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強
摘? 要: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國民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私有制、集體所有制企業數量增加,此類企業屬于非公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變革,穩定社會環境,必須集中力量做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推廣經試驗有效的黨務活動組織經驗與策略,基于時代精神重構基層黨組織發展模式,提升經濟環境穩定性,發掘潛在社會資源,將黨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生產活動管理等工作融為一體。本文主要分析了做好新時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并總結了促進非公企業黨組織發展、優化黨建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組織建設;市場經濟
為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基層黨組織應當在領會時代精神的前提下,開展有計劃的社會宣傳與思想教育活動,發展更多黨員,針對非公企業各部門負責人與一線職工的工作施加指導、監督,提升黨建工作在非公企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性。黨組織負責人應當革新工作思路,找到全新發展路徑,克服主要問題與不良環境條件,把握非公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建設高素質黨務工作隊伍。
一、做好新時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非公企業主要包含集體所有制、個人所有制等不同形態的法人企業,是隨著經濟環境變化產生的特殊經營形態,發揮了緩解就業壓力、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現代國民經濟的一部分,非公企業在新時代黨建工作中有著較高的優先度,基層黨組織必須重視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組織好宣傳教育活動,制定遠期黨組織發展計劃,對非公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加以監督。新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產業經營環境發生變化,青年職工群體不熟悉黨務工作,未能主動配合基層黨組織的監管,因此必須全面優化黨建模式,選擇正確路徑,在把握新時代經濟發展環境的前提下,順應時代趨勢,貫徹從嚴治黨理念,為基層黨組織設計全新目標與發展要求,讓黨組織進行自我革新,走群眾路線,改善黨務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通過做好非公企業內部黨建工作,可為企業經營者提供更多發展渠道,拓寬其視野,將企業經營活動和社會治理、市場經濟管控結合,打造可循環、多方共生的價值鏈,推動非公企業經營模式的全面轉型,緩解多數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與資源缺乏現象,讓黨建工作反映黨和國家的執政理念,維護非公企業各級職工的利益,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服務與全新產品[1]。
二、基于時代精神優化非公企業黨建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全新工作機制,全面動員可用資源
基層黨組織應當強化自身危機意識,設定合理發展目標,將黨組織所具備的效率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能力,參與到非公企業的日常管理、遠期決策等活動中,拓展黨組織的覆蓋范圍,強化其整體影響力。不同地區提非公企業黨委必須基于具體情況,與其他監管部門、管理機構進行合作,調整自身制度架構,建立多元化協調機制。例如非公企業內部黨組織可與市政管理部門、工商部門、市場監管機構合作,互相傳遞重要管理信息,有效指導個體小商戶、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活動,規范其籌資渠道與項目運作方式,構建從個體商戶到街道、鄉鎮、市等行政區劃的管理體系,突出黨建工作的層次性,讓各級黨委分別開展管理工作,合理劃分不同級別黨務干部的職權與工作內容[2]。黨組織負責人應當把握所在非公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基于非公企業實際級別與主營業務,建立可持續獨立運作的監督考核機制,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全面落實,借助其他管理部門的力量,獲得較為精確的第三方評估,進而掌握各階段黨建工作的實際成效,突破信息壁壘。
(二)擴大黨員隊伍,做好配套思想教育工作
為積累更多可用組織資源,促進非公企業內部黨組織的發展,必須做好黨員教育與入黨審核工作,提拔素質較高、行為作風貼近群眾的優秀黨員或團員,讓此類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擔任黨務干部或宣傳員等職務,使之發揮對基層群眾的動員能力,發揮帶頭作用,降低新時代黨務工作的執行難度。黨組織必須針對有著不同社會地位與思想觀念的群體開展區別教育,突出思想教育內容的差異性,引導非公企業組織的基層群眾與黨員學習重要勞動技能,從整體性角度理解勞資糾紛與市場管理問題,使之學習更多文化知識,讓被發展入黨的群眾形成群體意識、服務意識[3]。為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必須積極發展新成員入黨,提升黨員在非公企業職工群體中所占比率,降低黨員流動性,克服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弊端。黨組織負責人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制定黨員發展策略,重點發展新進入企業的大學畢業生,針對工作能力較強、思想守舊的技術專家開展一對一談話教育,發展更多企業內部骨干成員入黨,使之參與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傳播帶有正能量的企業文化,針對有潛力的職工群眾要放寬政策,吸納更多的青年人加入黨建工作中,讓黨組織獲得新生力量,提升黨建政工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和實效性。
三、結束語
為保證非公企業獲得健康發展,必須提升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開發潛在組織資源與人力資源,建立全新黨員晉升機制,重組黨務工作隊伍,讓更多青年人才參與到非公企業內部黨務宣傳活動、教育活動中,貫徹人本主義管理理念,采用切實可行的競爭制用人制度,讓黨務工作體現時代精神,提升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曉運.新時代非公企業黨建的制度邏輯、地方實踐與優化路徑[J].探求,2020(4):31-39.
[2]劉戀.新時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04):23-26.
[3]呂宏.“互聯網+”視域下非公黨建創新路徑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