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雁
(武漢藍德凱爾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1)
口袋公園[1]最早是1963年5月在紐約公園協會組織的展覽會上提出的,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區的呈斑塊狀分布的小公園(Midtown Park)。隨著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在用地緊張與人們生活品質需求提高的矛盾下,口袋公園以其面積小、布置靈活、便捷通達等特點,在高密度城市空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
口袋公園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服務。國內口袋公園的起步較晚,缺乏成熟的理論支撐及深入研究。早期的口袋公園是城市中的街頭綠地、街心花園及小型社區空間,綠化為主導,缺少對使用者需求的考慮。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都利用零碎用地、閑置空地建設口袋公園,這些口袋公園突破傳統公園綠地的用地屬性限制和面積限制,加強了城市的融合和互動,加快實現綠化空間的網絡覆蓋,讓市民“開窗見綠、 出門進園”,增加居民獲得感,逐漸成為近年來豐富城市生態底色、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3]。
2020年武漢市提出建設100個口袋公園的目標。這些“口袋公園”既可作為賞景休閑的綠色福利,也能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時作為搭建救災帳篷、分發救災物資等的臨時應急場所。這樣的綠色“彈性空間”,不僅增強了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也使市民有了更多幸福感。下面選取武漢市城市口袋公園創意方案公開征集獲選的3個項目分別進行分析。
該項目位于武漢市江岸區健康街與華盛路交叉口北部,用地面積約1684 m2。基地現狀為道路、明渠圍合成的三角形綠地,周邊為住宅小區。該項目定位為社區型口袋公園。
通過前期對周邊適用人群的隨機調查,服務對象多為老人和兒童,該項目在有限的場地內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設計了六種功能的景觀魔方,承擔了健身、娛樂、閱讀、賞景等不同功能(圖1)。該項目的獨特之處在于工業化產品模式在小尺度空間里的應用。設計師提出了景觀魔方的設計理念,其多樣化的單元組構,工業化的產品模式,靈活機動的擺放,適應各種形態場地的布局需求,為城市口袋公園的規劃設計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方法,也為口袋公園景觀設施的產業化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圖1 不同功能的景觀魔方
該項目位于武漢市硚口區建設大道與寶豐一路的交叉口,是武漢中央商務區南門戶之一,用地面積約2451 m2。緊鄰高架橋,周邊有商業廣場、科研大樓及居住小區,定位為交通門戶型口袋公園。通過前期調研發現該地塊有通過性人群及周邊辦公人群兩種使用對象,該項目難點在于處理與外部交通的關系及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多種需求。
該項目以“浮力森林”為設計理念,突出場地交通流線功能。設計人行棧橋和下層庭院緩解場地的不利因素,滿足場地的復合功能,提供更為豐富的空間通行體驗,并通過植物種植強化色彩與空間層次。通過人行棧橋式的設計,使地面的口袋公園上方,如同又“浮”起了一座森林式的口袋公園(圖2)。棧橋既是人行通道,又是賞景的制高點。地面的口袋公園,則融合了休閑、健身、娛樂等多重功能,上層空間人行棧橋,以簡潔雋永的形式塑造城市公共空間。

圖2 “浮力森林”鳥瞰
該項目位于武漢市江漢區馬場路與馬場一路交叉口西南部,用地面積約為2039 m2?;鼐o鄰百年歷史老校市第十九中學,北側、東側及東北側為居住用地,定位為游憩型口袋公園。該項目前期調研發現主要使用對象為學校及周邊社區的使用人群,除功能需求外,還需融入特色文化。功能結構采用下層處理,在下層空間中設置兒童游樂設施和老人活動設施,滿足使用者對功能的需求。外圍利用花壇綠化與公共交通隔離,設置在公園中心的走馬燈與大鐘裝置被一組向心布置的異性白色廊架包圍,形成充滿力量感的景觀(圖3)。

圖3 “在時光剪影中的游戲”鳥瞰
該項目針對場地歷史與現狀進行提煉升華,提取“馬”與“鐘”兩種元素巧妙結合。將馬場角地名來歷中的跑馬場用走馬燈這種傳統玩具進行了象征性替代,結合代表時光流逝的大本鐘表現城市生活中的溫情,形成了公園最具特色與內涵的景觀互動裝置。
結合以上對3個口袋公園項目的分析,對口袋公園的設計策略做進一步的探討。
由于口袋公園主要服務對象為周邊人群,易于鎖定對象做好前期調研工作。設計目標可能包括身體健康、社會適應、精神和精神改善以及鄰里改善。該空間應提供舒適的社交互動機會,從而吸引具有多個切入點的用戶。從使用者視角出發,關注實際使用需求,發揮社會力量共同締造,促進市民、設計師、建設者、管理者通力合作,并接受公眾的使用評價的考驗,為成功設計口袋公園提供保障。
口袋公園面積小,功能需求受到限制。設計師可以利用營造彈性空間[4]盡可能地為不同時間段的不同使用人群提供活動條件,隨時激活公共空間的一系列活動,創造隨時間變化更新的空間體驗,提高空間使用率。
口袋公園規模小,活動空間有限。改變平面思維模式,運用豎向設計通過地形與高差變化優化空間潛能,通過立體空間疊加,將有限的場地容納更多的使用者和承載更多的功能需求,同時也能豐富景觀層次和增加游玩的趣味性。
對于舊城中心區的口袋公園,城市更新與老居住聚落并存,創造當地居民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特色景觀能體現城市的包容和關懷。提取場地特色文化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進行展示,打造有溫度、有故事、有文化的主題空間。
口袋公園多選址于人流活動頻繁區域,這些場地中人們通行量需求高,且人群使用壓力較大,使用頻率較高,其座椅、垃圾桶、活動設施等傳統基礎設施的需求量也高于其它公園類型[5]。針對不同類型的口袋公園,計算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量并合理布局,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同時,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在共享城市的大背景下,移動互聯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6]。在口袋公園內配置城市信息服務的交互裝置作為信息載體,構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臺,根據長期人流量監測集中管理基礎設施的投放量及種類,做出定期調整,避免資源浪費或缺失,同時結合智慧城市的時代需求,配置充電裝置、移動WiFi、移動辦公設備等配套設施,讓場所更貼近市民生活。
口袋公園能夠適應高密度城市中心區土地資源稀缺的現狀,是城市公園的一個良好補充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為健康城市空間提升品質,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本文選取武漢市不同類型的3個口袋公園項目,分析口袋公園的設計策略,以期為我國口袋公園建設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