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晶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需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手術的患者共54例,隨即分成對照組(27例)和觀察組(2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觀察組住院費用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為患者的節省住院費用,提高患者對服務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卵巢囊腫;腹腔鏡;臨床護理;效果
卵巢囊腫是指由于環境、感染、飲食、激素等因素造成卵巢內部或者卵巢表面形成囊狀結構。部分患者體內的囊腫可能會自行消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部分患者的囊腫體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增大,從而出現月經異常、下腹部不適等癥狀[1]。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繼發感染、蒂扭轉、囊腫破裂等病變。而卵巢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治療該種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是腹腔鏡微創手術,主要適用于囊腫摘除、子宮切除,有切口小、恢復快的特點[2]。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會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繼而需要針對患者進行護理。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療效,具體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手術的患者共54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27例,年齡28~58歲,平均年齡(43.68±2.23)歲,囊腫直徑3~7cm,平均直徑(5.64±2.48)cm;實驗組27例,年齡29~59歲,平均年齡(44.56±2.19)歲,囊腫直徑3~7cm,平直徑(5.61±2.53)cm。評估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1均為良性卵巢囊腫患者;2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心肺功能不全者;2合并急性感染者;3糖尿病患者;4嚴重血壓癥。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包括指導并幫助患者完成相關常規檢查,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的宣教,手術時嚴密監測患者的身體狀況,手術后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及預防感染。觀察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式,具體內容如下。
1入院當天,積極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介紹本院的環境和整體布局,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良好服務態度和對患者的關心,同時提早熟悉醫院的環境,不會產生陌生感;通過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帶領并指導患者完成相關的檢查,詳細查看患者的檢查結果,包括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出凝血時間等項目的結果;同時,向患者講解卵巢囊腫的相關病理知識,告知患者發病原因、表現癥狀、如何治療、如何護理等,讓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認知,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情況。2手術前要做好相關準備,主要包括:腸道準備、陰道準備、臍部清洗、備皮等;并且告知患者手術的操作過程、方法和麻醉方法等,同時,還要提前讓患者知曉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異常狀況,以及如果手術中出現異常狀況時,該如何應對;面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醫護人員需要耐心地向患者解答疑惑;隨時注意患者的情緒,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對不同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的心理指導;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3手術結束后,告知患者手術成功,讓患者放松心情,及時回病房休息;因為在手術時建立了人工氣腹,腹內壓增高,為了防止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癥等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實時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和呼吸音等情況;每隔30min觀察記錄1次患者的脈搏、血壓等到病情穩定后,改為每隔60min檢查記錄1次,一直到手術完成后24小時;觀察患者有未出現因手術中二氧化碳殘留導致的肩膀疼痛,如若出現肩膀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應當立即采取高流量吸氧法治療,排除患者體內殘留的二氧化碳,以免對患者膈肌造成刺激;手術后由于機體受到了創傷,會導致患者身體有發熱的癥狀,護理人員應當每天測量患者的體溫,一天4次,如果患者持續出現高熱癥狀,則為切口感染,護理人員應當提醒患者采取正確的躺臥姿勢,幫助和指導患者多翻身,盡早的能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囑咐患者遵循醫生的要求進行用藥,在肛門能夠排氣后,嚴格把控患者的飲食,指導患者食用一些流質類的食物,注意不能食用一些禁忌食物;通過聊天、放音樂等方式來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從而緩解患者傷口的疼痛感;幫助患者每天定時清理沖洗會陰,保持個人衛生,預防感染。4出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相關的日常護理方法,囑咐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飲食,盡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以及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傷口處的清潔衛生,預防感染。
1.3指標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長和住院費用,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統計滿意程度,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方式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觀察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且觀察組的住院費用比對照組的住院費用低(P<0.0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
根據統計結果,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的滿意率(P<0.0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環境、感染、激素、飲食等因素造成卵巢內部或者表面形成囊狀結構,而在囊內,可能存在液態或者固態物質。卵巢囊腫和月經周期有關的稱之為功能性卵巢囊腫,無關的則稱之為非功能性卵巢囊腫。大部分卵巢囊腫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而當囊腫的體積增大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異常、墜脹、下腹部不適等癥狀;而當卵巢囊腫破裂時,可能會出現下腹部劇烈疼痛,伴隨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頭暈休克的癥狀。在我國,卵巢囊腫的患病率大概在5%~17%[3]。臨床護理路徑簡稱為CNP,CNP是針對病人的某種疾病或手術制定的一種護理模式。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包括入院檢查、診斷、用藥、手術、住院時間、出院等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4]。而臨床路徑的制定,是需要醫院主管對醫療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和支持,選擇路徑,制定詳細的計劃,然后與各院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共同擬定路徑的目標,全面推進醫院的臨床路徑,同時,需要建立回饋系統,進而完善整個臨床路徑[5,6]。
在患者手術后,臨床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幫助患者恢復,但是常規的護理不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情況,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況也不了解,很容易忽略患者的一些負面情緒,導致患者在治療中不能夠積極參與,從而影響治療的效果。而臨床護理路徑則能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后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護理,能夠實時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知和對治療的積極性。在本文研究中,針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手術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在患者入院時,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的環境情況,同時醫護人員也能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專業性的指導,幫助和指導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在手術時,告知患者手術具體操作流程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患者保持平常心態面對手術;手術后,嚴格的監測患者的體溫,預防傷口感染;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看是否出現因為手術而殘留的二氧化碳引起肩膀疼痛;每隔一段時間檢測1次患者的血壓、脈搏;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感,并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出院后指導患者日常護理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個人衛生等。
有研究表明[7,8],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高了護理的效率,減少了護理工作中的忽略和盲從。而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也低于對照組的住院費用(P<0.05),以及觀察組(96.3%)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85.18%)對護理的滿意度(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手術患者具有顯著的療效,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幫助患者節省住院費用,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萬小妹,胡娜,范琳琳.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7):3907-3908.
[2]陳虹,車艷麗,王玉丹.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23):176-177.
[3]黃淑梅.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護理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13):95-96.
[4]葉妍菲.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實施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1):32-33.
[5]王立紅,趙斌.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9):213-214.
[6]李昕.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7):180.
[7]劉方平,紀富娟,張雪如.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的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18,27(24):119.
[8]張淑華,宋芬,管莉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24):395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