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兼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為了開展有效的教學方式以不斷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推進。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以有效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途徑
化學來源與日常生活,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1]。高中化學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從而為高等教學奠定學習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和狀態,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對實際化學問題的解決能力等進行授課內容的合理安排,不斷改善課堂授課模式,以進一步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
一、細化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應該系統地對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進行梳理,提高高中化學的針對性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落實三維目標,包括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比如,在進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課程授課時,可以設置授課目標為電解質水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2]。首先,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電解質、電解質水溶液、強弱電解質等相關的課程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大致了解相關的學習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不同強度電解質水溶液開展電解質水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導電情況的差異,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記錄相關的實驗數據,同時高中化學教師要適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以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最后,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對得到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整理、分析以及討論,從而使學生能夠熟悉和掌握強弱電解質的課程知識。
二、明確化學概念
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來說,理解和明確化學的有關概念,是學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3]。同時也需要高中化學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對化學的本質進行深入地研究。因此,在進行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化學的理論是最為基礎的,并且讓學生了解到化學實驗或者化學研究運用相關方法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不斷優化對化學元素的研究方法,提升學生對化學的研究意識。大多數人認為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但是要想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記憶也需要一定的化學實驗為基礎。然而,學生與科研人員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學生更需要掌握做題的方法,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考試和題目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在進行“濃硫酸會使金屬鈍化”相關課程知識的教學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借助實驗加深學生對其中理論知識的了解和理解。將鐵放入稀硫酸中會產生的化學反應是:Fe+H2SO4=FeSO4+H2(氣),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氣泡,并且反應能夠持續。然而,如果將鐵放入濃硫酸中會產生的化學反應是:2Fe+6H2SO4(熱、濃)=Fe2(SO4)3+3SO2(氣)+6H2O,這個化學反應過程中會在鐵的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能夠看見鐵的表面形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并且會抑制反應的持續進行,氣泡的產生會逐漸停止。通過化學實驗能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研究意識。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并針對性的運用和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的初始階段,高中化學教師應該要先做好理論知識的鋪墊,然后層層遞進向學生進行實踐層次的教學。借助流程體系式的教學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應該多樣化,而相應的教學方法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環境和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修改,比如自主學生的引導和聯系實際生活的引導等,進而不斷轉變以往理論知識的授課模式。比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相關課程內容的授課時,高中化學教師不但要向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的教學,還需要結合自主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展開課程內容相關的研究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金屬物質在質量、結構以及化學性質等方面的特點,另一方面使學生結合化學現象自主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實驗驗證。例如在進行金屬活動性的判別時,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元素周期表。除此之外,高中化學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條件開展化學的實際性驗證。
四、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應該貫徹問題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課程教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讓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國運用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借助問題引導來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自主思考,從而不斷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比如,在進行“物質的分類”相關課程內容的教學時,高中化學教師先可以給學生提供幾瓶缺少標簽的有機物,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想要知道這幾瓶分別是什么物質,我們可以先知道哪些信息呢?學生回答:元素組成、分子式、性質以及結構式。然后高中化學教師在接著提問:怎么確定元素組成呢?學生回答:燃燒法。教師再接著提問:如果知道了這幾瓶物質的分子式,我們怎么推斷它們的結構式呢?學生回答:計算不飽和度。在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且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能力。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教育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在整個高中課程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推動了高中化學的教學改革,以不斷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有效性。因此,如何實現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轉變是當前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研究重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從而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紅秋.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J]. 考試周刊,2019(41):173.
[2] 李興福. 新課程視域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分析[J]. 科學咨詢,2020(3):66.
[3] 李業貴.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9(3):41.
作者簡介:林越(1988.03)男,漢,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實驗高級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