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圖書館配;云館配;智慧化
【作者單位】蘭夢,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7HSJD-14)。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0.011
館配會是專門為圖書館供應圖書的圖書展銷會、訂貨會、博覽會。按照“出版社→館配商→圖書館”的邏輯鏈條,館配會填補了出版社和圖書館之間的信息鴻溝,為館配活動三方主體提供了友好交流的平臺,被視作圖書采購多方共贏的有效方式。我國最早的館配會可追溯至1980年舉辦的首屆全國書市,盡管該活動不是專門為圖書館舉辦,卻為圖書館采購圖書開辟了新的渠道。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館配會取得了巨大進步,舉辦場次、參與人數逐年增多,銷售碼洋、社會影響力顯著提高,館配會的性質也由單一的圖書采買功能升級為圖書全行業的交流盛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館配活動按下暫停鍵,部分館配商聯合出版機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將圖書采購活動搬上云端,實現跨越時空的、無接觸式的訂購體驗[1]。2020年3月18日,廣東新華春季線上館配會開幕;3月25日,2020全國春季網上館配訂貨會召開;3月30日,2020全國館配商聯盟春季圖采會上線僅5天,總采購碼洋額就高達1.69億元。可以看到,因疫情影響而舉辦的云館配正以強大的勢能闖入公眾視野,并對今后的圖書館配形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云館配的顯著優勢
云館配是疫情之下的無奈之舉,也是館配會數字轉型的積極探索。館配會設立的初衷是保障圖書館采買圖書的高效率和高水平,云館配則在經濟成本、圖書資源、參與范圍以及采購效率多個方面實現了業態升級。
1.經濟成本大幅降低
相比大型館配活動,云館配能夠大幅節約成本,表現為空間層面的集約化和時間層面的靈活化。傳統館配會通常需要大型公共空間供各類參展商展出,場地大多選擇在城市周邊,對于參展商(出版社)和采購商(圖書館)而言,其中耗費的人力成本、交通食宿以及圖書運輸金額龐大。云館配將全部采購活動轉向線上,最大限度地縮減了采買雙方的負擔,館配服務商投入產出比也隨之提升。同時,館配會舉辦周期通常控制在3—5天,刨除簽到環節,真正留給圖書采購員的時間十分有限,采購員要在有限時間內對每一家出版社圖書進行歸納整理,其工作強度可見一斑。而借助云館配數字平臺,采購員可以隨時隨地登錄采購界面,通過自由安排時間有效減輕因業務集中而造成的工作疲勞。
2.云館配資源更加豐富
圖書品種是圖書館配的核心要素,出版機構在傳統館配會上都會傾盡全力展示其最優質的圖書產品。但礙于場館資源有限,出版社無法陳列所有圖書,圖書介紹也停留在淺層面的圖書信息介紹上。云館配則將出版社所有圖書上傳,所展示的圖書信息不僅有封面、版權頁、CIP 信息、目錄頁,還能提供章節試讀、MARC 數據、視頻等全方位、多媒體的圖書信息[2],并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圖書進行滾動推薦。在2020年度全國館配商聯盟春季圖采會上,人民郵電出版社“紙電同步”書目在采購界面頂端滾動播放,以全面的圖書樣態展示給采購商,以提高采購商的信任度。此外,云館配還提供多種圖書檢索方式,包括中圖法、出版社目錄以及主題目錄等,這種分配方式遠比Excel統計表精確,方便圖書采購員快速做出決策。
3.參與范圍顯著擴大
“你選書,我買單”是圖書館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鼓勵讀者參與館配活動的美好愿景。云館配則最大限度地放寬了館配參會人員限制,開辟了多條身份渠道進行在線薦書,并將讀者的反饋意見做數據處理,服務其最終的購買決策。例如,針對第十六屆秋季全國地方版圖書博覽會,蘭州大學圖書館鼓勵全校師生通過微信小程序,在完成必要信息填寫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點擊“薦書”。這些薦書信息提交后,平臺會打包數據統一提供給蘭州大學圖書館負責人,負責人再結合學校館藏的實際情況進行采購分配。為進一步調動讀者的積極性,云館配平臺還借勢數字媒體的開放性,以虛擬獎勵、贈書送書、精美禮品等形式發起多種形態的線上活動,吸引讀者為圖書館引流。
4.采購效率大幅提升
數據化是云館配的突出優勢。無論是訪問數據、采買數據、銷售排行還是收藏訂閱,館配會可以保持數據實時更新,幫助采購工作高效進行。例如,云館配會統計每日的圖書訂購榜單,為圖書館采買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參考。在此基礎上,細分文學類、藝術類、教育類、科技類等圖書龍虎榜,按照各自場館屬性進行館藏資源調整。讀者購買完成后,部分平臺還會對圖書館的購買信息進行全面復盤,對圖書數量、圖書種類、圖書出版社以及購買金額集中歸納,方便圖書館制訂下一階段的圖書采買方案。未來,圖書館管理系統將進一步與云館配系統對接,使圖書館的采買數據同館配商、出版社的庫存數據相互聯系,克服圖書采購過程中出現的庫存不足、折扣紊亂等現象。
