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輝 劉宗媚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林業產業在促進精準扶貧、繁榮區域經濟、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實施貴州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的推動下,黔南州林業產業發展得到了穩步提升,但從“十三五”發展以來的產業實力、結構規模、產品質量價值等方面來看,黔南州林業產業發展效果不是很顯著。基于此,文章從林地資源、發展現狀等方面對黔南州林業產業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當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此為推進黔南州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黔南州;林下產業;森林資源;發展現狀;對策
林業產業是綠色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發展林業產業既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潛力所在,又是實現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的優勢所在,還是推進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的重要領域,更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際行動。
黔南州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林業產業,通過科學、合理、高效的利用,讓豐富的林業生態資源轉變為綠色資本、綠色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對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黔南州林業基本情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簡稱黔南州)位于貴州省中南部,處東經106°12′~108°18′、北緯25°04′~27°29′之間,轄12個縣(市)和都勻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3930萬畝,林地面積2615萬畝。占國土面積66.5%,其中喬木林地1656萬畝,竹林地9.9萬畝,疏林地2.4萬畝,特殊灌木林地803.5萬畝,一般灌木林地38.1萬畝,未成林造林地44.7萬畝,苗圃地0.3萬畝,跡地6.4萬畝,宜林地31.1萬畝,林業輔助生產用地1.7萬畝,其他無立木林地20.5萬畝。
黔南州林地面積中有國家公益林地747萬畝,地方公益林地656萬畝,商品林地1212萬畝。
二、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十三五”以來,黔南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護佑“兩江”上游生態屏障為使命,以規劃為引領,以“守底線、建金山、創品牌”為主線,搶抓歷史機遇,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黔南林業產業發展之路。
(一)林業產值增長情況
“十三五”期末,黔南州林業總產值444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158億元,占比35.6%;第二產業100億元,占比22.5%;第三產業186億元,占比41.9%,當前黔南州已經形成了刺梨、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精品林業、林產加工等齊頭并進的林業產業發展新形勢。
(二)產業基礎提升情況
“十三五”以來,黔南州各地林業部門圍繞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積極推進森林資源的培育,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林業產業基礎進一步提升。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56%增加到了2020年的65.82%,森林蓄積量由2015年的5600萬立方米增加到了2020年的8000多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同步增長的“雙增”目標。
(三)主要產業發展情況
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林業產業經濟是黔南州林業產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十三五”期間,黔南州圍繞刺梨、油茶、林下經濟、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發展林業產業。期末,刺梨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掛果面積16.8萬畝,鮮果產量5.2萬噸。油茶種植規模達13萬畝,現有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個,省知名品牌1個。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250萬畝,總產值達49億元。花卉苗木面積近8萬畝,年產值約6億元以上。還擁有1個世界自然遺產地、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7個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濕地公園居貴州省之首。
三、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黔南州林業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帶動了林農增收,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企業實力弱,示范推廣和帶動不足。黔南州企業弱、小、散問題突出,缺乏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不夠。龍頭企業科技含量不高,帶動能力不強,市場與自然風險較高,增收效益不明顯。
(二)結構不合理,發展重點和特色不凸顯。黔南州缺乏具體落地的林業產業規劃,部分縣(市)對產業業態選擇和布局缺乏科學研究和市場分析,發展重點和特色優勢品種不凸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大部分經營單位在發展林業產業上存在盲目跟從現象,未形成差異化發展業態,導致同質產品相互競爭,價格波動較大。
(三)宣傳力度較弱,產品知曉度低。因財力有限等因素,黔南州林業產品在對外宣傳力度上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現有的宣傳顯得零散、缺乏系統性,未能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外界對產品的知曉度低,不利產品市場的開拓。
(四)缺乏科技支撐,高質高速發展動能不足。林業產業涉及領域多,專業性較強,黔南州林業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在栽培模式和綠色、有機生產技術標準研發推廣等方面相對滯后,亟待整合科技力量,加強聯合攻關。林業部門缺少系統性指導林業產業發展相應領域的技術人才,對經營主體指導服務不夠到位,高質高速發展動能不足。
四、對策與建議
為實現黔南州林業產業高效高質發展,充分發揮林業產業在綠色發展中的優勢,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營主體,壯大產業集群。
(一)培育經營主體,統籌融合發展。黔南州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增強特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培育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不斷壯大經營主體,鼓勵林農利用資源、勞力等入股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形成產業發展和利益聯結體。創建一批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配套建設林特產品加工基地,推動產業園區化、聚集化發展,實現產品加工轉化,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二)統一產業結構,合理規劃布局。黔南州應充分考慮氣候條件、資源稟賦優勢、立地條件和環境承載力,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林為引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林業經濟新模式,通過推動刺梨、油茶等特色林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特色化、共享化生產,進一步夯實黔南州發展現代林業產業的基礎。
(三)擴大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通過技術培訓、科普宣傳等方式,對發展林業產業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和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同時,利用節假日期間在景區景點等線下方式和“直播帶貨”、“微商平臺”等線上方式宣傳推廣特色林業產品,提高產品知曉度。
(四)強化科技支撐,著于品牌建立。黔南州要發揮好科技對林業經濟產業的支撐和引領,不斷推動林業產業質量提升,結構優化,效益提高。加強科技推廣服務和指導,整合科技人員力量,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深入基地和生產一線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同時,加大推進林業產業產品品牌建設,建立健全產業產品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執行和管理,推進產業標準化建設。
結語: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是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是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我國林業現狀及整地造林技術探討[J]. 王芳,張鵬飛.? 種子科技. 2020(15)
[2]湖南林業現狀及其前瞻[J]. 魯遐齡,劉濺根,歐陽昶.? 林業建設. 1997(03)
[3]亞太地區林業現狀[J]. 趙愛云.? 世界林業研究.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