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娟 劉昊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重點發展“三農”產業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重視生態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基于此,以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鎮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現場調研,通過分析村鎮產業、資源利用、周圍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現狀,研究了目前繡惠鎮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經濟發展;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鎮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96
1 鄉村振興與生態建設的關系
1.1 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抓重點、補短板,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以及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1.2 生態建設
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是根據生態學原理進行的人工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1.3 鄉村振興與生態建設的關系
1.3.1 生態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發布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明確了生態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戰略地位[1]。黨和國家之所以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是因為正確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堅持“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和原則,治理和保護好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才能促進鄉村振興全面發展。
1.3.2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了生態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生態振興的重要性,將生態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和重要“支點”,為生態建設提供了硬性的制度保障[2]。多項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文件出臺,從制度、政策方面向社會公眾宣傳生態建設的意義和措施,提倡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2 繡惠鎮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分析
2.1 繡惠鎮概況
繡惠鎮隸屬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位于濟南市東部,總面積55.9 km2,61個行政村,5.7萬人,耕地0.36萬公頃,村鎮依女郎山而建,屬城市近郊區類型。繡惠鎮人口流動量較大,青壯年勞動力、高水平教育者多以外出打工為主,留駐鄉鎮的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民多是老年人和兒童。土地以山區和平原為主,多種植章丘大蔥,依靠章丘大蔥的品牌優勢,繡惠鎮政府在鄉鎮發展規劃中提出將繡惠鎮建設成為以女郎山為中心的章丘大蔥生產基地和旅游景點,將繡惠鎮建設成為重要生態環境保護區,通過推進生態建設來尋求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
2.2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對目前繡惠鎮生態建設的現狀問題及村民需求進行問卷調查,調研時間為2020年5月,調研對象為常駐村鎮人口,調查問卷內容由村鎮產業狀況、資源利用狀況、周圍環境狀況和基礎設施狀況4部分[3]。發放調查問卷共100份,去除無效問卷(非鄉鎮常住人口、問卷未填寫完整等),實際回收有效問卷共93份,有效率達93%。
2.2.1 村鎮產業
繡惠鎮隸屬于章丘區,章丘區以章丘大蔥特產而聞名,結合特產優勢和地區特點,各村莊以種植章丘大蔥為主要經營方式,章丘大蔥種植的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40.86%。
2.2.2 資源利用
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繡惠鎮有7.53%的土地被荒廢;每個村莊大概可以保證有3~5個井屋被用于灌溉,采用井水灌溉的土地達80.65%;農業生產中,為增加農業產量, 58.06%的村民依然投入較多的農藥化肥。
2.2.3 周圍環境
繡惠鎮周圍的環境明顯比2019年整潔,有48.39%的村民認為垃圾清理較為及時,這是鄉鎮高度重視垃圾清理工作的體現;鄉鎮周圍存在著工廠和家庭養殖場,有37.63%的村民認為污水、糞便排放仍較多;鄉鎮重視綠化建設,有58.07%的村民認為鄉鎮的綠化建設良好。
2.2.4 基礎設施
繡惠鎮地方政府積極踐行鄉村生態振興戰略,大力建設基礎設施以保障村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但在農業設施方面,有80.65%的村民認為農業設施不足、需要增加農業設施。
3 繡惠鎮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村鎮產業方面
趙金科等指出,農業生態遭到破壞主要是因為單一的生產類型和傳統的生產方式無法滿足現階段農業可持續性發展[4]。由于章丘大蔥的品牌特色,越來越多的繡惠鎮村民開始種植大蔥,使得其產業以種植大蔥為主;村莊的留駐農業勞動力以中老年人口為主,這部分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較低,仍維持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由此可能會帶來土地肥力下降和農作物產出質量下降等問題,阻礙鄉鎮的發展。
