0~1.5 kg。
6 田間管理
6.1 查苗、補苗、間苗
播種后7~10 d查苗、補苗,同時做好間苗工作,每穴宜選留2株健壯苗。
6.2 搭架
甩蔓前選用長2.5~2.6 m竹棒搭好倒人字架。搭架后按逆時針方向引蔓上架。
6.3 環境調控
植株長滿架時應打頂控勢。長勢過旺的應適當疏葉。及時清除老葉、病葉,并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設施栽培的,采取放風和輔助加溫等措施,調節溫度和濕度。
6.4 肥水管理
6.4.1 化肥減施 (1)測土配方施肥:以每生產菜豆1 000 kg,按氮3.4 kg、磷2.3 kg、鉀5.9 kg計算。依NY/T 1118—2006的要求[9],測試確定土壤提供的養分,綜合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及肥料養分利用率,確定化肥減施的數量、時期、方法。(2)根外追肥:幼苗期、伸蔓期葉面噴灑0.2% KH2PO4 或0.5 %尿素的水溶液2~3次。葉面肥料質量應符合GB/T 17419—2018或 GB/T 17420—1998的要求[10-11]。(3)水肥一體化技術追肥:始收后,667 m2施57%高鉀型水溶性復合肥5~8 kg;采收盛期,667 m2施8~12 kg。每隔10~15 d施肥1次,每次灌水量10 m3。采收后期,根據植株長勢及肥水酌情減少施肥,或不施肥。
6.4.2 水分管理 總體保持土壤濕而不干為宜。苗期控制水分,開花前控制澆水,開花結莢后加大水分供應。
7 病蟲防治
7.1 施藥方法
應用低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技術施藥。農藥使用應遵守GB/T 8321.10—2018、NY/T 1276—2007的要求[12-13]。菜豆農藥減施中,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致癌、致畸、易產生藥害、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的農藥。
7.2 農藥減施
7.2.1 生物防治 (1) 保護和利用天敵: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蜘蛛等捕食性天敵和赤眼蜂、麗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敵。(2)生物農藥防治:宜使用生物農藥防治主要病蟲,防治方法見表1。(3)性誘捕器誘殺:豆莢螟、斜紋夜蛾等害蟲高發期,667 m2懸掛對應的性誘捕器4~8個,離地高度1.45~1.55 m。
7.2.2 物理防治 (1)色板誘殺:田間間隔懸掛黃板誘殺蚜蟲、斑潛蠅、飛虱成蟲,藍板誘殺薊馬。每667 m2使用30~50片(規格25 cm×30 cm )。黃板安置于植株上方0~15 cm處,藍板安置于植株下方0~15 cm 處。(2)殺蟲燈誘殺:1~2 hm2 安置1盞殺蟲燈(規格220 V,15 W),離地高度1.2~1.5 m。
8 采 收
嫩莢由細轉粗,外表顯光澤,種子略為鼓起或尚未鼓起時即為采收適期。采收時,應按住豆莢基部,輕輕向左右轉動,然后摘下。盛莢期每天采收1次,后期可隔天采收。
9 清 園
采收結束后,菜豆秸稈全量還田,并做好其他清園工作。
參考文獻
[1] 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S].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8.
[2] 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S].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3]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200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瓜菜作物種子 豆類(菜豆、長豇豆、豌豆):NY 2619—2014[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有機肥料:NY 525—2012 [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生物有機肥:NY 884—2012[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復合微生物肥料:NY 798—2015[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8]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緩釋肥料:GB/T 23348—2009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NY/T 1118—2006[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10]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含有機質葉面肥料:GB/T 17419—201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1]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微量元素葉面肥料:GB/T 17420—199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12]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十):GB/T 8321.10—201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藥安全使用規范 總則:NY/T 1276—2007[S].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