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工匠精神;圖書編輯;職業信念;編輯技能
【作者單位】張今歌,南陽師范學院期刊部。
【基金項目】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7FZS018);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5YJC720029);2017年河南省社科規劃一般項目(2017BLS011)。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0.016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時,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工匠精神并非憑空而來,其發端于機器工業產生之前的手工業,是手工業發展的精神凝聚和體現,是手工勞動者的精神遺產。所謂工匠精神,實質是一種職業精神,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主要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四項基本內涵。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對機械生產進行了深刻改造,人在工業生產中的能力和智慧得到進一步彰顯。而立足我國40余年的發展實際,工匠精神既是順應全球化競爭,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在物質文明創造過程中不斷注入精神動力的客觀需要,也是個人價值追求、完善職業規范、促進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出版行業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基礎力量,肩負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社會價值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道路的使命。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日漸充裕,人們對精神生活消費的著眼點除了圖書數量,還有圖書質量。因此,編輯作為圖書的“把關人”,不僅要在內容層面做到一絲不茍,還要將個人能力傾注于策劃、加工、裝幀、宣傳等多個環節,以匠人之姿全面滿足新時代的讀者需求。2018年11月14日,《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出臺,倡議“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打造精品為己任,以出版精品為立身立業”,進一步為廣大圖書編輯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 圖書編輯貫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
工匠精神起源于手工業,最早指普通手工業者秉承精益求精的品質,通過不斷打磨、改善、修復、創新,制造出完美的產品。脫離傳統制造業,工匠精神對當代社會各行各業均有啟發,特別與出版有許多相通之處:出版從業者往往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長期伏案工作卻默默無聞,愿意為人類精神文明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這種工作態度與工匠精神傳遞的愛崗敬業態度不謀而合。工匠精神主張精益求精、專注嚴謹的職業精神,而出版物需要經過嚴格的編輯程序,小到一個標點、大到價值取向,都需要編輯反復確認。面對數字媒體環境的沖擊,適應圖書新的生產與消費方式,持續考驗著圖書編輯。因此,圖書編輯應持續發揚工匠精神,促進個人成長、出版質量提升以及圖書市場的繁榮發展。
1.工匠精神助力編輯價值的自我實現
工匠精神不僅是對某種技藝、技能、技術的不斷鉆研,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思想指南。圖書編輯踐行工匠精神,能夠從內心喚醒學習意識,挖掘個人才能,提升職業素養,塑造人格品行,并將自我理想深深嵌入圖書出版事業中。圖書是特殊的文化產品,這就決定了圖書編輯是精神產品的把關者,因此,圖書編輯應當具有一定的審美品位和文化高度。圖書編輯日常工作瑣碎繁雜,對人的耐心和毅力是極大的考驗,通過精益求精的磨煉,可培育出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一絲不茍、淡泊名利等優秀品質。更重要的是,圖書編輯幫助作者改進圖書內容,并持續把優秀的精神文明成果分享給更多讀者,始終把個人價值的落腳點放在服務人民群眾上。
2.工匠精神提高圖書出版質量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體現。因此,恪守工匠精神,可幫助圖書編輯敢于破除藩籬、推陳出新,不斷提升圖書產品質量,打造專業化、精品化圖書。首先,內容是圖書的核心競爭力,提供精品化讀物、滿足讀者需求是圖書編輯的首要目標。對圖書內容精雕細琢,才能真正打造讀者滿意的圖書產品。其次,圖書編輯不僅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還要用工匠技能改進圖書的裝幀設計。強調工匠精神,可以改變圖書產品千篇一律、乏善可陳的設計,改進封面、排版、裝幀水平,讓圖書外觀成為“有意味的形式”,帶給讀者更高水平的閱讀體驗。最后,基于工匠精神,編輯可在現有圖書內容上銳意求新,將傳統讀物開發為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如電子書、有聲書、VR讀物、AR讀物等,用更豐富的產品形態延長圖書的價值鏈。
3.工匠精神促進圖書市場發展
工匠精神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其意味著一種執著,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韌性。發揚工匠精神,可以驅動圖書編輯扎根于圖書市場,運用工具手段考察圖書產品的消費數據,研判圖書的市場規律,服務后續圖書的生產開發。事實上,過去的圖書消費呈現單線性結構,即代理商或者書店向出版社直接購買圖書,此時編輯只能通過區域銷售狀況得出相關數據。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助力下,圖書消費基本實現數字化,并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此時,圖書編輯采集圖書消費數據的方式更加多元,不僅可以通過不同銷售渠道掌握更詳細的圖書銷售情況,還可以通過出版社自營電商直接同消費者對話,這就帶動圖書編輯以更加主動的身份參與圖書銷售環節,掌握不同讀者、不同種類、不同產品的消費特性,讓圖書銷售趨于理性。
