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紅
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 是學生今后生活、學習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培養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然而在教學中我卻發現,我們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差,主要體現在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的準確率低兩個方面。造成這兩個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四點:1.運算法則不熟練。法則不熟練又可以分兩種情況:背得不熟:背得很熟卻不會運用。2.沒掌握巧妙的算法。3.“懶”。懶得動筆,懶得用腦。有的學生一看到數字就頭疼,干脆選用省時又省腦的計算器、電腦等工具,一旦讓他們拋開這些工具,他們便不知從哪開始算,如何計算。4.馬虎。主要體現在:抄題抄錯的,計算過程中丟符號的,算錯數的。學生的計算能力亟待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準確、快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來解決:
一、牢記法則,熟練運用
要想讓學生把計算題做對,理解記憶法則是基礎。一個不會背法則的學生是絕對做不對相應的計算題的,而只會死記硬背,不理解意思的學生同樣也做不對。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在講有理數加法的時候,在計算“-13-9”這個簡單的有理數加法時,學生能做出-22,22,-4,4等好幾個結果。根據一些成績優秀學生的經驗,要想準確、快速地進行數學計算,除了牢記法則之外,就是多做相對應知識點的題,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捷徑可走。
二、創設情境,計算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讓抽象的數字“活”起來
抽象枯燥的數字再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這些符號混合到一起,使平時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是反感,一看一串式子就不想做了,計算的速度與準確率更無從談起了。但如果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比如,在學勾股定理,我讓學生量教室門的高與寬,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多少米以內的木棒能通過門口;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有一個女兒,我今年40歲,我現在的年齡比我女兒年齡的5倍還大5歲,你們猜猜她今年多大了?”用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讓抽象的數字“活”起來,數字變得有感情了,計算也就不那么難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計算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抓住這個有利條件,適時聯系實際,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良好的計算習慣。每次的作業或測驗后的試卷分析中,我要求學生做下面兩件事:統計由于計算錯誤而失的分數和找出錯誤所在并分析錯誤原因。通過統計及對出錯原因的分析,讓學生發現哪些計算題是由于馬虎,字跡潦草,不檢驗等一些不良習慣造成的。把一些計算正確率一直較高的學生的作業本、試卷給同學們傳閱,并讓他們介紹學習經驗,使一些計算正確率低的學生思想上有所觸動,從而產生想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愿望。
(2)認真對待錯題和不會做的題。分析完錯題之后,我要求學生把每次作業或測試中做錯的題目和考試或課外練習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會做的題目都記在錯題本上。做錯的題目不僅記錄錯誤的解題過程,而且在旁邊寫出出錯的原因及今后改正的措施,并加以訂正,目的是使學生對錯誤加深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對于不會做的計算題,肯定是法則掌握不牢,教師或同學給講會了,弄明白了,也要記在錯題本上,在平時復習時重點看曾經出錯的題和不會做的題,針對解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再進行認真分析,弄清原因,腦海里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避免出現做題一錯再錯的現象。實踐證明,對于積極上進的學生是非常實用的。
四、教給學生巧妙的計算方法
巧妙的計算方法能減少計算量,使計算變得簡單,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準確率。巧算包括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專家或同行在平時的實踐中總結的一些其他的巧妙的算法。
五、引入競爭機制,訓練學生準確、快速的計算能力
人都有好斗的天性,即使是尚未長大成人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們常常會為自己在競爭中取勝而自豪,同時也會為了在競爭中取勝而奮力拼搏,競爭能激勵上進。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可以組織搶答競賽,如“數與式”的運算,“一元二次方程、根式方程、不等式方程的解法”等內容都可以組織競賽。或者運用電腦計時器,看誰能在教師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兩種方法使課堂氣氛時而緊張時而活躍,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訓練學生準確迅速的計算能力。
有一點需要說明,這種活動的環節不宜太長,更不能貫穿整節課,我認為15分鐘左右足夠了。因為我們每節課都要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活動太長,一方面不利于下面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使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直跟不上,對計算失去興趣。適度的放松既給計算慢的學生一個調整、完善的機會,也能使計算快的學生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這時,作為教師,要特別關注計算能力差的學生,他們在計算中永遠都難以取勝,此時可引導學生與自己競爭,當學生看到自己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對的題越來越多時,會更有信心地進行數學計算,從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隨時隨處、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拋開現代化的計算工具,勤動手、勤動腦,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計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相信,學生的計算能力定會有顯著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