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圖 田元武

秦海港在古雷煉化乙烯項目施工現場檢查腳手架搭設質量。
“裂解爐輻射段要實現整體安裝,使工效提升1/3,前提是要對預制場地的規劃方案進行再優化完善……”閩南古雷、早春深夜,集團公司2020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的秦海港在電腦鍵盤上敲下一行行字符。
今年是秦海港到十建公司參加工作的第13個年頭。從盤錦乙烯到川維空分,從靖邊煤化工再到德州油庫,再到從浙江石化回到古雷煉化乙烯項目秦海港,一路走來,項目運營管理的硬功夫日益深厚。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很羨慕那些項目經理們,總想著‘一步登天’,成為一個特大項目的‘指揮官’,但機會真來了之后,才發現自己缺的不是壯志豪情,而是鐵打的‘硬功夫’。”2016年夏,機遇降臨——秦海港由靖邊煤化工項目一名工程部長,被任命成為德州油庫改擴建工程的項目經理。
角色轉變,壓力驟增。原先只管工程技術的秦海港發現,項目經理這個職位不僅要帶領參建員工干好工程,而且要為公司帶來效益、塑造口碑、培養人才。經過10個月的摸爬滾打,秦海港深感自己原本的功夫真的不夠“硬”——德州油庫改擴建工程干得中規中矩,但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秦海港覺得自己離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春,國內產能最大的煉化工程——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十建公司承接其主裝置——140萬噸/年乙烯項目的施工總承包任務。秦海港向公司主動請纓,放棄進入項目領導班子的機會,直接將自己“一沉到底”,干起了一名普通的施工經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倒好,把自己變成了水,竟往低處流了。”在同事看來,他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只有他自己明白,這個“回爐再造”的機會難得,一定要好好把握。
一個項目,一個職位,穿越在工地,展翅于未來。在浙江石化乙烯項目建設中,秦海港撲下身子,一頭扎進施工作業最前沿。面對乙烯裝置繁重的施工任務,秦海港發現管道支架安裝費時費力,技術員僅搜集管道支架材料,就要不斷地翻閱厚厚的管支架設計圖集,嚴重制約了施工工效。
“何不利用軟件的自動搜索功能,建立一套管道支架數據庫呢?”秦海港說干就干,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帶領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深刻分析乙烯裝置管道施工圖紙,通過實施管理創新策略,持續攻關50多天,順利建立起了工藝管道管支架大數據庫,僅此一項就比乙烯項目建設傳統管支架施工模式提升工效近4倍,并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費用。
“現在管道支架施工很高效,只要打開手機進入數據庫,各種規格型號的管道支架材料一目了然,既降低了我們的勞動強度,還大幅提升了施工工效。”工程技術人員對秦海港創建的管道支架數據庫贊不絕口。
工效提升的同時,成本也降低了。在浙江石化項目建設的兩年時間里,秦海港在施工經理這個職位上,讓自己的項目管理功夫逐漸的“硬”了起來。
2019年,集團公司重點建設工程——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80萬噸/年乙烯項目建設全面進入實施階段。在浙江石化項目建設鍛煉了兩年的秦海港,這次積累了深厚的信心和經驗,成為古雷乙烯項目分部的經理。
“乙烯項目建設要做好三項工作——施工技術持續創新、施工效率持續提升、人才培養做足功課,這三項工作干好,項目精益管理才能出成效。”練就一身硬功夫的的秦海港,說話更有底氣了。
針對古雷煉化乙烯項目施工工期緊張的問題,秦海港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走創新之路才是提升工效、加快項目建設進程的出路。在乙烯項目建設伊始,他組織成立了黨員施工管理創新團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使項目部形成了濃厚的管理創新氛圍。
在創新土建專業施工管理模式中,秦海港和土建專業團隊打破傳統,實施‘地面硬化’優先策略,讓土建施工和設備、鋼結構、管道安裝等專業實現無縫對接,打造了乙烯項目建設無土化施工標桿。“以前干項目,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在古雷煉化乙烯項目工地,干完一天活,工作服依然干干凈凈,勞保鞋依然锃亮,干這樣的工程,舒坦!”分包商參建員工這樣評價道。
項目管理創新永不止步,施工技術優化永無底限。秦海港帶領項目部“黨員施工管理創新團隊”瞄準了乙烯裝置的核心部位——裂解爐,著手開辟第二工地,實施裂解爐整體模塊化安裝。
面對國內乙烯項目建設工期越來越短、人工成本壓力與日俱增的局面,秦海港深感項目運營舉步維艱的日子會愈來愈近。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碰撞中,秦海港決定帶領項目團隊向緊張地工期要效益,通過裂解爐模塊化施工,打破乙烯項目建設工期瓶頸。于是,“一個現場,兩個工地”的裂解爐模塊化安裝方案應運而生。
在無數個深夜里,秦海港和業主、總包、監理等單位相關技術人員對裂解爐模塊化安裝方案進行了數十次優化完善。從裂解爐輻射段到對流段,從鋼結構框架到爐前管廊,從爐管焊接到整體運輸……秦海港絕不放過方案中的任何一絲疑問。
經過8個月的精心策劃,2020年10月30日,國內首次實現裂解爐模塊化整體安裝,秦海港在腦海里裝了3年的愿望變成了現實,他所在的項目黨支部也被上級黨組織評為“紅旗黨支部”。同時,安全管理“云建造”、焊縫二維碼APP、質量問題閉環管理、工藝管道工廠化預制等18項管理創新成果得到推廣應用,讓乙烯裝置在今年1月中旬就實現了主體完工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了近4個月工期。秦海港帶領項目團隊用實打實的“硬功夫”,實現了乙烯項目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當自己對項目運營中的難題感到束手無策時,這就需要‘下沉回爐’了,項目管理的‘硬功夫’要到工程建設的最前沿去錘煉,要在敢于‘能上能下’的決心和勇氣中去打造。”在秦海港的帶動下,項目部多名各專業管理人員主動要求下沉錘煉,通過“能上能下”的人才管理機制,練就了整個項目運營管理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