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花,張巧珍,黃 慧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失眠癥是一種睡眠障礙,指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1]。失眠是心腦血管疾病或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的危險因素,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身健康[2]。目前,失眠癥的治療方法以鎮靜催眠藥物治療為主,心理療法、音樂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為輔。鎮靜催眠藥物雖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但大部分患者服藥后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及噩夢等[3]。護士工作壓力大、強度高,精神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引起失眠、健忘等癥狀,且失眠、健忘癥狀相互影響[4]。大部分護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情況,嚴重地影響護士們的心身健康及工作效率[5]。耳穴貼壓法是以中醫理論為依據,在耳針療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治療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中醫五行音樂療法作為音樂療法的一種,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在臨床中應用日趨廣泛。本研究采用耳穴貼壓法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臨床護士失眠癥,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腫瘤醫院有失眠癥的臨床護士4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36.13±13.48)歲;病程(6.94±3.41)個月。觀察組(36.57±13.19)歲;病程(6.95±3.40)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失眠癥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慢性、短期失眠癥的診斷標準[1]。①慢性失眠癥須同時滿足指南中A~F的6項標準,短期失眠癥的病程<3個月,且無頻率要求,其他標準同慢性失眠癥。②主訴至少包含以下情況之一: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上醒來時間較早;在適宜的時間不睡覺;沒有其他干預難以入睡;夜間睡眠困難患者至少包含以下情況之一:疲憊或乏力;注意力、專注度、記憶力降低;職業能力、學業能力、社交能力等下降;日間困倦;情緒波動大;精力下降,工作的主動性降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易犯錯,容易導致事故發生;行為沖動或有攻擊性;對失眠過度關注或不滿意。
(2)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內科學》中不寐的診斷標準[6]。①肝郁化火證:心煩不能入睡,煩躁易怒,胸悶脅痛,頭痛面紅,目赤,口苦,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②痰熱內擾證:睡眠不安,心煩懊惱,胸悶脘痞,口苦痰多,頭暈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或滑數。③陰虛火旺證:心煩不寐,或時寐時醒,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心悸,健忘,顴紅潮熱,口干少津,舌紅,苔少,脈細數。④心脾兩虛證:多夢易醒,或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⑤心虛膽怯證:夜寐多夢易驚,心悸膽怯,舌淡,苔薄,脈弦細。符合上述1項證型即可明確診斷。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7分;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因其他疾病或藥物所繼發的失眠癥者;妊娠或哺乳期者;合并嚴重的器質性病變或精神疾者;耳部皮膚有潰爛或其他皮膚病者;對王不留行籽或膠布過敏者;由飲酒、咖啡、茶葉等引起的失眠癥者。
1.5 剔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而被誤納者;自動要求中止治療者;治療期間出現其他重大疾病或嚴重不良反應而不能繼續治療者;在治療期間除接受本研究的治療方法外,自行接受其他治療者。
2.1 對照組 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法治療。取穴:神門、交感、皮質下。操作方法:耳穴貼壓前給予相應穴位常規消毒,用鑷子取耳貼(固始公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豫食藥監械生產許20130015),將王不留行籽貼在相應的穴位上。耳貼3d更換1次,左右耳每周交替貼壓1次。每日自行按壓耳貼3次,每次3~5min,以有酸脹感伴微微發熱但能忍受為度[7]。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2.2 觀察組 采用耳穴貼壓法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耳穴貼壓法操作同對照組。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前先給患者講解五行音樂療法的治療目的及方法,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操作前,由同一名醫生按照中醫診斷標準進行辨證,結合病變臟腑與五音(角、徵、宮、商、羽)的對應關系,根據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開具音樂處方。針對肝郁化火證患者,角音屬木可入肝,選擇角調式樂曲,如《草木青青》《綠葉迎風》等;針對痰熱內擾證患者,徵音屬火可入心,選徵調式樂曲,如《漢宮秋月》《金蛇狂舞》等;針對心脾兩虛證患者,宮音屬土可入脾,選擇宮調式樂曲,如《秋湖月色》《馬蘭開花》等;針對陰虛火旺證患者,商音屬金可入肺,選擇商調式樂曲,如《陽光三疊》《黃河大合唱》等;針對心虛膽怯證患者者,羽聲屬水可入腎,選擇羽調式樂曲,如《昭君怨》《小夜曲》等。確定曲目后,由醫務人員將音樂下載到患者手機,并囑咐早晚各聽1次,每次30min;聽音樂時注意房間保持安靜、通風,音樂聲音大小以舒適為度。