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芳 田崢崢
關鍵詞:區(qū)塊鏈 去中心化 Scriptarnica 數字出版 數字內容
在傳統(tǒng)出版從作者、出版社、書店到消費者的鏈式流程中,[1]較多中間商的存在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在這種流程中,作者無法與讀者進行直接的溝通交流,更無法掌握主導權,因此在合同簽訂與利益分成等方面也處于劣勢。一般情況下作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僅為作品銷售收入的7%—25%。[2]在新興的數字出版活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版權登記機制,數字出版物的確權存在一定困難;在交易過程中也因無法對消費者進行動態(tài)跟蹤而難以保證版權人利益,招致了頻繁的版權糾紛。這些問題無疑是出版產業(yè)繼續(xù)發(fā)展的障礙,而區(qū)塊鏈技術的產生與應用則可以為以上問題的解決提供一條新路徑。
區(qū)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qū)塊以時間順序相連而成、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具有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安全可信等特點。[3]去中心化是區(qū)塊鏈技術最為突出的特征,原因在于區(qū)塊鏈數據驗證、存儲、傳輸與維護均采用分布式系統(tǒng)結構。出版平臺應用這一特征,便可以消除出版中介,削弱第三方機構權力,重塑傳統(tǒng)出版流程,加快出版速度,并增強作者與讀者間的互動等。其中,時序數據是用加蓋時間戳的鏈式區(qū)塊結構為數據增添時間維度,保證數據的可驗證性與可追溯性。它有利于版權登記、版權證明與維護。集體維護則是通過設置特定的經濟激勵等機制發(fā)動所有節(jié)點參與維護。在采用區(qū)塊鏈技術的出版平臺上,體現(xiàn)為全體成員均有可能介入內容生產過程,共同助力作品創(chuàng)作。最后,借助加密算法實現(xiàn)數據的不可篡改與不可偽造,可確保出版平臺的數據安全可信,保證每一筆交易都是“誠實”的。這也為作者與讀者點對點交易的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因此,獨立作者聯(lián)盟(The Alliance of Independent Authors,ALLi)已經正式宣布將區(qū)塊鏈技術作為解決出版領域難題的方案。
在出版領域,除了將區(qū)塊鏈技術應用于版權保護、出版物信息存儲、出版物智能交易、出版各參與方數字代幣激勵等方面,近年來還涌現(xiàn)出不少整合這些應用后打造出來的出版平臺。不同平臺有著各自的特色。如以Publica、Bookchain和Authorship為代表的出版平臺主要滿足作者自主或自助出版的需求,構建了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和主導的出版模式。其在幫助作者避開出版商復雜條款約束、簡化出版流程的同時,降低了出版成本。Po.et、CERTO、ICST等平臺通過哈希計算與時間戳信任機制,著重解決數字作品所有權的追溯問題,創(chuàng)新了版權管理手段。另外,以數字代幣為激勵手段的出版平臺Publish0x、Creary,通過數字代幣來發(fā)動用戶共享內容;Eureka、Orvium借此鼓勵開展高效高質的審稿與編輯活動;Custo則專門建立了賞金獵人社區(qū),用數字貨幣作為獎勵,促使社群成員主動提供侵權消息,有效打擊非法文件共享與盜版行為。還有,基于區(qū)塊鏈的出版平臺也愈加重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精準社交。如Decentium提供點對點小費模式,讀者可以為喜歡的作者打賞支持。2020年,專注區(qū)塊鏈開發(fā)與設計的塞爾維亞MVP工作室(MVP Workshop)正式上線基于去中心化理念、采用區(qū)塊鏈技術建立的出版平臺Scriptarnica。這個以促進出版業(yè)革命為目標的去中心化閱讀、寫作、出版、內容交易平臺采用智能合約構建去中心化的出版收益模式,而且基本能夠實現(xiàn)前述的所有功能。