二、浙江省首屆云館配圖書展示會的創新實踐
浙江省館藏圖書展示會是國內規模大、參展多、專業強的行業展會之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新華書店運營陷入停擺,原本正常舉行的第15屆館配會緊急停辦。對此,浙江新華集團直面挑戰、銳意求新,于2020年4月20日至24日舉行了浙江省首屆云館配圖書展示會,開啟了館配會的全新形態。在為期5天的云端采購過程中,共有500余家出版社、1700余家圖書館參加,吸引訪客達3.9萬人次,采選圖書品種20.5萬種,銷售碼洋突破1.6億元[3]。優異的成績單為這場云館配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1.智慧化平臺支撐,業務流程全部上線
數字館配平臺是供需雙方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為更好地滿足圖書館的采選需求,協調出版社的圖書產品,浙江省首屆云館配全程采用“蕓臺購”平臺。“蕓臺購”是浙江新華書店集團聯合杭州麥達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的“多方共享、紙電融合、一站式館配”的云服務平臺,通過打通出版社、館配商、圖書館之間的信息流,實現了圖書館全采訪、重點出版社全數據采集、各館采訪數據共享等功能[4]。借助該數字平臺,云館配不僅可以順利承接多主體、多人員在線采購,而且打通了圖書資源儲備、圖書采選購買、后臺數據管理三項流程,使線上采購得以實現。
本屆云館配上,參會人員用手機登錄“蕓臺購”平臺就可以獲取展會導視圖,在選購頁面有序采購。服務平臺秉持快捷高效原則,盡可能地簡化操作步驟,完善精準查詢和多形態購買,提升了采購商的采選質量。而在后續展會中,平臺又添加了移動端登錄入口,采購員只需掃描微信小程序就能同步PC端進行圖書采買。基于測試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如多人在線、數據更新、一對一交流等,該展會還引入了阿里云系統,協助云館配更好地服務采購工作。如針對前后端分離采用基于全文檢索的解決方案,減少數據庫的依賴與交互;通過橫向擴展應用服務器支持極端并發的連接[5]。總之,信息化建設讓云館配成為可能,保障了采購交易工作合理有序。
2.專業化資源供給,統籌采購實際需求
在內容供給上,浙江省首屆云館配圖書展示會依托長期積淀的館配組織經驗和服務目標群體,提供了多達47萬種圖書的圖書選擇。首先,本屆云館配囊括了493家供應商,集結15萬種新版圖書、30萬種在庫品種以及3個月內即將出版的期貨[5],規模體量絲毫沒有遜色于實地館配會。其次,在產品展示區,云館配高度還原線下展館場景,以重點特裝館、出版集團矩陣及五大類目主題館(文藝、科技、少兒、社科、教育)布局,充分給予出版社成果展示的機會。例如,點擊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即出現以專題書單形式的圖書書目,如主題出版、青少年讀物、名家經典等;點擊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讀客文化、磨鐵等出版機構,則會找到其旗下的重點出版物。為擴大圖書館的采選范圍,平臺還增加了精品文獻區,方便圖書館訂購歷史悠久、收藏價值高的叢書。
面對如此龐大的線上圖書供給,本屆云館配采取了“查重+圖書館分類”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推送圖書。一方面,圖書館可以根據往年本館的館藏數據,在線查詢圖書館書目的庫存數量,以此減少用戶重復購買圖書的情況;另一方面,平臺方根據圖書館屬性,通過系統提示進行個性化書目推薦,達到書配館的最終效果。通過兩相結合的方式,圖書館優化了館藏數量和采購經費的合理配置。
3.人性化理念設計,抓好服務關鍵節點
館配活動在云端進行,使人在交易環節全面退出。對此,本屆云館配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用戶需求,切實把服務做到實處。由于大多數人對云館配形式感到陌生,因此主辦方不僅在邀請函中提供了有關云館配圖書展示會詳細的操作指南,而且在實際頁面操作中設置了登錄導航提醒,方便初次登錄平臺的采購員盡快熟悉平臺功能。在采選過程中,為了協助用戶從不同角度搜尋圖書,采購系統設置了“場館區”“學科區”“中圖區”三種導航分類,其中“中圖區”更是細分到三級分類。圖書展示也更為詳盡,既出現常規的出版社、作者、定價、出版時間等基本信息,還提供采訪 MARC、內容提要、目錄、作者簡介、編輯推薦五大新鮮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云館配設置有圖書試讀、試聽、試看多種功能,讓圖書采買更具臨場感。比如導覽頁面出現的“名社名家云講堂”,用戶能以視頻形式傾聽圖書編輯對重點圖書的解讀。