3.2 資源利用方面
李博等指出,人地分離導致社會生態異化[5]。繡惠鎮每個村莊平均在戶人口800~1 300人,實際上,真正駐村人口僅占總在戶人口的50%,大量的青壯年人口流動,土地利用非常不合理。繡惠鎮的土地灌溉主要利用井水灌溉,通過水管自動流滿田地,而土地大部分都是長溝,采用這種灌溉方式特別浪費水資源。繡惠鎮村民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威脅、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大量采用農藥、化肥、地膜等進行農業生產,而這些化學物質的大量使用將會污染土地、破壞生態。
3.3 周圍環境方面
繡惠鎮在工業發展和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于村民的技術能力較低,鄉鎮企業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這種生產的生產能力較低、資源浪費嚴重,而且排放的廢氣、廢水等物質破壞了生態環境。家庭農場飼養牲畜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如果無法合理處理,將會導致周圍環境遭到污染和破壞。
3.4 基礎設施方面
在對繡惠鎮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村莊直接將廢氣排放到空中、將廢水排放到河中,村民直接將秸稈焚燒、將糞便隨意堆積,排放的廢棄物直接流入空氣和田地中,會導致有害物質殘留,而處理這些廢棄物的基礎設施仍未完善。
4 繡惠鎮生態環境建設策略
4.1 村鎮產業建設
宋琳琳指出,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農村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更是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6]。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必須要發揮鄉村的獨特生態優勢,將“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1)要依托繡惠鎮當地現有的地理資源條件,以鄉村旅游為主線,將女郎山打造成一個具有特色的旅游景點。2)要以章丘大蔥為特色,圍繞地區特點,發展以章丘大蔥為中心的集生產、銷售和文化為中心的綜合產業,在保證生態建設的同時推動產業發展。
4.2 資源利用建設
繡惠鎮的土地長時間未被合理劃分,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據土地荒廢、地形情況不同合理劃分土地。為保障繡惠鎮農業生產灌區的水資源被充分、有效利用,應發展節水型地面灌溉和低壓管灌兩種灌溉方式相結合的形式[7],通過整化土地溝渠規格(如長溝改成短溝),使流往田地的水資源短時間內流滿整溝,從而減少蒸發量。繡惠鎮在發展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大力實施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量,施用糞肥或有機肥來進行農業生產。
4.3 周圍環境建設
在繡惠鎮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引導綠色生產的重要作用。1)地方政府要向企業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生產的觀念和做法,引領地方企業和家庭農場樹立保護生態的意識。2)地方政府要出臺有關生態建設的制度,硬性規定污染環境的懲罰措施,并在生產中真正發揮監督作用。
4.4 基礎設施建設
繡惠鎮依山而建,可利用這一優越的山水地理形勢,擬建生態循環中心,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循環處理方式,如秸稈糞地、沼氣循環系統等。基于繡惠鎮的地理位置,沼氣池可選址在東部山區位置,臨近農業生產區,減少有害垃圾的運輸路程,又可便于直接用于農業生產過程[8]。
5 結語
以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鎮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分析了繡惠鎮在村鎮產業、資源利用、周圍環境和基礎設施4個方面的發展現狀,指出其生態建設在這4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鄉村生態振興發展理念,分析了其在今后的生態建設過程中可以采取的以綜合發展村鎮產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重視環境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為主的措施。這些基礎措施能夠較好地應用于中部平原地區靠山村落的生態建設中,對鄉鎮的生態建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衛平,任美妮.鄉村振興戰略的生態之維論析[J].理論導刊,2020(02):71-75.
[2] 張志勝.多元共治: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創新模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6(01):201-210.
[3] 于光玉,李勤,程偉.鄉村振興視角下宜居村鎮建設策略研究:以山東省淄博市雙楊鎮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04):44-49.
[4] 趙金科,李娜.鄉村生態振興的價值邏輯與踐行路徑:基于生態安全視角的思考[J].長白學刊,2020(05):117-124.
[5] 李博,黃敏佳.鄉村振興中傳統生態智慧的傳承與發展[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06):110-114.
[6] 宋琳琳.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生態環境網絡協同治理研究[J].農業經濟,2020(05):40-41.
[7] 張澤中,李娜,劉發,等.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的生態灌區建設與管理[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20,40(02):1-5.
[8] 崔艷秋,劉暢,賴震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村鎮宜居生態環境建設策略研究:以濟南仁里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20,38(08):106-11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