一、出版流程
自2018年開始MVP工作室便開始著手建設Scriptarnica平臺,并在臉書、推特、米迭姆(Medium)等社交媒體上展開宣傳。2020年11月,開發(fā)團隊正式上線Scriptarnica的公開測試版本Beta版。[4]作為以區(qū)塊鏈為支撐技術,以去中心化為發(fā)展理念的出版平臺,Scriptarnica重塑了傳統(tǒng)出版流程:平臺去除作為中介的出版社和經銷商,作者完稿后可直接在平臺發(fā)布;讀者在進行內容消費之外,還可以對內容進行評議;平臺在正式出版一部作品前,會專門安排審稿人審議內容以保證質量,以及安排專業(yè)人員進行形式設計等工作,再將完善后的作品提供給讀者。平臺出版流程如圖1所示。其中,Scriptarnica目標用戶至少包括作者、讀者和審稿人等其他相關貢獻者3類,平臺現(xiàn)在的出版流程并未包含出版商,但這并不意味著平臺完全將出版商排除在外了。出版商可以將作品發(fā)布在平臺上以擴大銷售,還可以借助平臺更好地評估目標作者的影響力和市場潛力,以降低未來同該作者簽訂合同的風險等。[5]
(一)作品創(chuàng)作、存儲與確權
Scriptarnica為作者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寫作模式,作者可以自由選擇逐章創(chuàng)作或是整本創(chuàng)作。其中,逐章創(chuàng)作能夠為作者帶來讀者的實時反饋,而根據讀者反饋修改與完善后的作品更容易讓讀者滿意與認可。至于寫作的具體過程,作者可直接借助Scriptarnica平臺所提供的編撰功能進行寫作,也可選擇導入MD或EPUB格式的作品。平臺可為作者提供完整的圖書分析報告以幫助其調整后續(xù)創(chuàng)作思路。
對于作品的存儲,Scriptarnica采用星際文件系統(tǒng)(IPFS)將其分散存儲于區(qū)塊鏈各節(jié)點上。IPFS實際上是一種點對點的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6]適合用于區(qū)塊鏈中實現(xiàn)底層存儲角色。一方面,分散存儲于各節(jié)點的作品會通過被其他用戶瀏覽這一過程向其他節(jié)點擴散,這使任何節(jié)點都不必獨自存儲全部作品數據,因此任何攻擊者都無法完全阻斷對該作品的訪問,保證了平臺作品的安全存儲;另一方面,將平臺作品存儲于IPFS系統(tǒng)而僅在區(qū)塊鏈上保留相應的編號(ID),可極大減輕區(qū)塊鏈存儲壓力,提高用戶訪問與獲取平臺作品的速度與效率。
另外,采用區(qū)塊鏈技術的Scriptarnica可以讓作者內容創(chuàng)作完成即登記版權。區(qū)塊鏈本質是一串相連的數據區(qū)塊,數據區(qū)塊中一般包含區(qū)塊頭(Header)和區(qū)塊體(Body)。區(qū)塊頭中封裝了當前版本號、前一區(qū)塊地址、時間戳、隨機數、當前區(qū)塊目標哈希值、哈希樹/墨克樹根植等信息,[7]其中的時間戳是版權登記的有力依據。根據《伯爾尼公約》、TRIPS協(xié)議以及我國《著作權法》等,著作權自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之日起產生,作者無須履行任何手續(xù)便可成為著作權主體。[8]但是,時間戳可以記錄作品完成時間,從而能夠作為作品的存在性證明(Proof of existence),幫助實現(xiàn)作品的版權登記和確權。
(二)內容評審
