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本文通過探討五個環節、五個精心、五個體現的“三五”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的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三五”教學策略;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優化教學策略,完善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打造“三五”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三五”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內涵
“三五”即三個五,第一個五指五個五環節,即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總結回顧——布置作業;第一個五指五個精心,即精心設置課堂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入——精心設計問題——精心設計練習;第三個五指五個體現,即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體現新的教學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和諧的師生關系——體現養成教育。
二、“三五”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要求
(一)五個基本環節的要求
1.復習舊課。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首先要對上一節課所講的內容進行簡要回顧,這樣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2.導入新課。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是一個問題、案例、身邊小事等,都可以激發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激活課堂氣氛,為講授新課營造氛圍,做好鋪墊;同時通過講解勞模、英模精、社會熱點進行課程思政。
3.講授新課。這是課堂教學環節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精講的教學內容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每次課堂講授至少要有一個亮點,即精彩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
4.總結回顧。好的課堂總結,既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概括,也能為學生繼續學習拓展新的道路。精彩的課堂小結架起師生交流對話的橋梁,為課堂教學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5.布置作業。精習設計課內外作業,作業設計要精,要突出知識的重點,突破知識的難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個教學基本環節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一但確定了一堂課的基本環節,就要對毎一個環節認真研究,對該環節的目的方法手段都要認真推敲乃至推演,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五個精心設計的要求
1.精心設置課堂目標,正確幫學生定位。
有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對課堂目標的合理設置。課堂目標包括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目標設置要明確但不能偏離學生實際情況,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既發展學生強健的體魄,又培養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在目標任務分層化上,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思維訓練、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大綱,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實際出發把握教學的整體方向。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在備課時要設計好哪個知識點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操作的要達到何種程度,怎樣實現這樣目標,在講授過程中要交代給學生本堂課的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跟著老師走。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體系。善于將某一知識點放置于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體會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教材只是載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一節課的開頭吸引學生,什么時候復習舊知識,先學哪些內容,后學哪些肉容,用什么方法學,設計哪些疑問,怎樣啟發學生的思考,采取什么方式,布置哪些課外作業,什么時候做哪些練習題,這些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體現清楚明白,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3.精心設計導入,吸引學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環節。新穎的引言,巧妙的導語,生動的開頭,是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的重要手段。重視新課“導入”,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每節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新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導入新課如同橋梁,聯系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梢哉f導人新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準備動作”,為師生即將進行的思維活動作好準備。 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4.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發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探索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得知識的辦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在教學問題設計上,一要有“趣”。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照著本念,要適當地引入一些軼聞趣事或迷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這樣學生思維和積極性能充分調動起來,并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二要“懸”。好奇心是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認真分析教材,尋找最佳處創設懸念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三要“巧”。巧妙的問題是課堂是否有活力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老師在課前應該刻意設計問題,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隨著問題不斷提出,開動腦筋不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提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思維,而且好的提問還可以觸發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因為問題問的巧妙,學生會受教師問題的激發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在對新問題的發掘和解決過程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得以不斷加強。這樣,問題教學就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教師的教學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要“精”。教學問題設計的"精",是指教師在設疑時圍繞中心、總體設計,在"關鍵"(即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設疑,決不隨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亂設疑。創設的問題要小而具體,講求過程、不重結論,具有可思性。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激發學生思維的層次性。
5.精心設計練習,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許多知識如果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應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才能實現,精心設計課內外練習,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五個體現的要求
1.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有效課堂是不可能單純的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要更新理念,用熱情、個性、機智去成就有效課堂,用心去構建有效課堂,要從每一節課中去發現不足并及時反思,經常寫教學后記,寫教學總結,多和同事討論,多和學生溝通,這樣才可以構建出有效的課堂。
2.體現新的教學手段
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對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實現各種方式的優化組合,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3.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從權威的講授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引導者,每節課教師都要小結,每單元學完之后都要引導學生整理復習,這些平時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讓給學生做。教師注意形式的多樣化,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小結,而且能夠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整理并交流,在學生們的交流中還能提出問題進行解答,若教師包辦代替單元知識的總結,全篇一律的話,就沒有了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探索。
4.體現和諧的師生關系
講課要激情飛揚,讓人沒有辦法怱視你的存在,在講的過程中哪怕是最簡單的知識也都要這樣。在課堂上可以不高大,不帥、不漂亮,但面對學生一定要熱情洋溢,要用自已的方式去釋放個性,吸引學生。要注重跟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做到課堂中沒有講臺,又處處是講臺,教師最好在學生中間位置走動,這樣方便聽到學生的聲音,看到學生反映,也好和學生互動,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平易近人。當然光有這些還不夠,教師的教學不與課堂活動結合,是難以達到有效目的。在教學中老師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來。
5.體現養成教育
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習慣養成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養成的,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才可以達到目的。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敢說、善說的習慣、閱讀題目的習慣、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等。
作者簡介:龐永紅,男,1967年生,大學本科畢業,機電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現工作于重慶經貿職業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