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燕,李金玲,源朝政,高小峰,周曉靜,王虹,崔炯
(南陽市農業科學院,河南,473000)
我國花生生產與消費近10 a來持續增長,2018年總產量和花生油產量分別達到創紀錄的1 733萬t和294萬t[1]。花生是南陽市繼小麥、玉米之后的第三大農作物,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玉米種植面積逐步縮減,花生成為替代玉米的重要選擇。薺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可食用野菜,與其他蔬菜相比,其蛋白質、鈣含量很高,維生素C含量比番茄高4倍,鐵含量為番茄的7倍[2],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綠葉蔬菜。
多年來,人們習慣冬小麥—夏花生的種植模式。近年來,因為糧食價格低迷,很多種植戶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直接春季種植花生,秋季種植薺菜。這種模式效益比較穩定可觀,且這2個茬次作物生長關鍵時期都避開了高溫多雨季節,病蟲害防治和種植管理過程都相對簡單,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和用工投入,符合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的現狀,不僅節約了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還簡化田間操作程序,提高了產量和品質,增加了種植效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但生產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種植不規范、病蟲害發生較重、施藥不合理等,因此,南陽市農業科學院園藝團隊集成的春花生—秋薺菜高效栽培技術,對促進種植戶節本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并為這種模式的規范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實用栽培模式。近幾年來,這種成熟模式在南陽的宛城、新野、瓦店、方城等地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萬畝(1.33萬hm2)左右,對當地的種植戶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選擇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強、商品性好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花生品種。
播前15 d曬種3 d,剝殼,剔去暗黃粒、病蟲粒、秕粒,大小粒分開。播種前用高巧(吡蟲啉)+多菌靈,或含辛硫磷的花生專用復配拌種劑拌種。
①整地 前作收獲后深耕20~25 cm,整細、耙平。
②施肥 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和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按每生產100 kg莢果約需純氮5 kg、五氧化二磷1 kg、氧化鉀2 kg的標準,根據減氮、增鉀、增磷的施肥原則,計算各種化肥的施用量。蠐螬發生嚴重田塊,隨肥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5 kg/667 m2。旋耕備播。
①播期 當10 cm地溫穩定在15~18℃時即可播種。地膜覆蓋栽培4月10日左右播種,露地栽培4月下旬播種。
②播量 每667 m2播種花生仁15 kg左右。

花生
③播種 可采用花生起壟播種機播種,起壟、播種、噴除草劑和覆膜一次完成。壟高10~12 cm,壟寬75~80 cm,壟溝寬25~30 cm,壟面寬40~50 cm,雙行種植,小行距25 cm,大行距50~55 cm,穴距16.5~18.5 cm。種植密度11 000~12 000穴/667 m2。1穴雙粒。播深5 cm,宜淺不宜深。
①幼苗期 種后10~15 d進行查苗補種;齊苗后及時清棵蹲苗;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苗期蟲害。
②開花下針期 及時灌水和追肥;在開花下針末期植株接近封行,大批果針入土結實之前中耕松土;及時防治病蟲害,保葉保花保果。
③結莢期 7月中旬前后植株封壟之前,選擇晴天墑情適宜時進行培土迎針;花生始花后30~50 d,主莖高35~40 cm,第一對側枝8~10節的平均長度>5 cm時,葉面噴灑50~70 mL/L多效唑水溶液,每667 m2噴50 kg,控棵保穩長;注意排水防澇。
④飽果成熟期 結莢后期開始,選擇晴天下午每隔10~15 d噴葉面肥2~3次,保葉;注意排水防澇增飽果;及時防病,確保植株不早衰。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有選擇性地采用化學防治。
①病害防治 a.葉斑病。葉面噴施殺菌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戊唑醇、醚菌酯、代森錳鋅等)+微肥(鉬酸銨、硼酸鈉等)混合液40~50 kg/667 m2,每隔15~20 d噴1次,連噴3次,不同殺菌劑和微肥交替使用。
b.白絹病。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45%三唑醇·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20%丁酮威乳油1 500~2 000倍液葉面噴施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淋灌,每隔7~15 d 1次,交替施用2~3次。
c.病毒病。及時防治蚜蟲、葉蟬、薊馬等,杜絕病毒傳播媒介。發病初期用5%鹽酸嗎啉胍水劑200~400倍液葉面噴霧,7~10 d噴1次,連噴2~3次,每次用藥液40~50 kg/667 m2。
②蟲害防治 a.蠐螬。在花生田周圍或田間均勻點種蓖麻20~30株/667 m2,6月底7月初每667 m2用40%辛硫磷顆粒劑0.15 kg拌細沙土15 kg,全田撒施,然后中耕。
b.其他蟲害。蚜蟲用3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等葉面噴霧;當有螨植株在5%以上,選用50%苯丁錫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
③化學除草 a.苗前土壤處理。每667 m2用50%乙草胺乳油150~200 mL或72%異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mL,對水30~50 kg均勻噴霧,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若闊葉雜草為害嚴重可選用敵草隆、利谷隆、撲草凈等防治。
b.出苗后莖葉處理。花生出苗后,雜草3~5葉期,選擇高溫晴天,每667 m2用15.8%精喹禾靈乳油40~60 mL對水35~50 kg或10.8%高效氟吡甲禾靈25~35 mL對水15~30 kg均勻噴霧。若闊葉雜草多時,可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20~30 kg對水15~30 kg防治。
①適時收獲 當田間花生頂部葉片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褪黃,基部葉片基本脫落,莢果大多數已飽滿,果殼網紋明顯,莢殼內壁變褐色,種仁光滑飽滿且種仁皮呈現該品種應有的色澤(如粉紅色)時即可收獲。
②機械采收 土壤墑情合適時,采用花生收獲機進行田間采收;分段收獲時,晾干后用花生摘果機進行摘果。
③曬果貯藏 收獲后去雜、曬果。花生果含水量10%以下,花生仁含水量9%以下時貯存于干燥通風處。
春花生收獲后,搶時整地,淺耕(耕深15 cm)、耙平耙細。
①施肥原則 有機肥、無機肥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②施肥指標 根據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常規栽培推薦施肥量見表1。基肥的施入量:氮肥為總施肥量的60%~70%,磷、鉀肥全部作基肥。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區,還應針對缺素狀況確定施肥的種類和用量。

