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玉珍
摘 要:本文對西藏地區牦牛犢牛腹瀉發病癥狀、原因、類型進行探究,之后列舉冠狀輪狀病毒腹瀉、大腸桿菌腹瀉、消化不良腹瀉、隱孢子蟲腹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為牦牛養殖戶和從業者帶來犢牛腹瀉防治建議。
關鍵詞:牦牛犢牛;發病原因;腹瀉;防治
牦牛養殖如今已經成為西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西藏地區海拔較高,為牦牛提供更加適宜的生存條件,而牦牛本身就屬于高海拔哺乳動物(常年生活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地區),在西藏地區大規模養殖,可以為當地帶來重要的經濟價值和工業價值。因此,做好牦牛犢牛常見病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牦牛產量和質量,促進產業化養殖效果,筆者就以腹瀉病為例,分析腹瀉發病原因,并提供防治措施,為同業工作者帶來參考性建議。
1 西藏地區牦牛犢牛腹瀉發病原因
西藏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牦牛生產牧區,并具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美譽,牦牛已經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要想做好腹瀉疾病防控措施,技術人員和相關部門應該全面掌握牦牛犢牛的腹瀉發病原因,分析犢牛腹瀉主要類型,根據筆者多年研究經驗,發現在西藏地區,牦牛犢牛腹瀉原因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病毒引起的腹瀉 病毒作為常見性致病源,在犢牛中感染率更高,比如冠狀病毒、輪狀病毒感染,直接導致牦牛牛犢腹瀉不止,發病快、潛伏期短,并且目前為止并未研究出抗病毒藥物。因此,養殖戶要想降低病毒感染率,就必須控制好病毒來源,提升預防效果[1]。
1.2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牦牛犢牛感染病毒性大腸桿菌之后,容易出現白痢型腹瀉,病牛在1~2d 之內就會排出水樣糞便,并伴有較大的酸臭味,如果不及時醫治,犢牛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免疫力大幅降低、四肢無力等癥狀,最后嚴重腹瀉,衰竭而死。大腸桿菌性腹瀉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母牛在妊娠期間未能及時補充營養,牦牛犢牛在出生之后未能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飲食,牛舍不良環境、溫度、濕度直接加速大腸桿菌傳播速率,容易出現群體性感染。因此在今后工作中養殖戶應該加強牦牛犢牛免疫功能,并及時注射高免血清,其次還應該母牛抵抗力,加強母牛妊娠期的喂養管理。
1.3新生犢牛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該種發病原因在西藏地區較為常見[2]。此病誘因較為復雜,圈舍陰冷潮濕、天氣變化明顯、犢牛未及時吃到初乳、自身消化系統出現問題等,都會引發腹瀉,尤其是1-3個月的犢牛,機體抵抗力較差,免疫力差,因此經常出現消化不良引發的熱瀉或寒瀉。初期發病時,犢牛無精打采、呈現水樣糞便、眼睛凹陷、怕冷,在發病中期出現糞便中伴有黏膜、皮膚彈性消失、食欲減退、糞便伴有血液等癥狀;在發病后期,犢牛站立緩慢、行走不穩、糞便中伴有凝血塊、體溫升高到 40℃以上,終至昏迷死亡。
1.4隱孢子蟲引起的腹瀉 牦牛牛犢在生長期間感染球蟲、蛔蟲、隱孢子蟲等寄生蟲,就會引發寄生蟲病,常見癥狀就是腹瀉,糞便中伴有血液黏膜并惡臭難聞,在發病后期逐漸出現腸系膜脫落、體溫迅速升高、體重下降等癥狀。產生這一病癥的主要原因是飼養管理不到位,使得犢牛接觸寄生蟲病菌感染源,最終導致腹瀉,因此在今后工作中養殖戶必須做到精細化管理,對飼養環境和用具進行消毒和驅蟲。
2 牦牛犢牛腹瀉的防治方法
2.1防控技術
