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龍
摘? 要:家國情懷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品質,而歷史這一門課程家國情懷教育方面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學生能夠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我國發展歷史以及傳統文化,從而有助于學生民族自豪感、認同感得以提升。為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期間應該要從文化傳承角度來做好家國情懷教育,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民族責任感,促進國家長遠發展。
關鍵詞:文化傳承;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7-0047-02
the Education of Family Feelings in Histor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Heritage
WANG Zilong? (Enjiang Middile School,Yongfeng Country,Jiang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Home country feeling is a necessary quality for every Chinese people,and history course can play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learning,so as to help students enhance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identity.Therefore,teachers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hould do a good jo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heritage,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High school history;Educ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我國一直都十分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濃厚家國情懷,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家國情懷教育也同樣十分重要。家國情懷其主要是指一個人對于自己的國家、家庭所體現出來的熱愛之情,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對于國家的認同感、使命感與責任感,家國情懷教育又將家庭情感教育、愛國情感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希望以此來提高學生責任與擔當意識,也是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不斷充實與完善的文化精神,需要做好傳承與教育。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受到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從文化傳承這一角度來分析的話,做好這一教育不僅是核心素養下提出的重要要求,更是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得以發展的關鍵。
1.從文化傳承角度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必要性
(1)有助于社會核心價值觀實踐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教育,從某些方面而言就是對學生展開傳統文化與精神傳承教育,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從文化傳承這一角度來分析的話,高中歷史教育期間開展家國情懷教育,需要以國家教育作為基礎來不斷提高學生對于國家以及家庭的熱愛之情,而這些都是我國傳統文化與精神重要表現,更是我國文化軟實力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是當代社會發展重要要求,要想做好這一項工作自然需要每一個人從小事著手,而對高中生展開家國情懷教育,本就是結合歷史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來讓學生對家國存在的意義形成有效了解,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家國意識,還能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踐行。
(2)有助于德育教育質量提升
從文化傳承這一角度來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我們能夠發現其本身也是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對于高中生德育素質提升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在素質教育環境下,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廣受關注,如何有效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也成為歷史教學實踐期間十分重要的任務。學生自身德育素養會直接對學生今后發展造成深遠影響,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教育,不僅是對傳統文化與精神的傳承,更是有效豐富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德育素質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
(3)是歷史教育的有效補充
從文化傳承角度來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我們能夠發現其也是對高中歷史教育的重要補充。在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文化信息傳播速度也開始變得越發的迅速,而歷史對于一個國家發展與進步而言本就十分重要,只有真正了解了國家發展歷史,才能真正從歷史中分析、總結經驗,從而有助于社會建設。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展開家國情懷教育,就能從文化傳承這一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有效啟迪,這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與參與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民族自信心與認同感,讓學生在歷史教育活動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從而真正為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注入全新的血液,而學生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
2.如何從文化傳承角度有效開展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
(1)利用歷史故事展開家國情懷教育
傳統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很難有效激發學生情感共鳴,這促使學生對于歷史教學內容背后的文化內涵、家國情懷理解出現偏差,無法有效增強學生民族自信感。為此,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教師需要及時創新教學形式,充分凸顯出學生主體性,利用歷史故事來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歷史人物的情感,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情感共鳴中有效接受家國情懷教育,從而最大程度提升教育實效以及學生感悟。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國近代史“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即可在教學課堂為學生講述一下清末江蘇南通狀元張賽以“實業救國”的事跡,借助于這一歷史事跡來創新教學課堂,以故事講解的方式來有效強化學生感悟和理解,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接受家國情懷教育,促進學生民族認同感與自信心得以提升。
(2)引經據典啟迪學生思考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教師還可以在教學實踐課堂引經據典來啟迪學生思考,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養成。引經據典是教育教學常用手段,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教師可以借助于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典故來有效引出教學內容,借由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歷史課堂上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與提升,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意識的形成。例如,對于“一帶一路”的提出,教師即可在教學實踐期間利用絲綢之路這一事件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討一下張騫出使西域這一行為,以及這一事件發生之后對于整個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把握,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感知到張騫的愛國之心,這對于學生家國情懷教育質量提升意義非常。為此,要想從文化傳承角度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展開家國情懷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來啟迪學生思考與探究,讓學生在思考中更好地獲得情感共鳴,從而有助于學生家國情懷意識的形成。
(3)結合時事分析歷史事件背后深意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傳承與解讀一定要緊扣歷史這一門課程本身人文性特征,在教學實踐期間深入剖析其背后深意與內涵,特別是對于重大歷史事件而言,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結合時事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對于提高家國情懷教育實效而言意義非常。為此,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一定要結合時事來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背后深意以及傳統精神進行深入剖析,這能真正有效提高家國情懷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精神以及背后深意的理解。
(4)創設良好的歷史體驗情境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期間要想有效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教師可以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在教學課堂借助于情境教學法來強化學生對于歷史教學內容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對于歷史文化背后家國情懷的感知,真正有效提升家國情懷教育實效。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課堂可謂是廣受關注,教師可以借由此來為學生創設出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借此來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這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有助于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實效得以提升。
(5)組織多元化的活動
從文化傳承角度來分析的話,要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展開家國情懷教育,教師在教學實踐期間還可以為學生組織多元化的活動來提升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歷史類主題實踐活動,借由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感受與理解歷史,幫助學生真正了解什么才是家國情懷以及為什么要有家國情懷,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體驗中逐漸提高自身家國情懷意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在活動期間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借由這一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促進家國情懷教育的順利實施。
(6)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作為一種長久不衰的精神,家國情懷在歷史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極具重要價值,值得每一個人將其發揚光大。而家國情懷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歷經長期且持續的過程,并在潛移默化間使其在學生心中扎根生長,才能完成最終的教育目標。這不僅僅體現在歷史課堂教學之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教師在通過歷史學科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時,僅靠歷史知識的傳授和苦口婆心的教導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實際教學與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家國情懷滲透其中,以此才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作為歷史教學課堂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歷史教師不僅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維和方法,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化因素融合到教學內容之中。比如,在學習“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外國侵略者的殘暴,進而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便可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影片,讓學生通過電影的詮釋來回顧歷史。在播放結束后,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們交流觀后感以外,還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詢問其是否參觀過經受掠奪后殘破的圓明園遺址,由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感所想,然后將掠奪前后的照片放在一起,通過對比來激發其內心深處的情懷。另外,教師還可向學生發問: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什么換來的?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思考,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意識。
3.結語
綜上所述,從文化傳承角度進行分析的話,高中歷史教學中本就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和歷史,借此來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教育,能夠有助于文化傳承,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家國意識以及民族認同感。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一定要從文化傳承角度來對歷史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與挖掘,借助于全新的教學手段來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教育,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家國意識,讓學生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主動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要責任,有效落實立德樹人與文化傳承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潔.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J].文存閱刊,2019(21):161
[2]李存惠.文化傳承的角度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內蒙古教育,2019(06):61-62
[3]武姝.家國情懷教育融入高中歷史教學的路徑探究[J].新課程,2019(27):10-10
[4]郭穎.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105):143-143
[5]湯蓉.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中文信息,2019(0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