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席清


【關? 鍵? 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三農”圖書
【作者單位】童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席清,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0.014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國農業院校響應黨的號召,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服務鄉村振興的思想教育,激勵青年學生心系鄉村、研究鄉村、服務鄉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策劃圍繞這一主題的圖書選題,協同培養振興鄉村的理想情懷,是涉農出版單位的責任。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農大社)成立于1985年,始終堅持為農業教育、科研和生產服務的辦社宗旨,出版了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業領域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專著、譯著,以及國家級規劃教材和農業科技圖書,為推動農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農業科技進步以及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農大社出版的幾百種圖書先后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97全國農村青年最喜愛的科普讀物”“大學版協優秀學術著作、優秀教材和優秀暢銷書”等獎項;其中150余個品種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農業部和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推薦為“三農”優秀圖書。農大社能夠獲得這些優秀成果,源于其始終踐行“不忘立社初心,牢記出版使命”的理念。2021年4月17日,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了“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第五部《阡陌圓夢》的首發式及叢書推廣宣傳活動。本文將以該系列叢書的策劃出版為例,探討涉農出版社如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念,承擔出版者的文化擔當,堅定不移地為國家鄉村振興服務,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鄉村振興服務
1.把握機會,及時跟蹤
農大社不僅是全國114家大學出版社中的一家,還是兩家農口院校出版社之一。獨有的中國農業大學背景,讓農大社有了更多與參與“三農”教育研究實踐的師生合作的機會,出版了一批具有大學范兒的“三農”類圖書。自2016年開始,筆者帶領的編輯團隊便參與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啟動實施的“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并與該聯盟達成共識,用3—5年的時間,采取一年一冊的方式,為這支凝聚了全國50所聯盟單位數萬師生的隊伍出版由3—5冊圖書組成的“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以圖書的形式記錄他們以“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通過幫學支教、支農增收、深入調研、精準扶貧等行動,躬身匍匐于田野之間,執著于稼穡之事的歷程,同時也以這套叢書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不忘初心,牢記職責
2018年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五次會議強調,“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出版產品和服務”。農大社出版發行的“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其中《阡陌眾行》(2017年10月出版,16開本,24.25印張,390千字)、《阡陌共語》(2018年10月出版,16開本,22.75印張,370千字)、《阡陌逐夢》(2019年6月出版,16開本,23印張,390千字)、《阡陌筑夢》(2020年5月出版,16開本,23.25印張,390千字)、《阡陌圓夢》(2020年11月出版,16開本,30印張,500千字)記錄了全國50所涉農大學農學院派出的由1.5萬余名農科學子組成的1400多支小隊的故事:這些聯合實踐隊員心懷振興鄉村的美好愿景,肩負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在全國30個省(區、市)1019個貧困縣匍匐實踐;他們的足跡遍及村舍田間,他們的目光望向縱橫阡陌,他們的言語觸及鄉民心底;在無數個走村入戶、知農幫農的日日夜夜里,他們聆聽當地扶貧助貧的故事,自己也在不經意間成為當地扶貧助貧故事中的生動人物。年輕的聯合實踐隊員用紙筆記錄那些投身于扶貧事業的渺小而偉大的英雄,那些發生在偏遠山村的細微而可貴的變化,那些由無數執著與堅守、拼搏與奮斗匯織而成的動人故事。
出版人的職責就是要讓更多的人永遠地記住,在這個偉大的時間節點,有這么一大群年輕人,堅定地走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把他們的事跡結集成書,固化在一種載體上,是出版人的職責使然。
3.致力創新,挖掘選題文化特質
作為出版人,要善于從書稿中挖掘出別樣的文化特質,形成該書的文化調性。在跟蹤選題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一個有意義的紀念物——剪紙,藝術家特別為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創作了剪紙作品。于是,筆者從剪紙作品中找到了圖書裝幀設計的靈感,將剪紙作品設計為圖書前襯,并且采用中國紅印制,與圖書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剪紙作為一種傳統藝術,有著特殊的表現形式與審美價值。于是,剪紙藝術家自該叢書第一冊《阡陌眾行》以“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為主題創作開始,配合叢書的出版,分別以“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農村大有可為”“知農愛農 強農興農”“科研扶貧助農新路子 建設全面小康”為主題,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剪紙圖案,使得叢書擁有了鮮明的文化特點(見圖1)。
4.圍繞主題,不斷開拓
當前,出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媒體、新技術應用向傳統出版滲透并與之融合,新時代對編輯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忘初心、不斷創新、努力實現多媒體融合出版是新時代出版人努力探索的方向。在組織編寫“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的過程中,農大社時刻牢記內容為王的準則,在以弘揚熱愛“三農”事業的精神為主的同時,緊緊圍繞著“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主題開發了周邊選題。