Scriptarnica平臺采用集體審議與審稿人審稿兩種制度,以保證在控制作品質量的前提下,使其能夠以較快速度進入市場。集體審議充分發(fā)揮去中心化的平臺特色,通過區(qū)塊鏈技術發(fā)行通證作為激勵手段,充分動員全體讀者對某部作品中的問題內容進行標記、提出意見與建議等。對于擬正式出版的作品,平臺會安排審稿人審議。這些審稿人同樣會得到一定數量的通證作為報酬,其中收益的50%歸第一位審閱該書的人員,另外50%根據剩余審稿人數量再具體劃分與確定。通常而言,審稿人可由另一位作家或是讀者擔任,也可由作者所要求的特定作家或其他人擔任。在審稿人審查時,作品將進入“即將出版/出版”列表。該書第一批讀者將有機會集體式評審該書。為方便審稿人開展評審,平臺制定了一系列標準以供參考,其中明確要求審稿人應全面注意內容與形式兩方面:一是需要確保圖書中未包含問題內容,如淫穢色情內容,宣揚恐怖行為和煽動暴力內容,鼓勵銷售炸藥、手槍、子彈、槍支配件、毒品等非法活動內容,關于種族、民族、國籍、性別、年齡、殘疾、嚴重疾病的仇恨言論或誤導性內容,違反法律、侵犯隱私或其他權利的內容,且沒有其他讀者所做出的問題內容標記;二是需要保證圖書版式滿足平臺所給定的標準,在完整包含封面、前頁、正文、末頁與封底的前提下,同時具備美觀與藝術性。
(三)內容消費與版權保護
圖書出版后,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購買整本圖書或某個章節(jié)、頁面、段落。內容消費過程中會涉及平臺發(fā)行的兩類通證:Character Token(CHR)與Script Token(SCRPT)。Token目前在區(qū)塊鏈領域的譯名尚未統(tǒng)一,常被譯為“代幣”“通證”等。在中文語境中,這兩個詞語有一些差異:代幣是指借助區(qū)塊鏈技術發(fā)行的加密數字貨幣;通證的內涵則更為寬泛,指在區(qū)塊鏈上發(fā)布的任何數字和電子權益,可代表貨幣、股票、債券等。[9]“通證”這一譯法自2017年由孟巖和元道提出后很快得到業(yè)界及學界的認可與應用,因此本文采用它作為“token”的譯名。Scriptarnica平臺規(guī)定必須以CHR購買圖書,換言之,CHR即為購買圖書的“貨幣”。它可通過SCRPT兌換或用美元購買。SCRPT采用ERC20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 20)主流通證標準協(xié)議。[10]協(xié)議明確了通證流通所應遵循的運作方式與其他規(guī)則,因此,SCRPT可以通過同樣采用ERC20協(xié)議的外部以太坊錢包購買獲得。平臺支持以Fortmatic、Metamask、Wallet Connect購買SCRPT,同時,也可以直接用美元購買SCRPT。
瑞士金融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通證潛在的經濟功能,將其分為支付類、應用類和資產類。[11]支付類通證(payment token)代表加密數字貨幣,如比特幣等;應用類通證(utility token)用于提供對特定應用程序或服務的數字訪問;資產類通證(asset token)代表資產,近似于股票、債券或衍生品。Scriptarnica平臺采用的通證經濟模型為燃燒—鑄幣均衡模型(Burn-And-Mint Equilibrium Model,BME)。存在于BME模型中的兩種通證體系均為應用類,具體包括用于價值積累的交易通證和專門用于支付的通證,[12]對應于Scriptarnica所發(fā)行的SCRPT和CHR。讀者購買圖書時,將首先燃燒用于價值積累的交易通證SCRPT以獲得專門用于支付的通證CHR,同時,為方便不愿持有加密貨幣的讀者使用平臺,加上考慮到隨著平臺發(fā)展SCRPT可能增值或貶值,為保持交易價格相對穩(wěn)定,平臺選擇將圖書價格單位CHR與美元直接掛鉤。[13]因此,Scriptarnica允許以美元購買CHR,而不必經由SCRPT。但Scriptarnica平臺所獲得的CHR不可逆、不可轉讓,只能用于購買圖書。由于目前仍處于Beta階段,Scriptarnica允許用戶將SCRPT轉換為泰達幣(Tether USD, USDT)或其他穩(wěn)定的加密貨幣,而后可轉換為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14]在支付CHR后,讀者將得到平臺分發(fā)的一個密鑰,通過該密鑰讀者可實現(xiàn)對圖書的訪問。
