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
不是我們學得慢,而是這世界變化快
1982年,澳大利亞哲學家弗蘭克做了一個“色彩科學家瑪麗”的思想實驗。瑪麗從小生活在一個只有黑色和白色的房間里。她通過閱讀,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顏色,也知道各種關于色彩的物理知識以及生理學知識,但是她從來沒有真的看過那些顏色。等到30歲的那一天,她從房間出來,面對藍天白云與各種真實的色彩,卻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因為她無法識別那些色彩。
這個思想實驗非常自然地使人想到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看來的東西與實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雙創”是當下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大學生創業。不少大學生看了一些名人創業的故事,聽了幾次創業指導課,揣上幾本創業指南,就激情滿懷地去創業了。但是,有關資料顯示,90%的大學生創業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長三角大學生創業失敗率則高達96%,珠三角的大學生創業失敗率更是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99%。
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缺乏實踐經驗。專門機構與權威人士對此做過分析研究,結論是: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其在創業準備期決策所依據的,主要都是個人通過書本與各種媒體所學的知識與信息;一直沒有離開過校園,對社會缺乏了解,特別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長期接受應試教育,不熟悉經營“游戲規則”,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等。
書本上的知識是重要的,因為它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探索成果的記載,是智慧的結晶。書本知識能夠幫助我們省去許多時間和過程,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眾多學問、眾多事物。我們不能沒有書本知識,不能不學習書本知識。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古人的告誡: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實際才干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只能在實踐中鍛煉、獲取和增長。因此,對于才干而言,除了在書本上學之外,還要看別人練,更要自己練。
當年看劉亞洲的報告文學《攻擊,攻擊,再攻擊》,對其中一個情節印象非常深刻。以色列的陸軍條令中有一條規定,任命一位軍官之前,必須看他在作戰部隊是否當過班長,沒有當過班長的永遠不能成為軍官。報告文學的主角尼坦雅胡,是以色列特種部隊戈蘭旅的一名中校,但他因特殊原因沒有當過班長,心里一直耿耿于懷。在指揮突襲烏干達解救被劫人質的行動中,他身受重傷,于返回以色列的路上陣亡。死前他嘴里含混不清地反復說著什么,有人附耳一聽,他說的是“班長、班長”。因他曾在耶路撒冷旅當過三等兵,耶路撒冷旅在他陣亡后召開了全旅官兵大會,旅長在大會上宣布:任命尼坦雅胡為耶路撒冷旅一團三連十班班長。把班長的崗位看得如此之重,不正是認識到實踐對才干培養鍛煉的極端重要嗎?以色列國防軍舉世聞名的戰斗力,也是來源于擁有大批在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軍官和士兵。
如果大學生們能懂得這一點,不是單憑書本知識和一腔熱情,不是一出校門甚至是不出校門就想要當CEO,而是先扎扎實實地投身社會實踐,從底層做起,從普通員工做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然后再去創業,成功的機率或許會比現在要高一些。這也許就是魯迅提醒年輕人的:“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