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博 尹相乾 張伊銳 馬文輝
溢、紊、聚、覆四脈是三部六病學術流派創始人劉紹武先生總結發現的獨特脈象,是診斷氣血逆亂的有效指標。臨床中,出現四脈的患者往往表現出某些特定癥狀,健康人群出現四脈則意味著更易罹患某些特定疾病。
四脈的脈形特點、病機、癥狀為:溢脈脈過腕橫紋,直達上魚際,對應病機為氣逆血溢,常出現頭面部癥狀;紊脈脈形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無力不等,對應病機為氣散血亂,常出現心胸部癥狀;聚脈關部獨大,寸部尺部弱而不顯,對應病機為氣滯血結,常出現胃腸道癥狀;覆脈脈管弦而長,超出尺部向后延續,對應病機為氣陷血凝,常出現盆腔癥狀[1]。
本研究著重討論在校大學生人群四脈出現的頻率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
1.1 研究對象選擇自愿參加調查的大學四年級學生161例,其中男生27例,女生134例。
1.2 研究方法脈診信息采用自主切脈、學生交換切脈、教師切脈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氣質類型量表和SCL-90量表結果由受試學生集中完成,使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和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左右手各脈象的個數以及各氣質類型的人數屬于計數資料,左右手各脈象出現率的比較、男女生左右手脈象出現率的比較運用卡方檢驗中的Fisher精確檢驗,SCL-90評分屬于計量資料,各脈組SCL-90評分的比較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α=0.05。
2.1 脈象與左右手及性別的關系大學生整體脈象及男女生脈象,見表1~表3。大學生左右手脈象出現頻率,見表4。男女生左手脈象比較見表5。右手脈象比較,見表6。

表1 大學生雙手脈象分布情況 (例,%)

表2 男大學生雙手脈象分布情況 (例,%)

表3 女大學生雙手脈象分布情況 (例,%)

表5 男女大學生左手脈象比較 (只)

表6 男女大學生右手脈象比較 (只)
2.2 脈象與氣質類型的關系不同氣質類型大學生的左右手脈象,見表7、表8。

表7 不同氣質類型大學生的左手脈象 (例)

