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杭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0052)
1+X證書制度在國際平臺中,對普通職業教育模式進行了借鑒,從崗位和綜合的角度出發,對企業技能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并以此為基礎,使教學與工作、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者之間的對接得到了實現,學生對這三個對接的實踐,能夠使自身具備更強的崗位工作能力。本文以專家委員會所制定的《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領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為職業技能在汽車專業領域的等級標準,通過對相關專業以及證書制度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對1+X人才的培養。
目前,各種新型技術的出現直接推動了產業在全球的變革,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面對這樣的背景,我國產業正處于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過程,在這一關鍵時期,需要做好的技術的引領、對發展的轉型。因此,對個行業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一專多能的人才需要在掌握相關技術技能的基礎上,做好對復合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滿足當代社會所提出的需求。黨的十九大以及全國教育大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教育要求:需要做好對職業教育以及培訓體系的完善,使產教能夠獲得深入的融合,使校企之間能夠相互合作”。國務院在2019年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進行了印發,以通知的形式正式,對1+X證書制度進行了確立發布,之后,教育部根據1+X證書制度,對試點工作進行了部署,以此來使職業教育能夠滿足產業發展所提出的需求[1]。
1+X證書制度指的就是:學歷證書與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結合,“1”在其中代表學歷證書,“X”則表示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學歷和人才的角度來說,1+X證書制度統一了教育和社會需求的標準,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職業教育的特征得到了體現,從本質的角度來說,其根據相關制度實現了對教育和就業的融合。“1”與“X”之間的關系既是基礎又是拓展。“1”代表基礎屬性,目的是為了通過對人才的培養,使其能夠掌握相應的技術技能,并且具備較高的素質,以此來使產業在經濟社會中,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其從專項技能以及可持續的角度,強調了學習者需要加強對職業技能的具備,以及對能力的發展,針對學習者來說,能夠對其學習經歷以及學習情況進行證明。“X”的特征就是專項性以及引導性,目的是為了使人才能夠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從職業的角度對學習者所需具備的技能作出了強調,并且需要以新技術、新技能為基礎,從職業技能方面不斷地對能力進行強化,相關人員對相應證書的獲取,意味著其對專業知識的具備,并且能夠證明其技能水平。兩者之間能夠在保留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做到相互促進,以此來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其能夠具備多種職業技能。
目前,在汽車領域所發布的1+X證書主要涉及到了:包含了十一個模塊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包含了五個模塊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包含了五個模塊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裝調這三種類型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各證書按照等級被劃分為了初、中、高三個模塊,只有模塊技能考核達標后,才能夠獲得相應等級的證書,對各模塊進行組合,能夠實現對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各職業具體技能模塊等級劃分如圖1-圖3所示[2]。

圖1 汽車領域“1+X”證書1

圖2 汽車領域“1+X”證書2

圖3 汽車領域“1+X”證書3
根據各證書在圖1中對模塊的劃分,以及汽車專業領域專家委員會根據職業技能等級,對各等級工作任務標準的制定、以及對職業技能所做出的要求,通過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梳理,得知:其主要與證書(一)中的6、7模塊進行了對接,并且可以將這兩個模塊視為“可證融通”方案的核心模塊,以此來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將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再加上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涉及的范圍較廣,并且有著廣泛的就業范圍,因此,針對其他模塊在1+X證書中的專業對接,院校可以通過對區域產業、專業建設等方面的考慮,有選擇地進行融合,或是提供更多的機會供學習者進行自主選擇。
例如考核方案中對“汽車銷售與三包作業流程”考核項目的設計:考核場地需要按照4S店進行銷售展廳的設計,并且在進行銷售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對相應物料的提供,例如辦公物料、裝飾物料等,同時,針對場地布置來說,需要保證能夠明確的執行,并且,需要對實操進行多次、反復的
檢驗,以此來使考核要求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需要做好對考核情境的設置,以汽車銷售流程管理為考核項目執行考核系統,系統需要按照工作的實際流程內容,對崗位的技能和內容進行設計,從而能夠根據要求和標準,實現對技能考核的充分滿足。客戶和考生在考核過程中的工單內容并不完全一樣,其中工作、情景這兩種工單類型是考生所應用的,情景、內容和答案等工單考核內容是客戶所應用的。為了使考核使用更加便捷,該工單所有內容,全部都是以標準模板為基礎,對考核標準和內容進行制定的,并且將其添加到了汽車銷售流程管理考核系統中。

表1 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服務技術模塊(初級)考核內容
根據1+X標準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1+X制度從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方面,加大了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該隊伍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實操能力,并且,還需要具備對課程的開發能力,以及對教學的設計能力。通過對“雙師型”師資團隊的高水平打造,能夠使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獲得保證;通過對企業培訓、內部轉訓、集體備課等活動的參加,能夠使專職教師具備更高水平的職業技能,通過對企業專家的聯合,對校企合作的加強,能夠實現對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的核心構建。
根據1+X標準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需要以企業,行業的標準為參照,從設置和內容方面,做好對課程和教學的優化,通過對教材、實訓工單等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夠使課證融通的目標得以實現。學生根據相關模塊完成課程學習后,就能夠具備相應的能力對職業資格證書進行考取,無需通過對專項訓練的強化,教學改革需要將課程資源的開發作為重點,并且,也是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
經過1+X初次試考評探索,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需要將職業需求以及就業促進作為人才培養的方向、將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培養的目標,采用校企合作的培養方式,使中心能夠由教師轉變為學生主體。由教材轉變為實驗任務、由課堂轉變為實際經驗,從“1”和“X”方面,通過對有機銜接的促進,能夠實現對教師、教材以及教法“三教”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