農大社把目光對準“走進鄉土鄉村 振興鄉村”這一選題思想,帶領編輯團隊展開調研、確立選題,組織作者隊伍進行創作;利用作者團隊中教師豐富的實踐經驗,從選題的實用性著手,合理設計選題,完成了一系列讀者對象明確的選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有關中國農業大學師生踐行“解民生之多艱 育天下之英才”校訓的圖書選題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農大社不僅向廣大讀者推出了由教師作者團隊完成的“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同時還策劃出版了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實用手冊,如《大學生社會實踐手冊》《穿越2050的鄉村振興愿景》等。以《90后農科學子的夏日青春漾》為例,中國農業大學從318支暑期社會實踐小隊中評選出了13支優秀小隊獲得一等獎,筆者從這13支優秀小隊中再挑選出1支小隊,以其社會實踐過程及參加的小學期金工實習為主題,形成多媒體融合圖書選題試點,嘗試采用“傳統紙質書+二維碼+光盤+漫畫+……”的模式,將農科學子的青春夏日生活縮影呈現在讀者面前?!?0后農科學子的夏日青春漾》出版后,新華社(中國新聞網)、《科普時報》以及《中國農大校報》給予了及時的報道宣傳。
5.堅守初心,做有激情的編輯
當今中國,總是有一批人在默默地為中國的強基固本而堅定不移地努力著。從2017年的夏天起,筆者借自身作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責任編輯的便利條件,對擔任編委會主任的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中國作物學會作物學人才培養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的同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進行了深入了解。
2017年叢書的第一本《阡陌眾行》面世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號召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大批全國農業院校的師生自覺將個人的成長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把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的成長夢、成才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2019年,農大社擁有了可以自豪地向偉大祖國七十華誕獻禮的成果——“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阡陌眾行》《阡陌共語》《阡陌逐夢》),以及《大學生社會實踐手冊》(2018年1月出版)、《穿越2050的鄉村振興愿景》(2018年11月出版)、《90后農科學子的夏日青春漾》(2018年11月出版)等圖書。這一年,負責組織這項行動的團隊——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獲得了由中國扶貧基金會頒發的組織創新獎。
2020年,是全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兩個一百年”關鍵的歷史交匯期,雖然處于全民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但出版人與作者團隊仍然努力以實際行動來夯實系列叢書的內容。于是便有了《阡陌筑夢》與《阡陌圓夢》兩冊書的出版,這為該團隊歷時5年的扶貧攻堅行動畫上了句號,也成為該系列叢書的收官之作。
2021年,負責組織這項行動的團隊——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殊榮。
6.牢記使命,方得始終
牢記使命,方得始終,實現作者與出版人的雙贏。出版界常常會傳頌一些編輯與作者在創作出書的過程中,彼此建立起相知相信、持續一輩子的友誼的故事。筆者在與作者相處的過程中,對此也有了深切體會,共同的使命會讓雙方緊緊地聚合在一起,且對出版項目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如在“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近5年的創作與出版過程中,作者隊伍越來越成熟,出版流程越來越清晰,內容質量越來越好。形成了一個以全國貧困縣脫貧摘帽、助力扶貧攻堅為主要目標的師生聯合體,匯聚了一支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的龐大隊伍。在這個過程中,該叢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裝幀設計越來越精細,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二、“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的啟示
1.一本書的啟示
筆者于2003年剛剛進入出版這一行業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本書。出版家趙家璧老師在這本書中深情道白:“編輯,在我看來,是個光榮的職責和稱號。”“作家和編輯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并肩作戰、奮斗圖存,才能體會社會主義是一條通向人類文明、自由、幸福的唯一大道?!薄熬庉嫷玫搅俗骷业闹С?,又如獲得了生命?!?/p>
從策劃“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的第一冊《阡陌眾行》開始,筆者和作者一起,體驗了系列叢書策劃的全流程,也感受到作者與編輯之間那種一心為書的向上精神——從書名,到大綱、章節,再到每個配圖以及書籍環襯的設計,都凝結著大家的汗水。所有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出“雙效益”的好書。
2021年春季,這套真實記錄了農科學子們見證、參與決戰脫貧攻堅的歷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系好人生第一??圩印保Τ砷L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建設者”,同時反映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偉大實踐的歷史敘事型圖書整裝面市(見圖2)。這套時效性強又極具史料價值,裝幀設計簡單大方,印刷精良,能給讀者帶來舒適閱讀體驗的叢書,筆者認為,將會成為社會各界了解“三農”的好讀物,也將成為當代大學生實踐耕讀的好讀本。
2.偉大的時代,從事最偉大的事業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在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边@種自信要實現代代相傳,首先必須出版人自己有自信,然后才能傳遞給廣大的師生和讀者。出版人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從事的是偉大的出版事業,應該為后人留下一些值得紀念的、在歷史長河中會被濃墨重彩書寫的篇章。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 新時代編輯的文化擔當[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 阡陌眾行——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
[3]中國作物學會作物學人才培養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 阡陌共語——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8.
[4]中國作物學會作物學人才培養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 阡陌逐夢——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9.
[5]童云. 體驗別樣的夏日青春漾[N]. 中國農大校報,2018-11-10.
[6]青春可以這么漾!90后農科學子將社會實踐集結出書[EB/OL]. (2018-12-12)[2021-04-21]. http://www. chinanews. com/sh/2018/12-12/8699762. shtml.
[7]胡雨楠. 我的夏日青春,這么漾![N]. 科普時報,2019-07-26.
[8]趙家璧. 書比人長壽[M]. 北京:中華書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