另外,區(qū)塊鏈的區(qū)塊頭中包含了哈希樹/墨克樹根值。該值是通過兩兩合并哈希樹/墨克樹葉子節(jié)點的哈希值得到的;葉子節(jié)點之上存儲的是每一筆圖書交易。因此,借助哈希樹根值可以追溯到區(qū)塊鏈上任意一項版權記錄,從而使每次授權許可、轉讓付費情況等都是可尋的;同時,由于區(qū)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全網每個節(jié)點都將持有最近的圖書交易記錄;每個新產生的區(qū)塊在存儲新的圖書交易數據之外,還會儲存上一個區(qū)塊的散列值,這就意味著每個區(qū)塊中的最近交易記錄包含截至該交易發(fā)生時的整個交易記錄,如此緊密纏繞的區(qū)塊鏈交易數據很難被篡改。[15]這將有利于版權維護,而且即使發(fā)生侵權行為,版權索賠也較為容易,從而能夠保障版權所有者權益。
二、運營機制
以區(qū)塊鏈作為底層技術保障,Scriptarnica形成了顯著區(qū)別于傳統(tǒng)出版的運營機制:一是動員全體讀者參與圖書內容評審的分布式開放質量控制機制;二是以字符為基礎所設置的多元、多粒度定價機制;三是基于社群開展關系營銷、定制營銷與口碑營銷的營銷機制;四是借助智能合約自動實現(xiàn)圖書購買與價值分配的交易機制。以上各機制共同發(fā)揮作用,構建了一個公平、去中心、透明的出版市場。
(一)開放的質量控制機制
以我國傳統(tǒng)圖書出版為例,作品在正式出版前會經歷由編輯初審、編輯室主任復審、總編輯終審的三級審稿責任制度,以決定是否采用稿件,并對擬采用稿件提出修改意見;繼而對不需退修或退修后決定采用的稿件進行修改潤色;在將已修改完成的書稿發(fā)給生產部門后,還需要對生產廠家制作的清樣進行3次校對。就傳統(tǒng)學術期刊而言,收到稿件后編輯首先需要對稿件進行篩選并將其分配給同行評議專家,作者需要根據專家建議進行修訂,對于決定錄用的稿件,還會有專門的編輯(如文字編輯、技術編輯、校對)對稿件形式與技術規(guī)范展開加工,包括文字校對、引文標注等工作,以保證所發(fā)表文章無形式與技術差錯。[16]以上冗長的流程雖然保證了作品質量,卻也延長了發(fā)行周期,降低了出版效率,并增加了溝通成本。Scriptarnica基于去中心化理念改變了這一傳統(tǒng)的審稿機制。平臺將內容質量的控制權下放至各節(jié)點,而非集中于平臺本身抑或是其他某些特定的人手中,由此實現(xiàn)了對中心話語權力的分權。采用這種分布式的開放質量控制機制,平臺上的所有用戶都可以對所發(fā)布作品內容進行審議。同時考慮到積極的社會行為多需要合理且有效的激勵機制尤其是物質激勵的觸發(fā)、推動,[17]平臺會獎勵參與審查的用戶一定數量的交易通證SCRPT。具體地說,評議人對作品問題內容的標記將會直接顯示在作品中,評分將會展示在作品首頁,所提出的意見與建議也會展示在作品首頁的“Book Club”中,如圖3所示。作者除了受到集體評議的被動型約束,還會因處于眾人凝視的“共景監(jiān)獄”這一控制體系中而主動、積極提升作品質量,以建立或維護良好聲譽,吸引更多讀者,售出更多作品。
(二)多元、多粒度的定價機制
目前多數電子書僅設置了整本圖書的價格,少量電子書交易平臺如亞馬遜等設置了章節(jié)、頁面的價格。這與各平臺所制定的銷售策略相關。同時,也由于以圖書、章節(jié)、頁面等為單位的交易量勢必遠高于僅以圖書為單位的交易量,而大量交易的處理需要高運行速度和強大計算能力的支撐;加之非傳統(tǒng)的細粒度內容交易需要涵括出版合約、支付、利益分成機制等功能的整套基礎設施的支撐,這種內容定價和交易的門檻是很高的。而Scriptarnica不僅給定了整本圖書以及章節(jié)、頁面、段落的價格,且區(qū)分了付費與免費的部分,以滿足讀者不同層面的需求。圖書中某些章節(jié)或段落免費,以便讓讀者通過閱讀這些段落或章節(jié)對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與印象,從而更準確地確定自身的內容需求;同時,在知識完形心理的作用下,[18]讀者很可能會選擇購買圖書其他部分。而具體定價機制的實現(xiàn),除依靠區(qū)塊鏈技術每秒能處理大量交易的特性外,還得益于平臺以字符數為基礎的定價方式。