二、 圖書編輯培育工匠精神的具體方法
面對出版大國走向出版強國的戰略要求,為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踐行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在出版行業注入工匠精神成為必經之路。圖書編輯作為出版行業的核心人才力量,應當牢記工匠精神的根本內涵,從職業理想、職業實踐以及職業生涯三個方向出發,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1.以職業理想為起點,樹立編輯匠魂
工匠精神是職業理想的高度凝練,具有強大且持久的輻射作用。因此,圖書編輯應把出版工作視作終身理想,通過理想信念指引個人前進,對工作活動以及取得的成績產生超前反應,進一步提升自我滿足感、獲得感、成就感,從而為理想奮斗終生。圖書編輯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遠的社會意義,正是編輯活動的客觀存在,才使得文化成果得以保存,智慧與文明得以延續。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圖書編輯工作往往要求高、強度大,很容易在瑣碎且重復的日常工作中喪失積極性。圖書編輯唯有把出版理想投射于日常工作,做一個有情懷有溫度的編輯,才能在挑戰和變革中從容應對。
2.以職業實踐為內核,鍛造編輯匠藝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也就是說,圖書編輯的職業能力是否扎實,是貫徹匠人精神的直接體現。為此,圖書編輯應在策劃能力、編輯能力、經營能力上下功夫。
第一,選題體現了圖書可預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優秀的圖書編輯必須具備敏銳的選題策劃能力。策劃能力并非憑空而來,需要編輯在不斷的實踐中養成。一方面,圖書編輯可以多傾聽優秀前輩的工作經驗,開拓圖書研判的視野,摸索圖書預判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圖書編輯應積極參與不同類別的組稿,在不同的選題工作環境中建立敏銳的選題把控能力。
第二,熟悉編輯基本業務和流程,對稿件進行價值判斷和規范處理的編校能力,是編輯的基本能力。因此,提升編輯能力是實踐工匠精神的重要體現。其一,提高編輯的政治站位,明確文藝作品始終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危害社會主義建設等思想內容,確保圖書內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二,提高編輯的編校能力,按照國家出版標準和編排規范進行文字、圖片、符號等格式把關,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推進專家編審,對裝幀設計、紙張材料、印刷工藝等出版環節實時跟進,提高圖書生產的工藝水平。其三,培養編輯的數字化應用水平。圖書編輯應當充分吸收互聯網提供的信息資源與數字手段帶來的出版流程革新,提升圖書成果的轉化效率,從而服務新時代的閱讀需求。
第三,圖書編輯工作不應止步于圖書出版,還要逐步從圖書產品延伸至圖書服務,在保證圖書社會效益前提下增加圖書的經濟效益。出版本質是向公眾提供優秀文化成果,在技術賦能下,文化成果能夠以更多形態存在,因此,在優質內容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形態,將會有效帶動圖書的多次開發。隨著社會服務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編輯要學會運用互聯網對圖書產品進行宣傳推廣,靈活處理好作者、讀者、出版社三者之間的關系,將自身從書房中的圖書編輯轉化為市場中的產品經理,用市場化意識帶動圖書銷售。
3.以職業生涯為牽引,成為卓越匠人
編輯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自己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在經年累月的辛勤勞動中成長為優秀人才。這就要求圖書編輯擁有終身學習理念,把職業生涯放在一個更長遠的歷史坐標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此,圖書編輯應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通過參加業務培訓、集體學習、個人自主深造等方式,堅持不懈地學習,持續不斷地進取創新,從而適應日新月異的出版形勢。首先,圖書編輯要積極參加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鉆研出版類科研論文,成為觸類旁通的學者型人才。其次,圖書編輯要對職業生涯合理規劃,充分結合自己的興趣專長,以某個專業知識領域作為研究方向,筑牢某類圖書的專業知識。最后,圖書編輯還要加強對出版社的母體認同,把自身職業生涯與出版社的長遠發展視為一體,同呼吸、共命運,在集體中獲取精神感召。
工匠精神對圖書出版行業具有重要意義。融入工匠精神,能進一步提高圖書編輯的成長價值。圖書編輯只有以職業理想、職業實踐、職業生涯為著力點,才能真正踐行工匠精神,為新時代的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成果,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建軍. 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 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85.
[2]徐耀強. 論“工匠精神”[EB/OL]. (2017-05-24)[2020-12-14]. http://www. wenming. cn/ll_pd/ddjs/201705/t20170524_4259874. shtml.
[3]秦元偉. 工匠精神視角下期刊青年編輯的職業進階[J]. 傳播與版權,2020(8):18-20+28.
[4]欒學東,趙玉山. 論融媒時代編輯素養的提升[J]. 中國編輯,2019(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