表1 常規栽培推薦施肥量 kg/667 m2
按畦面寬1.5~2.0 m,畦高15 cm,溝寬27 cm作畦,畦面整得細、平、軟。
①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的優質板葉薺菜品種,又叫大葉薺菜。
②栽培季節 a.露地栽培。9月上中旬播種。
b.大棚栽培。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錯開播種,可分批采收,緩解春節市場時令蔬菜的供應緊缺問題,提高大棚種植效益。
③精細播種 a.低溫催芽。若采用當年的新種子播種,需低溫處理,以打破其休眠期。即將種子放在2~7℃低溫冰箱中或用細沙拌勻放到2~7℃處,經7~9 d種子開始萌動時播種。也可將新采收的種子放在花盆內,上封土,放于陰涼處,7月下旬后取出播種。
若用隔年收獲的陳種子,因其休眠期已打破,則不需催芽。
b.足墑播種。播種時,畦內墑情要好,若底墑不足,需在播前澆水造墑。
c.定量勻播。每667 m2播種50~70 g。播前拌細土或細沙。選擇無風天氣均勻撒播;播后輕拍土面,有利于提早出苗。
d.覆蓋防曬。宜采用遮陽網搭棚遮蔭,也可播后用簾子或麥稈等覆蓋畦面,保持表土濕潤。全苗后,及時揭去覆蓋物。
①抗旱、防澇 出苗前,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時澆水,保持濕潤,以利生長。可采用噴壺人工澆灑,有噴灌條件更好。冬前控制澆水,防止徒長,以利安全越冬。雨季注意排水,以防受漬。

薺菜
②追肥 原則以輕追、勤追為主。肥料以腐熟、稀薄的人糞尿為主。采收1次追肥1次,每667 m2每次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液(添加0.3%尿素)1 500 kg以上,追肥4次以上。
③除草 除注意挑選雜草較少的田塊種植外,需經常中耕除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做好各階段病蟲的預測預報與田間調查工作。
①農業防治 清潔田園,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苗。
②物理防治 粘蟲板及黑光燈誘蟲、殺蟲;防蟲網防蟲。
③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天敵,防治病蟲害使用植物源農藥,如苦參堿、印楝素等;噴灑生物源農藥如殺蟲素、多抗霉素等。
④化學防治 a.霜霉病。發病前,每667 m2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5~120 g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20~200 g,對水40~50 kg噴霧。發病初期,用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170~200 g或58%精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70~100 g,對水40~50 kg噴霧。每6~8 d 1次,視病情連噴2~3次。
b.病毒病。每667 m2用5%氨基寡糖素水劑50~60 mL、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167~250 g或5%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400~500 g,對水40~50 kg噴霧。
c.白粉病。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2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
d.蚜蟲。用5%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4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0~20 g對水40~50 kg交替噴霧。
葉數達到12~15片時,即可采收。根據植株大小,分次采收,采大留小,去掉不可食用的老葉、黃葉、根和其他可見外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