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憶雷 葛玉輝 劉惠娟



摘 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引起高層梯隊權力結構及心理資本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基于前景理論,以生命周期為視角,通過“結構—行為—績效”范式,采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對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心理資本結構進行研究,探究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變化對決策行為沖突與行為整合的動態影響。研究發現,混改對高層梯隊績效提升存在“天花板”效應,需要進一步調整混改策略才能持續提升決策績效;高層梯隊的群體溝通概率與混改過程行為整合人數波動幅度正相關;混改生命周期、高層梯隊整合概率與混改決策績效的提升速度正相關。混改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開發模型,對混改企業高層梯隊行為沖突與行為整合等決策行為管理有一定的學術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改革;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行為整合;行為沖突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3-0008-04
引言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有利于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放大資本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處于不同混改生命周期中的企業高層梯隊(包含高管團隊及董事會、監事會和中高層等)權力主體的資本來源不同,導致其權力結構、心理資本結構不同,進而導致高層梯隊決策行為不同。推動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實現高質量決策,需要根據混改的不同階段,針對性地制定高層梯隊內部溝通機制。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及逆全球化等背景下,全球經濟都處在劇烈的震蕩中,研究混改對高層梯隊決策行為影響就會更具有前瞻及實際意義。
一、前景理論與心理資本
瑞典皇家科學院心理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Kahneman(2002)將心理認知研究和經濟學結合起來,揭示了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期望理論機制——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又作展望理論)。Kahneman與Tversky將決策過程分為編輯和評價兩個階段:在編輯階段,決策者將決策的各種可能結果編輯為相對于某個參照點的收益或損失;在評價階段,決策者依據價值函數對收益和損失進行主觀評價,并依據決策權重函數測度主觀概率風險。Kahneman和Tversky 給出的價值函數和決策權重函數形式分別如下:
價值函數是相對于某個參考點的收益和損失,以參考點為原點,以收益為自變量的單調遞增函數,其中u0表示參照點,x表示備選事件結果。α,β(0<α,β<1)表示風險偏好系數,值越大,表示決策者越傾向于冒險;λ(λ≥1)表示損失規避系數,值越大,決策者對損失越敏感;p表示結果x發生的概率。面對收益時是凹函數,顯示是風險厭惡,而面對損失時是凸函數,顯示是風險偏好;價值函數和決策權重函數中相關參數取值并不固定,主要取決于決策情景和決策主體特征而異。
心理資本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以人的積極心理力量——自我效能、樂觀度、希望度和韌性度等為主要指標體系。目前,心理資本的研究主要在個體和團隊兩個方向發展。Peterson,Walumbwa,Byron和Myrowitz(2009)研究發現,CEO的心理資本對組織績效提升起積極促進作用。Walumbwa,Peterson,Avolio和Hartnell(2010)的研究表明,工作團隊領導心理資本能夠促進成員任務績效的提升。仲理峰等(2013)認為,變革型領導對員工的心理資本有顯著影響,員工的心理資本在變革型領導與員工的任務績效和組織公民行為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任皓(2013)研究發現,團隊成員心理資本是領導心理資本與團隊成員組織公民行為之間跨層次的中介變量。團隊心理資本是在個體心理資本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是促進團隊成長和發展的要素。團隊心理資本通過個體心理資本互動、集成和發揮,形成團隊提升創造力和整合優勢的心理素質及特征。關于團隊心理資本的結構,國內外基本上采用了Luthans的四因素結構,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樂觀、希望、韌性。張銘、胡祖光等(2012)提出了企業家的心理資本開發E-PCI-S模型的基礎上,從外部環境對心理資本的影響進行了探索;項高悅、沈甦等(2016)提出有關團隊心理資本的“五個導向”開發措施。現有研究表明,團隊心理資本并非個體心理資本的簡單加總,而是產生于個體心理資本的整合互動中。
基于前景理論,將混改前的決策績效參照點作為決策基準,在“個人價值心理”和“團隊績效心理”的雙重作用下,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團隊心理資本將在個體心理資本發展到奇點階段實現新的跨越。
二、混改對高層梯隊決策的影響研究
假設混改背景下,高層梯隊作為一個決策團體,在其群體決策過程中,高層梯隊成員之間會以一定概率P進行溝通(溝通概率),采取行為整合策略的高層梯隊成員會向采取沖突行為的高層梯隊成員主動發出信息,“勸說”其開展行為整合。若溝通對象是選擇行為沖突的高層梯隊成員接收該信息聽從“勸說”轉而選擇行為整合,即行為狀態從沖突轉為整合。若溝通對象是選擇合作行為的混改企業高層梯隊成員,則其行為策略保持不變。整合行為者溝通消息的過程,即以P為概率觸發,每次觸發隨機向溝通對象發出整合的信息“勸說”。
AnyLogic是一款應用廣泛,可進行離散、系統動力學、多智能體、混合系統建模和仿真的工具。假定某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高層梯隊總數為160人,收益參數為22,初始溝通概率為0.05,初始整合人數為10。
在混改初期背景下,高層梯隊成員對混改信息及企業信息有不同的判斷,個體心理資本結構會失去協調,混改企業高層梯隊有較大可能表現出行為沖突特征。隨著溝通概率加大和溝通效果的體現,又在團隊心理資本內部相互作用后,個體心理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混改企業高層梯隊有可能表現出行為整合特征。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受混改影響決策行為狀態如圖3和圖4所示。
基于前景理論,在編輯階段和評估階段,混改對高層梯隊成員的價值觀、認知、能力、社會資本等隱性特征的影響必然有一個從靜態截面到動態演進過程。而混改通過對經濟組織結構、商業模式的沖擊,其影響凸顯為對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的變化,需要通過時間序列的引入,動態分析混改革背景下高層梯隊的心理資本結構演進過程。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假設混改生命周期為混改始期、混改中期、混改后期及混改效應期四個階段,高層梯隊的心理資本結構變化狀態如下頁圖5所示。