云館配的“在線交流”功能可以保障采購員與客服人員的實時溝通,這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浙江新華集團對493家參展商900多名業務員的先期培訓,幫助客服人員熟練使用平臺系統,與采購員有效溝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客服人員通過電腦全部參與一對一遠程培訓,掌握了基礎的溝通話術,并化身為專業的選書向導。
三、云館配的反思與展望
浙江省云館配圖書展示會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為后疫情時代的館配活動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一方面體現了低成本、高效率、數字化、專業化的顯性優勢,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了云館配平臺界面混亂、館配商一家獨大、智能程度不足和采購體驗差等現實問題。綜合來看,未來的云館配只有著力克服以下四個問題,才能真正驅動云館配的常態化運行。
1.規范云館配制度
館配會給各方主體帶來了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吸引了官方系統、民營系統等眾多主體參與館配會的建設。這種趨勢在云館配中同樣顯現,各路館配商在春秋兩個時間節點集中推出名目不一的云館配活動,導致同質化、粗放型的館配會涌現。雖然采購員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采購工作,但基于館配商的性質差異,所采用的云館配平臺大不相同,一些平臺必須通過特定方式才能實現采購行為,反而增加了采購活動的實施難度。而且,出版社和圖書產品重復參展,難免造成采購主體的審美疲勞和工作負擔。因此,通過相關部門制定詳細的云館配制度,優化云館配的準入機制,規范云平臺的基礎建設,能夠從根本上保障云館配長期落地。
2.三方協同融合發展
在現有的云館配活動中,館配商作為活動主辦方承擔活動的組織、策劃、管理等大部頭工作,而重要利益相關方圖書館、出版社較少直接參與館配事務,只能參與“選書”和“薦書”環節。特別在現階段館藏資金收緊的情況下,圖書館館藏質量已經取代館藏數量成為核心評價標準。對此,云館配館配商首先應提高圖書館在館配市場的主動性,采取委員會機制鼓勵圖書館參與館配制度運行,多傾聽采購方的真實意見。其次,與出版社實現信息共享,保障出版社書目系統的準入和對接,解決社館之間因信息不暢帶來的交易掣肘。最后,館配商要切實發揮好中間人的角色,協調好圖書館和出版社的利益關系,保障三方共贏的根本目標。
3.強化云端數據研發
云館配的推進依賴于數字平臺建設,如已經投入使用的“阿法購”“田田網”“蕓臺購”等。然而,目前平臺未能將搜集的元數據進行合理加工,只是將館配活動搬到線上,對于訂購需求的深度開發有待加強。事實上,數字平臺具有龐大的后臺支撐,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不僅可以了解同類型場館的采購趨勢、優化館藏結構,而且能夠為其他場館采選提供決策參考,有利于資源采購的橫向協同,實現文獻資源的區域共享[6]。因此,強化對大數據的分析利用,提升數字平臺的綜合效能,切實為館配雙方提供更精準的圖書決策,對高校圖書館、主題圖書館等專業性場館具有前瞻性作用。
4.落實云館配綜合服務
專業化服務是圖書館選擇任意館配會的根本訴求。雖然云館配預防了人員接觸的風險,但缺乏人際交流的館配效果有待觀察。一場云館配活動結束后,圖書的到貨品質、到貨周期以及到貨率能否達到目標要求,館配商能否承擔主體責任協調各方關系都是重要問題。對此,云館配必須以用戶思維為基本,持續整理采購者的訴求,圍繞尋找圖書資源、完善圖書采選、持續后臺跟蹤三項業務流程,在會前、會中、會后提高采購者的滿意度,如建立云館配評價機制,讓采購商評價圖書、出版社、館配商,以真實有效的用戶反饋提升云館配的運營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曉明. 云館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思考[J]. 出版發行研究,2021(2):37-41.
[2]張蓉,邵理家. 疫情下館配會的變與革[J]. 新聞研究導刊,2021(1):251-252.
[3]應對疫情沖擊 省新華書店發力“云館配” 實現“云端”突圍 [EB/OL]. (2020-04-30)[2021-05-02]. https://zj. zjol.
com. cn/news. html?id=1439262.
[4]張暢. 基于“蕓臺購”服務平臺的讀者薦購策略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2020(8):40-43.
[5]章紅雨. 浙江新華云館配為書業應對危機提供經驗[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5-08.
[6]潘春輝. 疫情環境下圖書館配的挑戰與機遇——基于線上館配會的審視[J]. 出版廣角,2020(2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