根據區(qū)塊鏈坎普(Blockchain Camp)提供的交易壓測報告,區(qū)塊鏈每秒可處理1599.6筆交易,局域網Fabric每秒可處理368.8筆交易,廣域網Fabric每秒僅能處理77.3筆交易。[19]由此可見,區(qū)塊鏈為大量交易的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另外,平臺采用預先定義的公式分別計算圖書中免費字符與付費/高級字符數目,根據作者確定的圖書價格除以付費字符數目,得到每個付費字符價格;章節(jié)價格為該章節(jié)付費字符數與所得到的單個付費字符價格相乘;頁面與段落價格計算方式類似;內容若為圖片,其價格的確定則是將整本圖書付費字符數除以圖書段落總數,得到這本圖書平均每個段落的付費字符數,并將其作為圖片的付費字符數,再與單個付費字符價格相乘。[20]由此,平臺實現(xiàn)了按章節(jié)、頁面、段落等不同粒度單位的多元定價。
(三)基于社群的營銷機制
傳統(tǒng)通過廣告、圖書簽售會、讀者見面會、圖書折扣等開展的營銷活動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基于社群的營銷機制為圖書營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方法。社群由擁有相同或相似興趣愛好及價值觀的成員集合形成,多顯示出高聚合度、高交互性以及自組織等特征。Scriptarnica通過為每本圖書開設一個名為“Book Club”的交流社區(qū)來打造社群,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建立基于社群的營銷機制。讀者在該交流社區(qū)內可以對作品詞匯、語法、情節(jié)等發(fā)表意見和建議,并同包括作者在內的其他社區(qū)成員自由交流。另外,由于平臺并不強制要求整部作品完成后才發(fā)布,作者便可將仍在寫作過程中的作品向讀者展示。這給予了全體讀者全程介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的機會,從而大幅提高了社區(qū)成員之間溝通的頻率與強度,增強了讀者參與感以及讀者對作者及其作品的忠誠度。如此,最終能夠構建具有高凝聚力與強向心力的社群。
Scriptarnica平臺主要通過3種方式開展社群營銷:首先是關系營銷,即依靠作者與讀者在社區(qū)長期互動形成的良好關系,以讀者對作者及其作品的高忠誠度和高信任度為基礎展開營銷;其次是具有針對性與精準性的定制營銷,這是由于作者在與讀者互動中積累了對目標受眾偏好詳盡且深入的了解,便可推動實現(xiàn)與讀者需求無縫對接,進而實行定制營銷;再次是口碑營銷,即通過社區(qū)內成員的口碑進一步傳播擴大作品影響力,吸引更多受眾。由此可見,Scriptarnica的營銷機制不再是由營銷主體一方主導,而是在營銷主體與受眾的雙向互動與溝通中形成一種新型營銷關系,從而有效促進讀者對平臺作品的了解及購買等。
(四)基于智能合約的交易機制
在傳統(tǒng)出版流程中,圖書從生產到銷售需要經過多級渠道。此過程中的經銷商可能會采用賒銷形式,導致回款速度慢、回款效率低、回款周期長;同時,多級渠道的存在也提高了交易成本。Scriptarnica通過智能合約創(chuàng)建了無需作者和讀者雙方互相了解或信任,只需滿足預設條件便可自動執(zhí)行的交易機制,這便消除了對第三方中介的需求,實現(xiàn)了作者與讀者點對點的交易,從而可解決以上問題。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概念最早由尼克·薩博(Nick Szabo)于1994年提出。薩博認為智能合約就是執(zhí)行合約條款的可計算交易協(xié)議(A smart contract is a computerized transaction protocol that executes the terms of a contract.)。