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各地政府必須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更應該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保障義務教育在農村的實施,促進城鄉之間教育的均衡發展。近幾年,很多農村的貧困地區教育教學設施配置情況與以前相比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與時代進步的速度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對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配置問題,尤其是體育教學資源的配置進行細致的研究,以此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現存的教學資源,全面地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民發展。《農村體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及實踐路徑研究》一書立足于我國農村體育公共資源配置的實際情況,分析了當下資源配置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了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該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言,介紹了農村的體育公共資源配置和相關實踐這一選題的依據、研究意義和相關的文獻綜述;第二部分為研究對象及其相關研究方法介紹,對農村體育公共資源配置和相關實踐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對于研究的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對于農村地區的體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這一問題的內涵、研究依據和發展原則、分析了資源均衡配置這一問題的發展現狀、介紹了資源分配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于如何均衡地配置公共資源提出了一定的戰略以及實踐的路徑;第四部分得出了結論并進行深入的總結。
該書介紹了當下農村學校在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農村學校體育課程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現實問題,如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體育設施的安排不到位或器材的質量不高、農村地區的體育老師數量少或老師質量不足、體育課程的安排數量少、體育制度欠缺、體育文化不足等等。由于農村地區辦學條件的限制和不足,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發展也存在很大問題。如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時間非常少、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不夠高、存在近視、肥胖等其他類型的身體問題。盡管近幾年來,黨和國家都非常注重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也對于農村地區的體育建設進行了一定的投入,制定了一定的教育措施,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區貧困的時間長、程度深、范圍廣,對于農村地區體育教學的資源均衡配置方面還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農村地區的體育發展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的空間。
該書探索了促進農村地區體育教學方面資源合理配置的多種有效途徑。第一,國家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撐。國家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必須充分發揮其統籌全局的作用,深入地調查并了解各地農村體育發展的基本情況,具有針對性地加大各個地區對于體育資源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時還需要完善相關的監察機構和管理機構,互相監督以保障人們的基本利益。第二,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目前,在農村,科學的體育理念、運動觀念尚未獲得廣泛的推廣,甚至還存在一些“勞動即體育”的錯誤認識觀念,這對農村的體育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制約。因此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著力于糾正農村地區的錯誤觀念,積極進行宣傳工作,號召農村地區的人們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體育鍛煉,讓人民切實地認識并學習體育鍛煉的好處。第三,需要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如可以大力培養農村地區具有體育潛力的人,引導這類人群接受系統化的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運動鍛煉,促進體育教育隊伍的專業化和高效化,同時還可以大量地引入體育方面的人才,推動農村地區體育教育質量的優化,促進體育意識的培養和深化,進一步促進農村體育教學的發展。第四,需要保證充足的體育器材,在空閑的場地或劃分特定的場地,合理地配置相應的體育器材,滿足廣大農民的需要,為農村地區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體育服務。
該書闡述了促進農村地區體育教學資源均衡配置的意義。均衡的教學資源配置有助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農村地區人們的身體素質,進而促進全國人民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強健我們的體魄。同時,有效地發展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學還有助于落實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推動農村地區人口的脫貧攻堅。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農村地區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當地居民的生活觀念和體育觀念也在持續地轉變和完善,這是給農村地區體育教學帶來的新的挑戰。但由于我國還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因此合理地分配教學資源,促進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學發展,有助于提升我國國民總體的體育意識和身體素質,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體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及實踐路徑研究》一書從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的實際出發,探究了許多農村地區體育教學資源配置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的發展戰略,對于發展我國農村的體育教學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王國昆,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及公共體育服務)
書名: 農村體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及實踐路徑研究
作者: 霍? ? 軍
ISBN: 9787564428723
出版社: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7月
定價: 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