表8 不同氣質類型大學生的右手脈象 (例)
2.3 脈象與SCL-90的關系各組的SCL-90評分及差異,見表9。

表9 大學生左右手脈象的SCL-90評分 (只,
3.1 四脈出現的頻率既往有研究報道,健康大學生的脈象并非單一的平脈,弦脈、滑脈、數脈、遲脈、浮脈、沉脈、細脈、緩脈、虛脈等都會出現在健康人中,但以平脈、滑脈、緩脈居多[2]。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身體基本健康,故平脈出現頻率最高,而反映循環功能異常的紊脈、由長期飲食不節導致的覆脈和由四脈復合而成的復合脈出現頻率都較低。大學生精力旺盛,氣血充盈,有向上泛溢之勢,故溢脈出現的頻率也很高。大學集體生活,部分學生飲食不夠規律,生活空間狹小,易出現心理問題,故聚脈出現的頻率介于溢脈與紊脈、覆脈之間。
3.2 四脈與左右手的關系脈象反映心臟射血量、周圍循環血量、血液黏稠度、血管彈性等信息,雙上肢血管走行不完全一致,左右手脈象也不會完全相同。臨床中,醫師需取患者雙手脈象后方可形成對脈診意義的綜合評價。歷代醫家對于雙手脈象存在差異已形成共識,爭議點在于差異的臨床意義。有的醫家為了揭示該意義,提出雙手對比持脈的脈診方法[3]。有學者用脈圖分析脈象,發現左右手和取脈位置、取脈壓力一樣都會對脈圖造成影響[4]。也有研究證實,女性不同月經周期時,雙手脈象也可能不同[5]。本次調查中,大學生左右手四脈出現頻率差異不顯著,說明四脈是否出現與左右手關系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四脈與二十八脈是不同的脈診體系。不過左手出現四脈和右手出現四脈的臨床意義尚不能通過此次調查揭示。
3.3 四脈與性別的關系男女大學生雙手四脈出現頻率的差異也不顯著,說明四脈與性別無關。既往研究報道,男性以平脈、滑脈多見,女性以平脈或弦脈多見[6],也有研究報道,遲脈、緩脈、實脈在男性中更易出現,數脈、細脈在女性中更易出現,男女之間浮脈、沉脈、弦脈、滑脈出現的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與上述研究提及的二十八脈相比,四脈沒有性別差異,具有更好的臨床適用性。
3.4 四脈與氣質類型的關系本次調查的大學生中黏液質占比最高,這可能與中醫學所代表的職業特質有關。黏液質的特點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內傾性明顯,外部表現少,不隨意反應和情緒興奮性較低,反應速度慢而穩定。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心平氣和、不易激動、情緒不外露、行動遲緩、冷靜而踏實、自制力強而易于固執。這與中醫師沉著、冷靜、平和的職業特點相吻合,中醫學專業更吸引黏液質的學生報考[8,9]。
3.4.1 溢脈在膽汁質和多血質中出現頻率較高溢脈反映氣血運行向上太過,向下不足,與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等病機相關。出現溢脈者,情緒興奮、思維活躍、易激惹,這與膽汁質及多血質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具有外傾性,不隨意的反應性和情緒興奮性高等特點相關,所以溢脈在膽汁質和多血質大學生中出現比例較高,約半數的膽汁質和多血質是溢脈。
3.4.2 聚脈在抑郁質中出現頻率較高聚脈反映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與肝氣郁結、肝脾不和等病機相關,有內向、壓抑、沉悶的表現。抑郁質特點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具有內傾性,情緒興奮性高而體驗深,不隨意的反應性低而反應速度慢。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對事物觀察細致、敏感,行動慢,不活潑、易疲勞,多慮、孤獨和膽怯。聚脈內向、壓抑、沉悶的氣質特點與抑郁質相關,故聚脈在抑郁質中出現的頻率較高,約1/3的抑郁質學生出現聚脈。
3.4.3 紊、聚、覆三脈不易出現在膽汁質及膽汁質復合氣質中紊脈反映個體長期主觀克制導致氣血散亂,心力耗散,與心膽氣虛、心脾血虛等病機相關,出現紊脈者,理智、冷靜、保守、克制。覆脈反映氣機下陷,痰凝血瘀,與下焦寒濕瘀血等病機相關,覆脈者性格固執,不易改變。膽汁質情緒興奮性高,抑制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為精力旺盛、不易疲勞、易于沖動、自制力差、情緒急躁、辦事粗心等。這些表現與紊脈理性克制,易心悸、疲勞的表現相矛盾,與聚脈者內向壓抑,覆脈者固執的特點也不吻合,故3種脈象極少甚至完全不出現在膽汁質以及膽汁質復合氣質類型中。
3.5 脈象對SCL-90的影響SCL-90包含90個項目,中國量表協作組曾對全國13個地區的1388例正常成人的SCL-90進行分析,此分析結果為全國常模,常模總分為(129.96±38.76)分,根據常模數據,總分超過160分被認為有心理異常表現,需作進一步檢查[10]。在校大學生普遍心理健康,故大部分脈組的SCL-90總分與全國常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聚脈者內向、壓抑、沉悶,這種性格特征使其更易于出現心理障礙,故左手聚脈組與全國常模、左手平脈組、左手溢脈組均有顯著差異。本次調查中出現的復合脈,均包含聚脈,因此左手復合脈組與全國常模的顯著差異可以由聚脈者的性格特征來解釋。其他脈組是本次調查中報告為二十八脈的脈組,為保證數據完整將其單列一組。左手其他脈組與全國常模、左手平脈組、左手溢脈組差異顯著有2種可能:一是這部分學生可能確實存在目前尚無法解釋的心理障礙,二是其他脈與溢、紊、聚、覆四脈、平脈并非來源于同一脈象分類方法,這種比較并無臨床意義。
當代脈診研究成果豐厚,學者們研究角度多元,與流體力學等現代物理學科緊密聯系。四脈作為特色脈象,對其進行研究有很大的臨床價值。在文獻查閱過程中,發現絕大部分研究都不區分左右手脈象,雖然本研究也認為脈象的出現與左右手無關,但該結論仍需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