中國區(qū)塊鏈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標準中進一步豐富了智能合約的定義,認為其是以數字形式定義的可自動執(zhí)行條款的合約。[21]具體而言,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以及合約參與方可以執(zhí)行這些承諾的協(xié)議,其中承諾是指合約參與方同意的權利和義務,而協(xié)議一經制定與部署便不再需要人為干預,而可自我執(zhí)行(self-executing)和自我驗證(self-verifying)。[22]但囿于技術發(fā)展水平,智能合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僅停留于概念層面,直至區(qū)塊鏈技術的出現(xiàn)為其提供了可信執(zhí)行環(huán)境。區(qū)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是指基于預定事件觸發(fā)、不可篡改、自動執(zhí)行的計算機程序。[23]概括而言,Scriptarnica在交易方面的智能合約具體包括圖書購買合約和價值分配合約。借助智能合約,讀者購買作品所支付的CHR通證可以不通過第三方中介到達作者。為此,平臺事先設定“支付CHR通證”作為合約的觸發(fā)條件。一旦滿足這一條件,平臺便會自動為首次購買圖書的讀者生成一個密鑰,讀者通過該密鑰便可訪問圖書。訪問行為的具體實現(xiàn)有賴于代理重加密機制。該機制是密文間的一種密鑰轉換機制;就Scriptarnica平臺而言,“圖書”便是所指稱的“密文”。在該機制中,圖書的加密與解密將使用不同的密碼來完成,交易中所需密碼被分為公鑰(public key)和私鑰(private key)兩類。首先,作為交易一方的作者使用自身所持有的公鑰對圖書進行加密后將其發(fā)送至網絡,同時為網絡生成一個“轉化密鑰”。讀者向網絡發(fā)送圖書訪問請求,網絡根據所存儲信息自動判斷此用戶是否購買了該書。若已購買,網絡便借助“轉化密鑰”將經作者公鑰加密的圖書轉化為能夠用讀者私鑰解密的圖書,即重加密該圖書,并將其分發(fā)給讀者。這一代理重新加密機制可以保證當圖書版權被侵犯時,平臺能迅速確定發(fā)生泄漏的密鑰,并阻止該密鑰進一步分發(fā)圖書。
隨后,Scriptarnica將進行價值分配,通過智能合約中預定義的規(guī)則實現(xiàn)收益及時、自動分配。平臺堅持作品所得收益主要歸屬于作者,將作者置于收益分成前端。同時,區(qū)塊鏈技術所具有的可追溯特點又使各項操作有跡可循,因此,在圖書出版流程中所有從事某項工作的貢獻者也都能獲得一定收益。其中,作品收入的94%歸作者所有;剩下6%一部分歸包括審稿人、設計者、翻譯人員等在內的相關人員所有,另一部分歸平臺所有。[24]平臺交易機制具體如圖5所示。
三、小結
Scriptarnica利用區(qū)塊鏈技術構建了一個由作者主導的高效的去中心化出版流程。但不可否認的是,此類出版平臺的未來發(fā)展仍然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難題。首先是區(qū)塊鏈技術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如作為激勵手段的通證在購買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入場門檻;通證未來也可能會面臨監(jiān)管困局;區(qū)塊鏈需要投入強大算力和耗費較多的資源。其次,去中心化的出版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出版中各主體的利益關系,可能會觸及多方利益。因而,其是否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出版領域的問題,還需要未來不斷地實踐檢驗。
參考文獻:
[1]劉聲峰,陳志鈞.站在未來看現(xiàn)在——關于運用區(qū)塊鏈技術破解出版業(yè)“痛點”的幾點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20(6):50-52.