為進一步探索混改對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的動態運作規律,為分析高層梯隊受混合所有制改革決策績效的變化研究做好基礎工作,采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進行仿真研究得出,溝通概率、混改生命周期有利于縮短混改對決策績效影響的進程,整合概率影響的程度次之。心理資本結構各因素的影響在達到一定程度后,趨于穩定。而且在混改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績效改變到一定程度,改善效果會趨于穩定。
為研究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心理資本及決策行為演變過程,假定高層梯隊鄰居類型為四鄰居類型(Euclidean)。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心理資本結構變化過程及決策行為整合和沖突如下頁圖6所示。
三、結論與啟示
根據下頁圖7分析可知,混改始期,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往往需要大量的精力,才能對混改的相關背景、變化及影響進行了解和預判。混改始期高層梯隊群決策的形式主要是傳統方式決策,出現短暫的行為沖突保守期,其心理資本結構樂觀度和沖突人數高度相關且持續下降,整合人數與效能感高度相關且持續上升如圖8所示。由于此時混改剛開始發生,對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影響主要還是在心理和預期層面。雖然整合沖突行為比率趨向穩定在某一個水平,但變化速度非常緩慢。原因之一是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個體多傾向于追求個人成就,而與他人行為整合會增加自己的交互成本,從而減少收益。另外一個原因是混改始期階段高層梯隊成員不易受周圍成員的影響,所以周圍高層梯隊的整合行為反而成為保持沖突行為的理由,這使得沖突行為更難以改變。
根據圖8分析得知,混改中期階段,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應對混改對訂單、生產、采購等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其心理資本結構樂觀度在下降,韌性度和希望感在低水平徘徊,而效能感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性。由于此時混改影響已經形成,對經濟的影響在持續擴大。對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影響主要在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此時沖突行為人數總體呈現出增多的趨勢,會出現短時“高峰”狀態,這表明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在周圍鄰居沖突行為比率較大的時候會采取非理性決策,也表現出沖突行為。隨著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群體溝通概率逐漸變大,混改企業高層梯隊行為整合人數波動幅度越大,高層梯隊管理者應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加大群體溝通概率,保證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組織的健康發展。但當沖突行為人數偏離某一水平較多的時候,有些人也表現出理性決策,選擇收益較高的整合行為,這會導致沖突行為人數開始降低。
根據圖9分析得知,混改后期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呈現效能感高水平運轉,樂觀度開始持續上升,韌性度和效能感呈現上升趨勢。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為減少受混改對訂單、生產、采購等影響,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整合策略。整合行為人數總體呈現出增多的趨勢時,會出現“高峰波動”狀態,這表明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在周圍鄰居整合行為比率較大的時候會采取非理性決策,也表現出整合行為。在混改企業高層梯隊內部呈現更高的整合行為,但隨著時間的變化,采取整合行為的人數變化趨勢是逐漸增加的。此時,沖突行為和整合行為人數會交叉震蕩。
根據圖10分析得知,混改效應期,高層梯隊心理資本結構效能感得到空前提升,樂觀度繼續保持適中水平,韌性度有適度提高,希望感持續提升。混改恢復期,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為保持經濟目標的實現等,內部更強調心理資本結構的穩定,確保前期的策略得到實施。隨著時間的變化,在整合與沖突行為人數相當時,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博弈和調整,最后采取整合行為人數超過沖突行為人數,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整個過程中,采取沖突和整合行為的人數都在不斷變化中,這表明非理性假設下,混改企業高層梯隊的決策行為呈現不穩定變化。
以前景理論為基礎,采用多智能體和系統動力學方法,從混改生命周期角度研究混改企業高層梯隊行為沖突與行為整合的動態演化機制及措施見圖11。混改企業高層梯隊不僅要提升其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加快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還要對其心理資本進行開發,使高層梯隊更加充滿信心、滿懷希望、采取積極行動并整合內部資源,發揮混改優勢,持續調整策略避免出現混改效應“天花板”,推動高層梯隊決策績效快速提升,實現混改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M]//Handbook of the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Part I. 2013:99-127.
[2]? 仲理峰,王震,李梅,李超平.變革型領導、心理資本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3,(4):536-544.
[3]? 張銘,胡祖光,譚江濤.企業家的心理資本開發:E-PCI-S模型[J].中國工業經濟,2012,(12):102-114.
[4]? 項高悅,沈甦,沈永健.團隊心理資本的形成機制及相關開發研究[J].中外管理,2016,(3):45-48.
[5]? 王迪,王迎軍,秦劍,何一清.高層領導者心理資本和社會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5,(5):687-694.
[6]? Luthans F.,Youssef,Carolyn M.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21-349.
[7]? Luthans F.,Luthans K.W.,Luthans B.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1)45-50.
[8]? Luthans F.,Avolio B.J.,AveyJB,etal.Psychological 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541-572.
[9]? 葛玉輝.高層梯隊特征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0]? 王健.囚徒困境的破解——基于 Agent 的復雜適應系統仿真[J].生產力研究,2012,(4):100-102.
[責任編輯 毛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