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飛 朱巧珍 徐曉妮 陳濟明 楊遠珠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深圳,518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指患者在睡眠時打鼾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表淺以及呼吸暫停,有著引起心、腦、肺等血管并發癥的風險,甚至導致患者出現多臟器損傷,對患者生命質量以及身心健康都有著嚴重危害[1-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齡(70.40±2.32)歲;平均體質量(53.5±3.3)kg。觀察組中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齡(70.31±2.44)歲;平均體質量(54.2±3.2)kg。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臨床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符合ICSD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診斷標準,采用飛利浦Alice 6行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PSG);臨床資料完整;符合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適應證;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能夠主動配合。
1.3 排除標準 合并有心、肝、腎功能障礙;合并有惡性腫瘤。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方法上選擇單水平固定壓力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治療正式開始前對患者實施必要的知識講解和健康教育,確保患者掌握治療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治療時間為3 d。觀察組采用自動調節單水平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治療時間和對照組相同,內容如下。1)治療開始前為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健康宣教,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指導安慰患者,穩定患者心理情緒。2)對患者治療期間的夜間感受進行耐心詢問,同時根據呼吸機對患者的有關監測結果來對呼吸機參數進行適當調整,提高治療的有效性[3]。
1.5 觀察指標 通過PSG來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長呼吸暫停時間(Longest Apnea Time,LAT)、血氧飽和度最小值(Lowest Value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LSaO2)。依照睡眠結構分級標準,將患者的睡眠持續過程分為N1、N2、N3、N4期以及快動眼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其中N3、N4為深睡眠階段,觀察患者各階段睡眠結構改善情況[4]。

2.1 AHI、LSaO2、LAT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患者AHI為(53.43±17.62)次/h,LSaO2為(71.44±5.44)%,LAT為(61.33±15.63)s,觀察組患者AHI為(54.21±14.88)次/h,LSaO2為(73.51±6.44)%,LAT為(59.82±17.84)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HI和LAT都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LSaO2明顯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AHI、LSaO2、LAT比較
2.2 睡眠結構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睡眠結構N1-N2期(64.38±8.51)%,N3-N4期(6.43±4.72)%,REM(13.26±8.94)%,觀察組患者N1-N2期(62.78±7.31)%,N3-N4期(7.13±5.82)%,REM(14.66±7.89)%,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3-N4期的占比以及REM階段的占比都明顯高于對照組,且N1-N2期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睡眠結構比較
AHI、LSaO2、LAT都是臨床判斷患者呼吸暫停癥狀表現及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標[5]。睡眠結構中,N1-N2期屬于淺睡眠類別,而N3-N4期則屬于深睡眠類別。正常機體睡眠中是通過淺睡眠來進入到深睡眠,而對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而言,其在淺睡階段就會出現反復的微覺醒,因此進入深睡眠難度較大,患者深睡眠占比就會明顯減少。尤其是一些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其深睡眠占比嚴重不足,因此容易在白天出現嗜睡、注意力下降以及乏力等表現。
綜上所述,針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在治療方法上應用Auto-CPAP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睡眠結構,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