[2]Scriptarnica.Scriptarnica Whitepaper:Problem space[EB/OL].[2020-12-29].https://poc.scriptarnica.com/books/794de62a-8c07-4768-a687-880dfe718270/chapters/64d28486-841c-40cf-9c8a-98cdd87c9c98.
[3]袁勇,王飛躍.區(qū)塊鏈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2(04):481-494.
[4]Scriptarnica.The Beta version of Scriptarnica is out![EB/OL].[2021-03-12].https://twitter.com/scriptarnica/status/1323282940424523777.
[5]Petar Atanasovski.Low Risk Publishing:How to Find the Most Promising Book to Invest In[EB/OL].[2020-12-29].https://medium.com/scriptarnica/low-risk-publishing-how-to-find-the-most-promising-book-to-invest-in-ade87b5641fa.
[6]Benet J.Ipfs-content addressed,versioned,p2p file system[J].arXiv preprint arXiv,2014(7):3561.
[7]張巖,梁耀丹.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數字出版平臺研究[J].出版科學,2017(6):13-18.
[8]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第七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38.
[9]劉金婷.Token在不同領域內的中文譯名淺析[J].中國科技術語,2020,22(05):64-67.
[10]李曉宇.以太坊代幣智能合約形式化驗證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
[11]張榕榕.區(qū)塊鏈技術促進國際供應鏈融資的機理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20.
[12]George Adams.Burn and Mint Equilibrium[EB/OL].[2020-12-29].https://messari.io/article/burn-and-mint-equilibrium.
[13]Petar Atanasovski.Burn and Mint Equilibrium Pros and Cons[EB/OL].[2021-03-12].https://medium.com/mvp-workshop/burn-and-mint-equilibrium-pros-and-con-s-c27d83748cf5.
[14]Scriptarnica.Scriptarnica Terms of Use[EB/OL].[2021-03-12].https://app.scriptarnica.com/terms-of-service.
[15]徐麗芳,劉欣怡.基于區(qū)塊鏈的在線教育平臺研究——以按需教育市場公司(ODEM)為例[J].出版參考,2019(9):17-21.
[16]徐麗芳,方卿.基于出版流程的開放存取期刊學術質量控制[J].出版科學,2011(6):78-81.
[17]譚小荷.基于區(qū)塊鏈的新聞業(yè):模式、影響與制約——以Civil為中心的考察[J].當代傳播,2018(4):91-96.
[18]楊石華,陶盎然.知識的誘餌:“在線試讀”的圖書營銷功能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6(6):89-92.
[19]冉景剛.區(qū)塊鏈在數字出版業(yè)中的應用研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8(6):34-38.
[20][24]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區(qū)塊鏈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標準[EB/OL].[2020-12-29].http://www.cbdforum.cn/bcweb/resources/upload/ueditor/jsp/upload/file/20201120/1605854180778072939.pdf.
[21]朱建明,高盛,段美嬌.區(qū)塊鏈技術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254.
[22][23]Scriptarnica.Benefits for WRITERS[EB/OL].[2021-03-25].https://scriptarnica.com/.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數字出版研究所;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