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菊



【摘要】目的:評價在宮頸癌篩查中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DNA)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宮頸病變篩查的2362位已婚婦女,分析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TCT檢測的陽性率。結果:病理活檢結果提示有68例陽性患者,TCT查出CINI患者占比32.35%,大于CINI患者占比29.41%。高危型HPV-DNA陽性檢出率57.35%。高危型HPV-DNA聯合TCT診斷宮頸癌可提高靈敏度、特異度,降低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P<0.05)。結論: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可提高特異性和敏感性,對于早發現、早治療宮頸癌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宮頸癌;高危型HPV-DNA;液基細胞學;惡性腫瘤篩查
宮頸癌是臨床中婦科常見腫瘤,是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的疾病,應予以高度重視。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約90%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高危型HPV-DNA)持續感染有關,因此對于已婚女性,盡早實施HPV-DNA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于降低宮頸癌發生風險具有積極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宮頸癌篩查中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測的應用價值,現作如下總結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惡性腫瘤篩查的2362位已婚婦女。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2.47±1.26)歲。
1.2方法
1.2.1樣本收集患者月經干凈后3-7d檢查,使用窺器充分暴露宮頸,于宮頸管置入專用采集刷,獲取方式為順時針旋轉毛刷4圈或5圈,取出后置入專用細胞保存液。
1.2.2TCT檢測將樣本制成薄片經巴氏染色法染色后鏡檢。根據TBS報告系統標準分類[2]:包括子宮頸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CINI)、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鱗狀細胞癌(SCC)、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子宮頸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II)及重度不典型增生(CINIII)。以≥Asc-us確認陽性。
1.2.3高危型HPV-DNA檢測將樣本通過第二代雜交捕獲法(HC2)檢測,經化學發光法檢測病毒DNA,使用對應試劑盒,能同時檢測引起宮頸癌的13中高危型HPV。高危型HPV-DNA≥1pg/ml確認陽性。
1.2.4病理學檢查借助陰道鏡定位活檢后實施病理學檢查,結果以≥CINI確認陽性。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TCT檢查與病理活檢結果分析
病理活檢結果提示有68例陽性患者,TCT查出22例CINI患者,陽性檢出率為32.35%;有20例患者大于CINI,陽性檢出率為29.41%,見表1。
2.2高危型HPV-DNA與病理活檢結果分析
高危型HPV-DNA陽性39例,陽性檢出率為57.35%,見表2。
2.3高危型HPV-DNA聯合TCT在宮頸癌中的診斷價值
高危型HPV-DNA聯合TCT靈敏度、特異度升高,假陰性率、假陽性率降低(P<0.05),見表3。
3討論
宮頸上皮瘤樣病變發展為浸潤癌病程較長,往往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可見宮頸癌是可預防性疾病,做好癌前病變的篩查是預防病變的關鍵。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型HPV-DNA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具有顯著相關性。
HPV感染部位主要出現于生殖道粘膜,HPV-DNA整合入侵正常細胞基因組,進而嚴重影響了p53因子的抑癌功能,最終引起細胞出現癌變。HPV取材方便,聯合檢測不僅能夠明確已經發生宮頸病變的患者,還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病變的高危女性,對于盡早干預較為有利[3]。高危型HPV-DNA聯合TCT檢測診斷宮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較高,降低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P<0.05)。
綜上所述,宮頸癌篩查中應用高危型HPV-DNA聯合TCT檢測可顯著提高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降低假陰性、假陽性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萱,于海勝,劉穎群,等.TCT、HPV-DNA聯合P16、Ki67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與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33):138-141.
[2]孫運明.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人乳頭瘤病毒及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患者篩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1):4888-4890.
[3]查滿平,劉風.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聯合人乳頭瘤病毒DNA病毒載量檢測對宮頸病變的預測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7):8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