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民國;時調;小曲;音樂文學;出版
【作者單位】李秋菊,華北科技學院中文系。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0.026
時調,又稱“小曲”“小唱”“俗曲”等,是傳唱于大街小巷、洋溢市井色彩、合樂歌唱的通俗歌曲,以曲調風行、旋律洗練、曲詞眾多、結構規整為顯著特質。時調于明中后期大量出現并廣泛流傳,直至民國,時調集的編選和出版成為常見的文化現象。明代出版的時調集有《新編四季五更駐云飛》《新編題西廂記詠十二月賽駐云飛》《新編太平時賽賽駐云飛》《掛枝兒》等,清代出版的時調集有《絲弦小曲》《萬花小曲》《霓裳續譜》《白雪遺音》等。實際上,民國時期書坊亦出版了大量時調集。當今學界對明清時調集的關注較多,卻罕有研究者將目光投向民國印行的時調集。本文以民國印行的時調集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出版的角度探討其內容特色、版式特征和營銷舉措。
一、上海是民國年間時調集出版的重地
民國年間書坊出版的時調集數量眾多,雖有不少時調集因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被時光湮沒,但保存至今的時調集的數量亦甚為可觀。筆者目前所見民國時期印行的時調集,有民國前期上海全球書局印行的《時調大觀》(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六集、七集、八集),上海文益書局印行的《時調大觀初集》、《時調大觀二集》(1922年10月出版)、《時調大觀三集》(1925年春出版)、《時調大觀四集》(1926年冬出版),競智圖書館編輯的《南北小曲大觀甲集》(競智圖書館1923年6月出版),中國第一書局編輯的《新鮮歌唱大觀》(上海世界書局1923年8月出版),知音室主編輯的《時調曲譜大全》(上海宏文圖書館1928年7月出版),大美書局編著的《時調新曲》(大美書局出版,沈鶴記書局發行,1941年2月6版)和《時調大觀》(大美書局出版,沈鶴記書局發行,1941年3月6版),王振聲編輯的《袖珍最新時調指南》(上海兒童出版社1947年10月出版),王大可編選的《新編時調小曲》(上海大明書局1948年10月3版)等,將近百種。
民國印行的時調集中,有一部分標明了版權信息。正如章亦倩在《民國圖書版權頁的解讀與著錄實踐》中所說,“民國圖書處于現代意義版權頁的形成期,其格式和反映的信息內容與當前的圖書出版情況有所不同”[1],民國書坊出版的時調集的版權頁,與現代書籍的版權頁不完全一樣,其形態也較為多樣化。比如上海泰興書局印行的《時調新曲》,與版權相關的信息,只有封面標明的“上海泰興書局印行”八個字;上海沈鶴記書局1930年4月出版的《新時調大觀》(又題《新式時調大觀初集》等),內封標明“民國十九年四月出版”“上海沈鶴記書局印行”,可見其內封類似于版權頁。知音室主編輯的《時調曲譜大全》、大美書局編著的《時調新曲》和《時調大觀》、王大可編選的《新編時調小曲》、 競智圖書館編輯的《南北小曲大觀甲集》等時調集,將著錄出版時間、編輯者(或謂編選者、編著者)、出版者、發行所(或謂發行者)、價格等信息的頁面置于卷末,這是較為規范的版權頁。
