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麗
什么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實際上,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我們常說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顧名思義,非萎縮性就是沒有萎縮的意思,也就是指胃部大致正常。因為,正常情況下,胃粘膜就是一種沒有萎縮的狀態,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才會出現萎縮狀況。實際上,慢性淺表性胃炎與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就是同一種病癥,大部分患有此類病癥的患者,通過合理的保養就能夠使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一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怎么來的
其實,我們每人或多或少都是存在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這是因為,我們每天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取所需要的營養,當吃進食物的時候,其會與我們的胃部產生摩擦,而這種摩擦就會帶來一定的炎癥。加之,胃酸胃蛋白酶的腐蝕作用,使我們的淺表胃內總存在部分胃粘膜會出現炎癥。如果只是單純的淺表性胃炎,那么只要好好保養就好啦。不用過分緊張,誰都會有偶爾的腹痛腹脹,或是反酸現象出現的。承載突然過大,胃也是存在小脾氣的,好好保養就是可以的。
但是,若是存在黏膜糜爛、潰瘍、膽汁反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情況的話,就需要進行一些治療了。但是,通常也只是進行針對性治療。就像,平常肚子脹,開一點莫沙必利、曲美布汀等去脹氣的藥一樣。如果存在膽汁反流情況,可以選擇達喜,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殺菌治療等等。但是,如果感到不舒服還每天熬夜、喝酒,持續性飲用刺激性食物等,那么,無論用什么藥物也是無法起到理想治療效果的。因此,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保養,規范自身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當發現病癥好轉后,則逐漸停藥,不需要長期不間斷使用藥物。
二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癥狀有哪些
臨床中,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癥狀有腹痛、腹脹、惡心、反酸、食欲不振,或不存在明顯臨床癥狀。
上腹痛該病癥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癥狀,而且,患有該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會存在這種現象。上腹部疼痛一般是沒有明顯規律的,這與飲食是沒有很大聯系的。這種疼痛一般可以總結為彌漫性燒灼樣疼痛、隱痛、脹痛等等。此癥狀經常會因吃了生冷、堅硬、辛辣,或是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加重,極少情況下,與天氣變化存在一定關系。
患者有腹脹。此癥狀大多是因胃內食物潴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而導致的。
患者有噯氣。此癥狀表明患者胃內存在較多氣體,經食管排出后,可暫時緩解上腹飽脹感。
反復出血。此癥狀是因患者在慢性淺表行胃炎的基礎上,并發的一種急性胃粘膜病變而引起的。
除上述現象外,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也常會伴有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食欲不振等情況。
三怎樣調理慢性淺表性胃炎
一旦發現自身存在慢性淺表性胃炎相關癥狀,患者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否則,是會引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的。其中,臨床中常見并發癥有上消化道出血、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前期四種。根據近年來的調查顯示,胃癌患者的病情發展脈絡大致為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總體上來講,臨床中的大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是可通過自我調節消失的,經過數月或數年,相關病變也是可以完全恢復的。若想做到從源頭處消除病因,則應尤其重視自身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情況。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戒煙戒酒,并且減少食鹽的攝入含量。養成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使用生冷、堅硬、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日常食物的攝入應多多選擇較軟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了減輕胃部負擔,應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也應盡量避免使用過于粗糙、過于濃烈、過熱的、不新鮮的食物。除此之外,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消炎藥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應盡量減少此類藥物的使用。若患者的鼻腔、咽部存在慢性感染灶,也應將其清除。
從藥物治療方面來看,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常用的保護胃粘膜的藥物有膠體次枸緣酸鉍(CBS)、思密達、硫糖鋁、麥滋林-S、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蓋胃平等。(2)調節胃腸運動功能方面的藥物,可選擇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藥物。(3)若經過相應檢查,發現存在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需服用抑制胃酸藥物(PPI)、鉍劑及兩種抗生素,共計4種藥物,連用10或14天。可選擇服用抗生素有克拉霉素、羥氨芐青霉素、呋喃唑酮等等。(4)現階段,臨床中抑制胃酸的藥物常用的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中和胃酸的藥物有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碳酸氫鈉(小蘇打)、鋁碳酸鎂等等。(5)如果患者上腹疼痛感覺較為強烈,可根據局情況使患者口服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654-2等,以此來緩解患者的腹痛癥狀,并減少胃酸分泌情況。(6)日常生活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也可遵醫囑,適當服用一些有利于消化的藥物,如酵母片、乳酶生、消脹片、胰酶等。如果患者存在反酸情況,也可以選用抑酸藥物。為避免出現膽汁反流情況,可選擇服用鋁碳酸鎂、消膽胺等幫助吸附膽汁。
總的來說,慢性淺表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注重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與規律的生活作息,就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