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李金峰
2017年德勤財務機器人問世,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財務機器人運算速度快,數據精確度高,工作時間長,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加快了財務人轉型的步伐,重復的會計核算工作終究會被機器所取代,核算崗位直面變革風險。2017年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紛紛推出了財務機器人,功能升級為信息收集、財務核算、數據核對等基礎功能和制定財務戰略地圖、智能優選供應商、提供供需路線圖、財務數據分析等更智能的功能。一些財務軟件公司也緊跟它們的步伐,如金蝶、用友等財務軟件公司,已經開始對接模塊,開啟網上報銷功能,完成網上報銷流程后,直接生成報銷憑證,還包括資產模塊、網銀模塊、預算模塊等,由會計人員做的工作例如錄入憑證和出納完成的支付賬款等,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簡單重復的財務工作必將由高新技術所取代。
當前高校財務人員工作主要以財務會計為主,每日工作被大量的傳統會計核算所占據,對管理會計知識運用較少,欠缺對其技能的掌握。高校財務人員需明確轉型必要性,并認清區別,學習,從單純的核算人員向管理型人才轉變。財務的工作重心應和學院戰略方向一致,助力決策、規范運行,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助力護航。
數字經濟時代正加速到來,信息技術、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突飛猛進,促進了人們的思維、管理及商業變革,給人們帶來全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及商業模式。其中,變革的關鍵要素就是數字和專業技能。可以這么說:管理模式和經濟發展格局的重塑,已對財會人員和財經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家愈加注重管理會計的培養。十九大報告對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管理要透明、科學、有約束力。管理會計被列為國家急需人才,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十三五”發展規劃中也突出了我國對管理會計的關注。2019年《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發布會提出管理會計可以為經濟發展的助力,使其發展更加高質量,更加可持續,更為直接和明確地表明了國家對管理會計的重視。
財政局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要求編制本部門各項收支預算。包括基本支出預算、項目支出預算、政府采購預算、政府購買服務預算和政務信息化預算等,且一年要求比一年高,預算資金用途、部門經濟科目劃分、項目金額分配越發詳細,更是強調第二年資金使用要依照預算編報情況執行。在執行中經常梳理部門項目支出預算,對支出預算進行拆解分析,梳理現行支出標準,調整執行進度,更是強調第二年資金使用要依照預算編報情況執行,并對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直接影響第二年財政補助資金的發放金額,表明財務并不能僅作為高校資金的倉庫員,對資金的收付進行記錄,而是要作為資金的管理者,結合過去、現在、未來,重點改善高校項目管理和日常經費的開支情況,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服務。
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財務人員轉型應盡快,需主動適應時代變革對財務管理的新要求,要確定明確的轉型目標,同時需要認識到轉型并不意味著目標已經實現,轉型的過程中也要逐漸找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差距,及時順應新的工作模式,高效完成高校會計核算工作,促進高校的發展。
圖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區別
樹立管理會計理念,要認清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方向,高校財務會計更像是賬房先生照看錢,只要工作為財務核算和報表編制以及稅金繳納,管理會計更多是管理錢,對資金進行預算控制、成本控制、項目管理和財務分析。進入新時代,一些高校財務仍處于支付、付款然后形成憑證的基礎工作,忽視管理,缺乏分析,削弱了會計工作應有的作用和地位。通過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提高預算的執行度,使得預算與決算相匹配。
高校財務人員要想順利完成轉型必須使財務會計接受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要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不轉型將會被淘汰,及時更新思想觀念,才能更好地達到轉型升級效果。從工作而言,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下,高校財務工作人員,工作模式固化,業務量大但是重復單一,難有精力去進行大幅度的變革,從心理原因而言,高校人員普遍認為自身工作穩定,工作習慣很難改變,新的工作方式讓人感覺不舒適,以及對轉型后未知性的擔憂,降低了學校新技能的意愿和興趣。這兩方面原因會阻礙高校財務人員的轉型工作。由此可見轉型要從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認識開始,將學院的命運與財務人員的命運聯系起來,財務工作不是高校核心工作但勝似高校核心工作,突出財務人員在“優質高校”、“雙一流”和“雙高”等高校建設中的重要位置,帶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提供學習機會,引導其掌握新技能,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成為高校建設的重要基石,更好的支撐高校的發展決策。
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大多專注于校內財務資金運行情況統計,關注月報、年報環比財務運行是否存在偏差過大,而未考慮考慮資金整體的運作,也不會通過根據運行情況進行控制,并根據數據結果預測未來資金需求,及時進行高校經濟發展規律進行分析,預測未來資金的合理使用。
高校財務要樹立戰略思維,對學院整體資金運行進行控制和籌劃。控制是為了及時修正在執行過程中發生的誤差,促使高校的經濟社會活動嚴厲依照預算的軌道富有成效地展開,籌劃是預測與決策,幫助業務部門掌握預算執行度,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助力決策。因此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必須強調戰略性思維的培養,更好地為高校未來的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在樹立管理會計理念這一過程中,首先要著重注意的是關于管理會計理念的宣傳和建設。現高校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在院校實施 "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能力,開設了數字化管理會計課程,著重培養學生懂業務、會管理、能決策的能力,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尚是如此,那么已經從事會計工作的高校財務人員更不能懈怠對新技能的學習。
當然,除了要轉型之外,高校財務人員還需要不斷學習,提升業務能力,增強財務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影響力。高校財務人員應在會做賬的前提下,懂業務,會管理,助決策,助力高校整體戰略抉擇,使得財務部門與學院發展緊密相關,實現賬務、業務相結合,用專業能力為學校發展精心精力。
圖2 高校財務人員轉型趨勢圖
技術創新給財務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財務人員也要從核算型財務到管理型財務再到戰略型財務,身份要從賬房先生到管理參謀再成為戰略助手。工作重心從基礎管理的會計核算、信息歸集到過程控制的預算控制、風險管理,再到成果提升的績效管理、戰略支持、決策分析。做到從管好賬到管好錢再到資金運籌的重要轉變。
2019年政府會計的實施,進一步促使高校會計工作實現重大轉型,同時教育部、財政局對預、決算的新要求也使高校會計工作者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自作會計賬到學院戰略發展、業務部門日常運行事事關心。高校財務人員應真正融入學院發展,懂業務、會管理、助決策,努力開創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