民國時期時調集的出版中心是上海。目前所見時調集中,能夠確定為上海書坊出版的約占70%左右。倘若加上雖未明確標明出版者,但極有可能是上海印行的時調集的數量,所占比例會更高。王余光、吳永貴在《中國出版通史·民國卷》中指出:“在中國新式出版業的演進過程中,上海長期扮演著中心的角色地位?!盵2]民國時期上海書坊印行的大量時調集,從最俚俗的層面證明了“上海是民國時期全國出版業的中心”這一論斷?!吧虾2粌H是全國城市中最大的書刊消費市場……同時上海城市讀者的閱讀趨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一些出版部門的選題走向,那些專供消閑的出版物應運而生,并隨著讀者趣味的變化而風云流轉?!盵2]讀者的閱讀趨向影響著書籍的出版方向,反過來看,已經出版的書籍又體現了讀者的欣賞興趣。民國年間時調集大量出版的文化現象,反映了市井俗樂的欣賞在20世紀前半期民眾的娛樂生活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二、曲詞與曲譜的輯集
民國年間印行的時調集,絕大多數是只輯錄時調曲詞的選集。例如競智圖書館編輯的《南北小曲大觀甲集》,王振聲編輯的《袖珍最新時調指南》,王大可編選的《新編時調小曲》,上海槐蔭山房發行的《時調新曲二集》《新編時調大觀三集》《新出改良時調新曲四集》,上海文德書局發行的《時調新曲》(第一冊),上海大觀書局發行的《時調新曲》(第二冊),上海大新書局印行的《時調大觀》,上海廣記書局印行的《時調指南五集》等,皆為只輯錄曲詞的時調集??傊?,目前所見近百種時調集中,只輯曲詞、不錄曲譜的純曲詞集約占9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知音室主編輯的《時調曲譜大全》、金世惠編輯的《簡譜時調中國民歌集》等時調集既輯錄了曲譜,具有音樂上的價值,又輯集了曲詞,具有文學上的價值。民國年間印行的時調集以輯集曲詞為主,因而為數不多的輯錄了曲譜的時調集,更是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坊間所出小調書本甚多,但只有唱句,不注音調,遂使歌者看其詞而不知其音。是書時調工尺對照譜中,于每曲之首標明音調,唱句之旁,填以工尺。更校正板眼,用黑點一一標出。學者如按工尺而度唱句,非常便利?!盵3]知音室主看到市面上出版的時調集大多只有曲詞,這對不熟悉曲譜的歌者而言,只能看而不能唱,未免失去了音樂上的意義,于是其在編輯《時調曲譜大全》時在“唱”上下足了功夫。《時調曲譜大全》第二編“絲竹工尺譜”輯錄〔八拍〕、〔水龍吟〕、〔老六板〕、〔行街四合〕、〔迎仙客〕、〔快六板〕、〔到春來〕、〔花三六〕、〔青龍香〕、〔花花六板〕、〔柳繞景〕、〔飛花點翠〕、〔柳春陽〕等的曲譜,第三編“時調工尺譜”輯錄〔十杯酒〕、〔二十四枝花〕、〔下盤棋〕、〔上海碼頭〕、〔五更調〕、〔四季相思〕、〔青陽扇〕、〔侉侉調〕、〔唱春調〕、〔無錫景〕、〔湘江浪〕等的“音調”(即工尺譜)和“唱句”(即典范曲詞),第五編輯集《花好月圓人壽》《美人蕉》《楓橋夜泊》《明妃村》《月界旅行》《春游》《春之花》《遠足》《唐樂府》《山寺鐘》《古從軍行》《十杯酒》等的工尺譜和數字簡譜。
《簡譜時調中國民歌集》的上編“歌之部”輯錄《下山》《侉侉調》《十杯酒》《鳳陽花鼓》《青陽扇》《小白菜》《下盤棋》等34種時調的簡譜和曲詞,下編“曲之部”輯錄《三六》《北正宮》《夜深沉》《月落》《老八板》《花鼓調》《小揚州》等67種民間小曲的曲譜。
據初步統計,目前所見民國時期出版的時調集,至少輯錄〔五更調〕、〔無錫景調〕、〔唱春調〕、〔梳妝臺調〕、〔銀紐絲〕、〔嘆十聲〕、〔十杯酒〕、〔欄桿調〕、〔鮮花調〕、〔湘江浪〕、〔紫竹調〕等60多種時調曲調的近700種曲詞,如《國民須知十杯酒》《愛國五更調》《從軍五更調》《時事嘆五更》《強國本五更調》《戰事四季唱春調》《江浙戰事五更調》《蓮英十二個月唱春》《新編馬振華女士嘆十聲》《勸夫五更調》《荷花大少十嘆》《自由女子十嘆》《富貴貧賤景》《十房新婦唱春》《生活程度五更調》等。這些曲詞大都彰顯了時調的民間特色,不但真實體現了普通民眾對社會生活、時事政治、新聞事件、家庭生活、社會風氣等的評述態度和看法,還反映出他們純樸善良的處世態度和勸善懲惡的道德認知。簡言之,民國年間書坊出版的時調集是研究民國政治、經濟、文化、世風、民情的重要資料。
