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巍巍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熏洗在痔瘡術后水腫疼痛中的干預效果。方法:60例痔瘡術后患者均選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肛腸科,采用隨機抽樣法均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自來溫水熏洗,研究組患者接受中藥熏洗,將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及術后疼痛、水腫改善情況加以對比和分析。結果: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的疼痛、水腫消失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明顯更短,VAS評分明顯更低(P<0.05)。結論:中藥熏洗可有效緩解痔瘡術后水腫疼痛,促進創面愈合,在痔瘡術后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藥熏洗;痔瘡;術后疼痛;創面愈合
痔瘡是肛腸科最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因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與肛腸皮膚下靜脈叢屈曲及擴張形成靜脈團所致,肛門水腫、疼痛、便血等為該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是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1]。手術是臨床治療痔瘡的有效手段,盡管療效顯著但肛門周圍神經末梢極為敏感,且患者在手術之后,存在較為米明顯的疼痛感,對患者的康復非常不利[2]。本研究選取我院肛腸科收治的60例痔瘡患者,探討中藥熏洗的治療效果,具體的內容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痔瘡術后患者均選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肛腸科,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指征,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排除合并嚴重臟器損傷者、惡心腫瘤、手術禁忌癥、溝通障礙、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2.35±3.42)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12±2.14)年;類型:內痔21例,外痔24例,混合痔15例。采用隨機抽樣法均分為兩組,各30例,兩組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經比較,數據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排便后進行熏洗,熏洗后清潔局部皮膚,保持皮膚干燥清潔。且清潔后均對用具進行徹底消毒,預防感染。對照組患者接受自來溫水進行熏洗,研究組患者接受中藥熏洗,組方:透骨草、五倍子。金銀花、芒硝、薄荷、蒼術、槐花、荊芥、防風各15g,將諸藥水煎至300mL左右并加入200mL左右熱水置于浴盆中進行熏洗,熏洗溫度控制在40~42°C,每次20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7d。將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疼痛與水腫消失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加以分析,并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評價兩組干預后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圍0-10分,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微。
1.3療效評價標準[3]
根據《中國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價,顯效:疼痛、水腫癥狀基本消失,創面愈合70%以上;有效:疼痛、水腫癥狀相互緩解,創面愈合30%-70%;無效:疼痛、水腫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創面愈合30%以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總有效率
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各觀察指標
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的疼痛、水腫消失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明顯更短,VAS評分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痔瘡是臨床上常見的肛腸疾病,其病因與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痔瘡的發生率逐年增長。創面疼痛水腫是痔瘡術后的常見癥狀。中醫認為痔瘡術后水腫疼痛主要是因濕熱下注、氣血凝滯所致,中藥熏洗可利用熱效應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目的是達到活血止痛、化瘀消腫的目的,使患者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得到改善,將患者的受損組織修復,使患者的疼痛、水腫得到明顯的緩解[4]。本研究結果表明,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的疼痛、水腫消失時間及創面愈合時間明顯更短,VAS評分明顯更低(P<0.05)。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可有效緩解痔瘡術后水腫疼痛,促進創面愈合,在痔瘡術后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吉慶.中藥熏洗對痔瘡術后疼痛及水腫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2):316-317.
[2]張雪艷,秦曉靜.中藥熏洗對痔瘡術后水腫疼痛的護理效果[J].湖南中醫雜志,2020,36(9):105-107.
[3]高東芳.痔瘡術后水腫疼痛給予中藥熏洗護理的療效評價[J].糖尿病天地,2020(2):258-259.
[4]張彥,趙煥.痔瘡術后水腫疼痛給予中藥熏洗護理的療效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