4周為1療程,治療1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睡眠質量評分。采用PSQI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變化情況。評分越低表明睡眠質量越好。②安全評價。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出現皮膚過敏、水泡等不良反應情況。③臨床療效。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減分率≥75%;顯效:癥狀明顯改善,減分率50%~<75%;有效:癥狀好轉,減分率25%~<50%;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減分率<25%。減分率=(治療前癥狀評分-治療后癥狀評分)/治療前癥狀評分×100%。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評分 治療后評分觀察組 20 11.38±2.67 5.76±2.79△▲對照組 20 12.09±2.75 6.53±2.88△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19/20),高于對照組的60.00%(12/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失眠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安全性評價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未出現皮膚過敏、水泡等不良反應。
臨床護士工作量大、服務質量要求高、病患護理要求不一,易出現失眠癥狀。失眠癥屬于現代醫學病名,屬中醫“不寐”“不得臥”“目不瞑”范疇。中醫認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逸失度為不寐的主要病因,陽盛陰衰、陰陽失交為其基本病機,病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不寐有虛實之分,實者多見痰熱、水飲、食滯等證;虛者多見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證。《景岳全書》記載:“蓋寐本乎陰……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素問·逆調論》曰:“陽明者,胃脈也……陽明逆……故不得臥也。”《靈樞·大惑論》記載:“衛氣不得入于陰……故目不瞑。”失眠癥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鎮靜、催眠為主,但大劑量服用鎮靜催眠藥會抑制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生理活動,甚至會麻痹呼吸中樞,可能導致死亡[8]。
耳穴貼壓法是以中醫理論為依據,在耳針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丹溪心法》曰:“十二經,上絡于耳。”《靈樞·口問》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與全身臟腑有著密切聯系。當機體出現病變時,會在耳郭上的相關區域出現反應點,通過刺激相應的反應點或穴位,調理臟腑,使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目的。采用耳穴貼壓法治療失眠癥患者,能明顯改善其睡眠質量[9]。臨床文獻發現,耳穴神門、交感、皮質下的使用頻率較高,上述穴位是耳迷走神經分布區的內臟反射點[10]。神門穴位于耳郭三角窩內,是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重要穴位,具有平衡陰陽、鎮靜安神之功。研究表明,刺激耳穴雙側耳神門,以及耳甲腔與耳甲艇部迷走神經分布區敏感點,如胰、膽、腎等,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11]。
五行音樂療法以《樂記》《黃帝內經》的五音(即角、徵、宮、商、羽)學說為理論基礎,將五音與五臟相結合,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選擇相應的音樂曲目,使患者聽相應的曲目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肝在音為角,心在音為徵,脾在音為宮,肺在音為商,腎在音為羽。”五臟和五音皆可相互影響。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癥患者,選擇角音樂曲,因角音調暢平和,善消憂郁,助人入眠,具有木性條達、舒暢柔和的特點,能疏泄肝膽,促進氣機調暢;痰熱擾心型失眠癥患者,選擇徵音樂曲,因徵音激揚、活潑歡快,可通調血脈,抖擻精神,助養心氣,促進氣機升發;心脾兩虛型失眠癥患者,則選擇宮調式樂曲,宮音悠揚和諧,助脾健運,旺盛食欲,具有土性中和莊重、敦厚特點,能調節脾胃升降功能,維持全身氣機穩定;陰虛火旺型失眠癥患者,則選擇商調式樂曲,商音鏗鏘有力,善制躁怒,使人安寧,具有清肅高亢、優美悲切特點,能調節肺宣發肅降功能,促進人體氣機內收;心虛膽怯型失眠癥患者,則選擇羽調式樂曲,因羽音柔和透徹,啟迪心靈,具有水性奔放、哀怨特點,能夠助養腎氣,促進人體氣機下降。五行音樂療法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可改善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改善睡眠狀態[12]。研究表明,五行音樂能通過聲音不同頻率、振幅等,引起相應臟腑共鳴,達到調整臟腑、調節氣血運行的作用,由此改善疾病癥狀[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提示采用耳穴貼壓法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臨床護士失眠癥,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療效,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耳穴貼壓法聯合五行音樂療法臨床操作簡單,患者接受度較好,依從性佳,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此外,耳穴貼壓法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成本低、收效好,可使臨床倒班護士獲得良好睡眠,提高睡眠質量,從而保障護士以最佳精神狀態投入護理工作中,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安全。本研究樣本量偏小,未針對不同證型進行探討,后續將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獲得更全面可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