三、圖文并茂的出版理念
高彥頤在《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指出,坊刻的組織和類型“集中體現了由貨幣化經濟所帶來的深刻文化變化。在經濟和道德意識上,在讀者和出版者心中,書籍都變得與利潤緊密相連了。為了促銷,出版商融娛樂于訓誡中,融圖畫于文字中。通過這樣做,他們不僅出產新的圖書品種,也為作者和讀者間的互動,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4]。民國時期印行的時調集,幾乎清一色是坊刻的產物。在時調集中插入圖畫,無疑是出版商出于促銷的考慮。誠然,娛樂與教化的相匯,文字與圖畫的共存,有助于時調集成為彈唱藝人、普通民眾樂于購買的商品。
目前所見民國印行的時調集中,有繪圖的占六成以上。圖畫通常出現在封面以及目錄(或扉頁)與正文之間,偶爾也有在正文中插入圖畫的現象。例如大美書局編著的《時調新曲》《時調大觀》,王大可編選的《新編時調小曲》,上海大新書局印行的《時調大觀》,上海泰興書局印行的《時調新曲》等,其封面皆有圖畫。上海文益書局印行的《時調大觀初集》《時調大觀二集》《時調大觀三集》《時調大觀四集》,中國第一書局編輯的《新鮮歌唱大觀》,上海振圜小說社1929年正月印行的《新鮮時調山歌二集》等,不僅封面有圖,在目錄和正文之間亦有圖畫?!缎迈r共和時調山歌》(耕集、讀集),《新鮮共和時調山歌》(利集、貞集),《繪圖時調山歌》(子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改良繪圖新鮮時調》(天集、地集、元集、黃集)等,在扉頁和正文之間皆有圖畫。上海文德書局發行的《時調新曲》(第一冊),不僅在目錄與正文之間有兩幅圖畫,還在《五更梳妝臺》《孟姜女嘆四季》《二十四枝花》三首曲詞中各插入一幅圖畫。上海大觀書局發行的《時調新曲》第二冊,不僅在目錄和正文之間有兩幅圖畫,還在《湖絲阿姐泗州調》《特別梨膏歌開場賦》《刁劉氏游四門(春調合唱)》等四首曲詞中各插入一幅圖畫。
恰當、精美的圖畫能夠增加紙質讀物的觀賞性。圖畫與文字相得益彰,有利于實現時調散悶開心、寓教于樂的功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銷的作用。時調集中的圖畫并非隨意添加,而是“量身定做”的產品。每一幅圖畫皆與時調集中的某首曲詞有內容上的聯系,或者繪的是某首曲詞中的人物,或者繪的是曲詞中的某個場景。例如上海沈鶴記書局印行的《最新時調夏集》,在扉頁與正文之間插入“貍貓換太子”“翠屏山五更”“窮人五更調”三幅圖畫,與集中輯錄的《貍貓換太子五更調》《翠屏山五更調》《窮人五更調》分別對應。
四、獨特的宣傳舉措
為了激發讀者的購買意愿,以保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民國書坊通常會從突出新鮮度、強調改良性和獨特性、宣揚娛樂消閑的功用、宣稱無訛誤等層面對其出版的時調集進行宣傳。中國第一書局編輯的《新鮮歌唱大觀》,上海振圜小說社1929年正月印行的《新鮮時調山歌二集》,國風社編輯的《最新流行滑稽小調大觀》,王振聲編輯的《袖珍最新時調指南》,上海時新書局發行的《最新時調大觀》等,都在標題中強調了曲詞的新鮮性。