牦牛犢牛腹瀉養殖戶應該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定期對環境衛生進行處理,提早預防,及時消除和切斷傳染源,掌握牦牛犢牛腹瀉病發病類型和原因,優化冷暖季節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避免嚴寒地區、嚴寒天氣對牦牛的身體素質的影響,尤其是大量已孕牦牛,必須保障其對青草的攝入量,給妊娠母牛提供一個干凈安全的環境,做好營養補充,增強犢牛免疫力,及時注射大腸桿菌高免血清,并接種相關疫苗,如果出現傳染性腹瀉,應該隔離病牦牛,做好消殺工作,做好病毒源的切斷工作,避免造成二次傳播和感染,保證草場的清潔衛生,嚴格把控好牦牛的進食量,防止疾病的傳播,盡快恢復犢牛身體機能。
2.2治療措施
2.2.1病毒引起的腹瀉治療
對于該種腹瀉,目前未能研制出治療特效藥,因此筆者建議養殖戶應該為犢牛及時注射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弱毒苗,在妊娠母牛產前10周期間,注射2次,對所有頭胎牛注射2次,牛落地后立即給予足夠初乳,并重視初生哺乳犢牛憩息環境管理,舍內溫度始終保持8-10℃左右,從而提升犢牛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率;
2.2.2大腸桿菌性腹瀉治療
對于此類病癥,養殖戶應該以快速止瀉為主,消除病菌,補充水分[3]。利用特效藥物對病毒進行清理,在保護腸胃黏膜的同時,給病牛進行灌腸,采用藥用炭(10g)+小蘇打(5g)+200m水喂服,藥用炭可以有效吸附腸胃有毒物,減少病菌的侵害,并保護胃腸黏膜,之后對病牛進行消炎,可用 10%葡萄糖生理鹽水 500 ml,+碳酸氫鈉50ml+ 10% 安鈉加次10 ml進行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續3天,可緩解腹瀉狀態。
2.2.3消化不良腹瀉治療
該種病癥可以采用中醫治療法,在加強飼養管理的同時,為恢復犢牛胃腸功能,可以將葡萄糖粉 30 g+生理鹽酸水溶液500mL+稀鹽酸2 ml+含糖胃蛋白酶 5g+嗜酸菌乳2g,兌水沖服(或者攪拌成糊狀內服),可以維持犢牛機體養分;也可以將神曲15g+萊菔子15g+黃連15g+蒼術10g+葛根15g+甘草5g灌服,還可以利用雞內金10g+豬苓10g+澤瀉15g+陳皮20g+山楂10g水煎灌服,幫助犢牛消化,降低腹瀉情況發生;
2.2.4隱孢子蟲腹瀉治療
在發生該種病癥時,養殖戶應該利用左旋咪唑治療法進行肌肉注射(8mg/kg),也可以內服19%硫酸銅(化學純) 100ml,還可以利用黃連5g+姜黃10g+烏梅30g+干柿15g+大黃10g+五味子20g研成細末沖服,治療蟲痢;做好定期驅蟲,驅蟲后可內服痢特靈、維生素B1、胃蛋白酶等藥物,及時補充營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牦牛犢牛出現腹瀉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養殖戶應該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采用精細化管理方式,對病犢牛進行針對性護理,優化冷暖季節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盡早接種相應免疫疫苗,定期清掃圈舍,做好病毒源的切斷工作,避免造成二次傳播和感染,將預防、中醫治療、西醫治療相結合,最終提升牦牛產量和產值。
參考文獻:
[1]閆占云, 呂秉林, 拉加,等. 青海省湟中縣牦牛病毒性腹瀉5種相關病原的檢測與分析[J]. 畜牧與獸醫, 2019, 051(001):5-5.
[2]何琪富, 湯承, 郭紫晶,等. 牦牛源牛冠狀病毒部分基因的擴增、序列分析及病毒分離鑒定[J]. 畜牧獸醫學報, 2019, 050(002):119-129.
[3]宋維彪, 馬存壽, 郭俊梅,等. 青海省海北州2016-2017年牦牛感染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牛腸道病毒的病原學調查與分析[J]. 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9,000(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