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淑君
【摘要】目的:在兒童百白破(DPT)疫苗接種中采用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然后對兒童不良反應減少的作用進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納入的人數共有20例,均為我院接種DPT疫苗的兒童,選取時間段為2019年7月至12月,隨機將兒童分為10例對照組、10例觀察組;將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對照組臨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家長健康教育,對兩組兒童疫苗接種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弱反應、中反應發生率均更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兩組兒童家長對疫苗接種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的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兒童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具有的優勢,能有效降低DPT疫苗接種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家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兒童百白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
百白破(DPT)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其能達到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的有效預防[1]。兒童對這三種暢談并先天性免疫力,需接種疫苗。兒童接種DPT疫苗時,需將3次基礎免疫予以接受,在滿1歲半時進行1次追加免疫,以此有效保護血清中的抗體。相關調查發現,按照要求將4次免疫完成后,兒童體內抗體水平可以維持一定的年數,一般為15年,保護率達90%。雖然該疫苗能有效的預防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但是發現接種DPT疫苗極易導致不良反應,從而使其預防作用無法有效發揮出來[2]。因此,為了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通過納入20例接受DPT疫苗接種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就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的20例接種DPT疫苗的兒童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10)、觀察組(n=10);對照組男6例,女4例,年齡3~6個月,平均年齡(4.56±1.23)個月;觀察組男5例,女5例,年齡3~6個月,平均年齡(5.23±1.5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包括:在疫苗接種前、后將護理干預應用于臨床中,并在疫苗接種6h后采用溫水進行熱敷,3次/d,20min/次,熱敷時間為連續3天,如果熱敷2天之后效果并不顯著,可以采用硫酸鎂(50%)進行熱敷。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采取電話隨訪的方式,對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隨訪時間為接種后1d、1周、2周,對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處理措施詳細記錄。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家長健康教育,內容包括:(1)接種前健康教育,根據家長的年齡、教育水平、生活習慣,將個體化的教育宣傳方法應用起來,使家長對預防接種的重要性進行了解,使家長對兒童疫苗接種工作積極配合。告知家長在疫苗接種前幫兒童洗澡,使其換上潔凈的衣服,在注射前避免空腹問題的發生,且在疫苗接種前后停止用藥3d,告知家長對免疫接種程序的了解,將疫苗接種工作積極配合,以此為取得理想的預防效果奠定基礎。(2)接種時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方法對兒童家長進行健康教育,使家長對疫苗的作用機制迅速了解,使家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予以降低;然后就量咨詢電話予以設立,對家長的問題及時了解,并做好電話隨訪工作。(3)接種后健康教育:告知家長在疫苗接種后應讓兒童在休息室觀察半小時,如果兒童沒有出現不良反應才可以離開,并告知家長疫苗接種后需注意的相關事項,如,做好注射部位清潔衛生護理,避免兒童對注射部位進行抓撓,如果出現不良情況應采取有效措施處理[3]。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兒童疫苗接種后的各種不良反應發生程度、發生率進行統計分析;并對健康教育干預后兩組家長對DPT疫苗接種知識的知曉率進行比較;對兩組兒童家長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一般資料的比較兩組兒童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弱反應、中反應發生率均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家長對疫苗接種知識的知曉率的比較
觀察組家長對疫苗接種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兩組兒童家長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家長對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4。
3討論
兒童接種DPT疫苗之后會發生較高的不良反應,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1)疫苗本身引起的疫苗反應;(2)由疫苗準備、接種或處理順序出現差錯而導致不良反應;(3)兒童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緒所導致出現不良反應,這種不良反應與疫苗本身的關系不大;(4)其他原因。所以,臨床在對兒童進行百白破疫苗接種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采用針對性措施,以此使兒童的安全性得到保障[4]。
為了避免DPT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問題的發生,應將有效預防措施予以應用,從冰箱取出疫苗之后,應將其放在室溫內,時間為10min,使疫苗溫度與室溫之間的差異性縮小,使疫苗輸注后刺激局部肌肉得以降低,使藥物吸收能力得到提高;在注射疫苗前,應將疫苗均勻的搖晃,目的是為了充分融合疫苗中各種成分,避免以免佐劑的下沉;在疫苗注射過程中應將氣泡技術留置,充分使藥液達到深部肌肉組織,使吸收量予以增大,且在深部肌肉注射中應注意保持動作的緩慢,以此使注射部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效減輕,如,紅腫、硬結等[5]。
對于接受DPT疫苗接種的疫苗兒童來說,如果其出現不良反應,將針對性處理措施予以應用。接種部位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時,如,紅腫、疼痛等,可將毛巾對局部進行熱敷;如果兒童接種后出現發熱反應,應根據兒童體溫升高程度將相應的處理措施予以應用。如果患兒體溫升高低于37.6°C,應讓家長對兒童采取保暖措施,同時,對補充飲水量;如果兒童體溫升高處于37.7~38.6°C,兒童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這對兒童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其兒童采取有效對癥處理措施[6]。對于兒童體溫升高達到38.6°C時,應對兒童予以對癥處理,比如,對乙氨基酚、柴胡等藥物。兒童注射DPT疫苗注射很少出現過敏反應,如果一旦發生過敏,那么病情比較嚴重,這時需采取有效搶救措施,以此為保證兒童生命安全奠定基礎。在接種疫苗之前,應將相關藥物準備好,包括地塞米松、腎上腺素等。
對接種疫苗的兒童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在疫苗接種前后對兒童采取相關的護理干預,能夠使家住的擔憂予以緩解,還能使家長知道如何處理兒童的不良反應,以此避免不良反應的加重。因此,將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應用于兒童百白破疫苗接種中具有重要價值[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兒童家長對疫苗接種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兒童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由此說明,對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兒童采用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減少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還能提高家長對疫苗接種相關知識的知曉度,使家長護理滿意度大大提高,因此,該護理干預值得推廣應用。
鄧晟[8]等通過納入400例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200例對照組、200例研究組;將常規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干預+家長健康教育分別應用于對照組、研究組臨床中,對兩組兒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兒童弱反應、中反應、強反應、總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由此得出結論,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應用于接種百白破疫苗兒童臨床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值得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具有的諸多優勢,值得在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兒童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鄧麗紅,吳亞萍.影響兒童計劃免疫預防接種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4):41-43.
[2]馬國珍,莫蓓蓉,姜鵬君,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社區流動兒童疫苗及時接種質量影響的比較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25):3179-3183.
[3]劉秋云,陳小萍,李育群.某市監護人疫苗接種知識態度和接種及時率的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4):1914-1916.
[4]譚潔瑜.兒童白破聯合疫苗接種護理干預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3):238-239.
[5]趙文.護理干預對預防接種百白破疫苗兒童不良反應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0):169-170.
[6]黃俊音,莫湘瓊,麥衛華.護理干預在兒童百白破疫苗接種過程中的作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04):152-154.
[7]汪艷紅,鐘燕,朱莎.探討接種DTaP-IPV/Hib五聯疫苗及常規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應[J].全科護理,2020,18(22):2840-2842.
[8]鄧晟,王海蓉.家長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在減少兒童百白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中的作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