上海仁記書局印行的《改良最新唱曲各種合刻二集》,上?;笔a山房發行的《新出改良時調新曲四集》和《改良繪圖新鮮時調》(天集、地集、元集、黃集)等,不但強調所輯曲詞的新鮮性,還強調其改良性。上海普通書局印行的《新編特別時調山歌卅二集》在卷末指出:“本局出的時調山歌,各處俱沒有的。搜羅過來,以供諸君賞玩,其價頗廉?!贝嗽掚m然言過其實,但書坊主以所輯曲詞的獨特性來招徠買主的用心是顯而易見的。上海槐蔭山房發行《時調新曲二集》的扉頁標明“新編改良口傳秘本”,《新編時調大觀三集》的扉頁標明“海上名家秘本”,《新出改良時調新曲四集》的扉頁標明“改良秘本”,上海文益書局印行《時調大觀初集》《時調大觀四集》的扉頁皆標明“改良秘本”,《時調大觀二集》的扉頁標明“新編改良口傳秘本”,《時調大觀三集》的扉頁標明“海上名家秘本”。顯然,書坊試圖以“秘本”“改良秘本”等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字眼來刺激讀者的購買意愿。
時調是一種寓教于樂的通俗藝術。書坊在出版時調集時經常在封面、扉頁等醒目位置突出時調的娛樂休閑性。譬如上海沈鶴記書局印行的《最新時調夏集》《最新時調西集》在外封和扉頁皆標有“最有趣最好聽”六個字,《新時調大觀》的封面標有“家庭消遣”四個字。
強調所輯曲詞的毫無訛誤,也是書坊主宣傳時調集的一種策略。上海普通書局印行的《新編特別時調山歌十集》在卷末標明“本局時調,由古本抄下來的,并無訛差。凡有錯字,當時已經改正,句法分清”,《新編特別時調山歌十七集》在卷末標明“本局時調,除新編以外,還有以前之時調,俱搜羅殆盡,合并抄來,內中所有訛差,一齊改正”。強調曲詞的完全正確,顯然是出于吸引買主的考慮。
總之,為了滿足歌唱者和聽唱者對時調唱本的需求,民國時期眾多書坊印行了大量的時調集。這些時調集通常為小開本或袖珍本,價格相對低廉。坊刻的逐利特點,促使書坊主想方設法宣揚其印行的時調集的新穎性、獨特性、趣味性和正確性。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體現了書坊主的“高明之處”。
綜上所述,時調是一種兼具音樂性和文學性的文化形態。在影視作品尚未走進千家萬戶欣賞視野的民國時期,聽唱時調應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這催生了民國時調集大量出版的文化現象。書坊大量印行時調集的出版行為,既是時調在民國年間廣泛傳唱的力證,又對時調的進一步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蛟S是因為太過俚俗的緣故,民國時期印行的眾多時調集尚處于為學術界和出版界所忽視的境遇。若摘掉有色眼鏡來看,民國年間出版的時調集,用文字形式記載了大量的時調曲詞和一些時調曲譜,是20世紀上半期民間音樂史、通俗文學史上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值得進入更多出版者、學者和社會大眾的關注視野。
|參考文獻|
[1]章亦倩. 民國圖書版權頁的解讀與著錄實踐[J]. 圖書館論壇,2014(4):30-34.
[2]王余光,吳永貴. 中國出版通史·民國卷[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3]時調曲譜大全·編輯大意[A]//知音室主編輯. 時調曲譜大全. 上海:宏文圖書館,1928.
[4]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 李志生,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