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毅
胰腺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因自身消化作用而導致,常見水腫、充血或出血、壞死等表現,患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發熱等。臨床研究認為,重癥胰腺炎(SAP)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中普遍認為因消化酶處于胰腺內活化與高分泌而導致其自身消化所致。但研究發現,腺泡細胞破壞是導致胰腺炎的起始因素,隨著多種受激活胰酶與炎性細胞因子等的釋放而產生相互作用,從而致使氧自由基與炎性介質的產生,從而誘發胰腺、腹膜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最后導致SAP的發生。那么,SAP究竟是怎么引起的,現對SAP的具體誘發因素進行分析。
1胰腺腺泡損傷
1.1胰管梗阻與膽汁反流膽結石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當結石嵌頓于膽總管下端或胰膽管共同通道時,則會導致膽汁反流的發生,從而引起胰蛋白酶的激活,致使腺泡損傷。有研究人員通過大鼠實驗發現,在對大鼠胰導管內行逆向注射牛黃膽酸鈉時,則可導致胰導管梗阻的現象發生,從而導致導管壓力增大,誘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發生,其類似于膽源性胰腺炎。因此,臨床中認為,胰管梗阻是導致SAP的重要治病因素之一[1]。
1.2不合理飲食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日常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也成為了人們的日常飲食方案,這就導致十二指腸腔受到高脂肪與高蛋白食物的刺激,致使縮膽囊肽(CCK)的釋放,從而促使腺泡細胞進行胰酶分泌,原本位于細胞頂膜融合部位的酶原顆粒受到激活后發生位移,從而散布于整個細胞質內,此刻腺泡細胞則呈現空泡狀,而乙醇也會導致腺泡對CCK致敏,促進胰酶激活,并于pH減低及粒子變化下,啟動細胞內蛋白質分解,從而形成SAP的早期變化,隨著胰蛋白酶的刺激下,導致其他胰酶的激活,從而引發胰腺自身消化的發生,繼而造成SAP。
1.3乙醇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乙醇對腺泡與肝胰壺腹括約肌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可刺激胃泌素分泌酸性物質,通過膽堿能觸及胰液分泌,再加上肝胰壺腹括約肌痙攣,從而導致胰腺炎的發生。有研究指出,乙醇在機體中可導致胰液內蛋白質成分的改變,從而形成蛋白質栓子,造成胰小管阻塞,從而對胰腺脂質代謝造成改變。因此,乙醇與CCK的共同作用下,會導致SAP的發生。
2胰酶的激活與釋放
在臨床研究中指出,胰蛋白酶激活后會導致激活其他胰酶,包括彈力蛋白酶水解細胞外基質的彈力纖維,從而導致蛋白質溶解與散播,而胰脂酶水解可導致多種脂質的產生,導致微血管毒性游離脂酸的分泌,致使脂質發生氧化反應的發生,同時磷脂酶A2水解為卵磷脂、溶血卵磷脂,會導致膜磷脂結構造成磨壞,增強了血管通透性,導致其缺血現象的發生。有相關研究指出,SAP患者中,其血清PLA2存在顯著升高的趨勢,并且會與系統性炎性反應綜合癥具有密切的關聯。由于胰腺激肽釋放酶產生緩激肽對血管進行擴張,從而導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不但會導致胰腺發生自身消化等現象,還會致使胰腺周圍脂肪出現炎性反應,并通過對部分細胞因子激活與釋放,從而導致炎性反應的發展,致使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導致SAP[2]。
3胰腺微循環障礙與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隨著臨床中對SAP的研究不斷發展,有更多的研究結果表明,缺血是導致胰腺壞死的重要因素,由于胰腺對缺血損傷敏感度極高,其表現為缺血-再灌注損傷性改變。當患者發生過急性胰腺炎時,其缺血、低灌注等發生機制都會造成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導致血流量的減少,致使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產生相互作用,導致血管內血栓的形成。當患者發生急性胰腺炎時,胰腺內其胰小葉動脈會出現收縮,再加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導致血液灌注量不斷降低,致使TXB2的釋放增強,引起機體出現TXB2/PGI2之間的失衡,致使血管收縮。而機體中的TNF-α釋放也會促進血管增強其通透性,可導致血管內血小板聚集,從而刺激一氧化氮過度產生,最終造成胰腺血流灌注降低,小靜脈血管叢組織,加重了患者胰腺的缺血癥狀,導致胰腺發生壞死。研究指出,缺血所導致的細胞膜功能遭受破壞,其主要表現為胰導管壁通透性的增加以及腺泡細胞膜結構穩定降低,可伴有細胞膜結構損傷,導致酶原活化以及溶酶體酶的釋放。因此,胰腺炎的首要因素為胰腺血流量降低導致胰腺缺血致使組織出血壞死[3]。
4細胞因子
經過相關研究證實,在AP的發生與發展中,細胞因子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其中,促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可促進局部或全身炎性反應,會導致一個或多個臟器功能障礙的產生。臨床研究中經過多次動物模型與患者臨床研究發現,其炎性細胞因子存在顯著增高的表現,同時SAP患者血清檢查中發現,其白介素-6、白介素-8以及白介素-1等水平明顯升高,且顯著高于輕微胰腺炎患者,因此在評估患者病情程度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研究發現,細胞因子主要導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從而促進白細胞粘附,致使血管滲出、低血容量的疾病發生。
5感染
在臨床中對SAP患者的研究中發現,感染是導致患者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隨著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衰退,導致CD4、CD8等淋巴細胞水平降低。當機體結腸細菌移動至胰腺而誘發感染時,感染則會導致巨噬細胞的激活以及粒細胞對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導致其他臟器受到中性粒子細胞浸潤,從而進一步加強了SAP的發生與進展[4]。
SAP是臨床中較為嚴重的疾病,通過加強對疾病誘發因素的認知,可提高對疾病的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安宏達,孫備.重癥急性胰腺炎救治的難點與困惑[J].中華胰腺病雜志,2020,20(5):325-327.
[2]孫文杰,陳亞峰,李紅昌,等.大承氣湯干預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肝損傷的作用機制[J].中成藥,2020,42(1):200-203.
[3]姜春暉,曾彥博,杜奕奇.外泌體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9,19(3):231-235.
[4]姜春暉,杜奕奇.亟需重視重癥急性胰腺炎中后期并發癥防治[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9,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