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湘運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重技術、有一定藝術修養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在媒體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由于開設此專業硬件條件要求高,據統計目前我國高職只有八所學校開設了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另外由于學校特色、專業群融合、硬件條件、地域差異等情況不同,各院校培養的人才專業方向大相徑庭,導致人才培養的數量遠遠跟不上行業的需求[1]。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和需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例如:生源質量與市場需求、專業課程學習難度大之間矛盾;開設專業方向與就業方向窄之間的矛盾;行業升級換代與課程設置之間的矛盾等等[2]。高職院校只有探索出符合地域發展、緊跟行業市場變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可以專業動手能力強、又具有審美和人文素養的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人才,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所淘汰。
隨著我國5G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媒體行業也發生著深刻變革,對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人才定位也發生著重要變化,傳統有線電視線務員、機務員需求下降,綜藝節目制作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在增加[3]。國內高校開設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的學院非常少,高職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標準也剛制定完成,有待進一步完善。在2021版教育部高職專業目錄中,廣播電視技術專業正式改名為數字廣播電視技術,相應的專業標準也隨之出臺。專業標準的制訂跟不上行業的發展變化,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制作方法層出不窮,專業標準要想跟上行業產業的變化,需要每年進行修訂、完善。
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需要培養技術功底扎實,又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復合型人才,但在實際的招生和培養中存在著雙重困難[4]。能進三本,絕不讀高職,這是社會上絕大多數家長的想法;另外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需要學習高等數學、物理、電子電路等理科課程,部分考生在填高考志愿時忘而止步;由于生源不足,采用文理兼招方式,使得學生入學前對理科技術方面的掌握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等問題。這些原因導致生源素質偏低,無法滿足媒體行業對專業人才素質的需求。
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相較于“本科院校重研究,高職院校重技能”的傳統認知,調研發現本科院校的廣播電視工程均非常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不過由于兩者對項目任務的構建和實施的差異造成其在技能培養方法上的不同[5]。本科院校以開設工程設計與應用等課程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創造型開發型技能培養;高職院校以實際操作、技術應用等課程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型實踐型工作技能。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學院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是培養基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行業,掌握全媒體和現代媒體演播室節目制作技術、數字影視節目制作流程,掌握數字影視節目制作視頻技術、音頻技術、燈光技術、攝像技術等相關知識,具備視頻、音頻、燈光系統設計、搭建、操作能力,具備數字影視節目拍攝、制作、傳輸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縱觀國內外同類本專科院校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核心和主干課程,均將高等數學、物理、電子電路和視頻音頻技術類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對這一課程設計規劃是基于學科發展和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實際制定的。本科院校學制年限為四年,人才培養方案中第一、二學期著重于學生的通識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教育,專業課程開設較少或僅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和主干課程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學期,而受三年制教學年限的限制,我校專業核心課程則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學期,相較之下壓縮了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和語言文化基礎類必修課程的開設。
以“愛優騰”為代表的網絡媒體視聽網站的興起,以及以抖音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傳統媒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不主動擁抱新時代發展,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傳媒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能跟上行業的步伐[6]。5G、全媒體、融媒體技術的發展,部分或者全部顛覆傳統節目制作、播出、傳輸技方式[7]。雖然每個大中小型電視臺都需要一定的數字廣播電視技術人員,但傳統媒體(電視臺、電臺)傳媒技術人才日趨飽和或人才需求非常有限,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人才在培養上既要考慮傳統媒體,也要考慮新媒體行業。
學校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雖然有多年的辦學經驗,但是隨著文化產業的變革,教師對于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理解不一:新技術的發展非常快,學校的教學設備跟不上行業的發展,到底是應該注重理論的基礎學習,還是應該多講新系統新設備;如果多注重傳統的基礎電路學習,對學生專升本的學歷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學生學起來會比較枯燥;而如果講授最新的新技術和新設備,也是只能在概念模型上進行講解,因為學校的教學設備也不可能跟上時代發展。人才培養到底是應該偏工程技術,還是應該偏媒體藝術,如果偏媒體藝術,學院微視頻制作氛圍比較濃,學生學習興趣大些,但會使本專業失去特色和個性,如果偏工程技術,能夠突出專業特點,區別于其他專業,但學生學習會相對枯燥,學習專業課難度相對較大;崗位核心能力以及與之相關的企業工作任務也有待于進一步驗證;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的標準也不一致。
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是本專業發展的基礎,崗位核心能力的確定是專業的出發點,主干課和核心課是專業的立足點和支撐點,也是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辦出特色的基本點。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要有立足之地,必須找準自己的生存點,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湖南地區的電視行業發展不均衡,湖南廣播電視臺作為行業的龍頭一支獨秀,大多數縣級的規模很小,人員數量少。因此對人員的需求為一專多能,大多數從業人員既要懂設備維護,又要懂節目制作技術[8]。一般的新媒體公司更加注重效益,也是要求所招聘的技術人員能一專多能。多培養復合型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人員,既懂視頻音頻技術,又懂節目制作和攝像技術;既懂傳統媒體技術,有懂新媒體技術[9]。
隨著新傳媒行業的發展,各種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傳輸手段也已IP化,應在大型綜藝節目制作系統、網絡直播系統方面開設相關課程,而不應單從某個設備角度去授課;從網絡、光纖傳輸技術角度講解電視傳輸系統,而不僅僅從衛星和微波角度,學生應多接觸行業的廣播影視新設備和節目制作新技術[10]。
文化產業日新月異,任課教師面臨著知識更新和知識系統化學習的問題。需要繼續推動教師的培訓工作,把教師的自主教學改革學習與行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多派專業教師到行業學習最新技術和制作手段,回來后傳授給學生。
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工匠精神的養成,除了在日常專業課教學工作中給予重視之外,還應把思政課和公共課、專業實踐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的整體,對學生進行三年點點滴滴滲透,使之養成愛崗敬業、做事踏實、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在“8K”“5G”“全媒體”“融媒體”技術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的市場性、職業性特點越來越突出。高職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在教學質量、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師資構成等方面要與行業需求進一步接軌,要能跟上行業的動態發展變化。以現代社會人才需求標準為基礎,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建立全新的數字廣播電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立足本校實情,面向發達的湖南文化產業,以培養懂技術、有一定藝術修養、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為社會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數字廣播電視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