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韓曉清,郭志剛,王淑榮,李勁松,張尚卿
(1.秦皇島市蔬菜管理中心,河北,066000;2.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3.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黃瓜是重要的蔬菜品種之一,在我國已有超過2 000 a的栽培歷史[1]。 黃瓜白粉病(Erysiple cichoracearum)是黃瓜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屬氣傳病害,在黃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2],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侵染發病,病斑白色、近圓形,之后逐漸向上為害,葉正面病斑較多,嚴重時莖稈和葉背面均可感病;發病后期,病斑連接成片,整個葉片被白色霉層覆蓋,嚴重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甚至死亡[3]。尤其近幾年,我國設施蔬菜面積快速增加,為其發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4],加之該病害容易產生抗藥性[5],導致其在我國各大產區為害愈發猖獗,難以控制[6]。
氟唑菌酰羥胺是先正達公司開發的新型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類),與以往的SDHI類殺菌劑相比,其結構新穎,活性更高,內吸傳導性更優異,對作物新生葉片的保護作用更強。因此,其持效期更長[7]。將該藥劑與苯醚甲環唑復配,可延緩抗藥性的產生。目前,未見該復配藥劑在黃瓜白粉病防治上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通過田間試驗探明了該藥劑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推薦劑量,為該藥劑的推廣提供了理論依據。
供試藥劑: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SC),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照藥劑: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懸浮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WG),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5%乙嘧酚懸浮劑,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供試黃瓜品種為田嬌7號。
試驗在唐山市豐南區后打弓莊村常年發生黃瓜白粉病的日光溫室內進行。黃瓜于2019年2月16日定植,苗情一致,均為2葉1心,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距1.0 m,窄行距0.5 m,株距0.3 m。試驗于發病初期開始用藥,2019年3月29日和4月6日噴藥2次(生產中用1次藥較難控制白粉病的發生,因此試驗設計為連續2次用藥,間隔7 d)。試驗設7個處理,供試藥劑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有效成分100、130、200 mg/L,對照藥劑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懸浮劑有效成分284 mg/L、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有效成分100 mg/L和25%乙嘧酚懸浮劑有效成分800 mg/L,空白對照,每1 hm2噴施藥液675 kg,噴藥時注意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4次,每小區9.5 m2。
施藥前調查發病基數,2次藥后3、5、7、10、14 d調查各小區發病情況。每小區隨機取4點,每點調查2株的全部葉片,按照《田間藥效試驗準則》(GB/T 17980.30-2000)進行試驗設計、分級調查和計算,按公式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數據采用DPS 7.05處理,方差分析運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表示空白對照區施用前病情指數;CK1表示空白對照區施用后病情指數;PT0表示處理區施用前病情指數;PT1表示處理區施用后病情指數。
由表1可以看出,第2次藥后3、5 d,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個處理、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懸浮劑、25%乙嘧酚懸浮劑的防效顯著高于對照藥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處理,其中,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有效成分200 mg/L防效最高,分別達91.90%和93.61%。說明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可快速控制黃瓜白粉病的發展。

表1 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第2次藥后7 d,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有效成分130、200 mg/L處理病情指數較其他對照藥劑能夠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顯著高于3種對照藥劑,2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有效成分100 mg/L的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防效略低于對照藥劑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懸浮劑,但顯著高于其他2種對照藥劑。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有效成分130、200 mg/L的2個處理防治效果始終最高,2次藥后7 d分別達91.72%、92.51%;2次藥后10 d防效分別達89.15%、91.41%,2次藥后14 d分別為88.19%、90.15%,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試驗期間,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個處理的黃瓜葉片濃綠、植株健壯,均無藥害發生,表明該藥劑對黃瓜安全。
黃瓜生長速度快,2~3 d即可生長1片葉。如果藥劑內吸傳導能力差,無法保護新生葉片,會嚴重影響其在生產中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是新型復配殺菌劑,該藥劑可在植株內向上傳導,持續保護新生葉片,本試驗中,其有效成分130、200 mg/L第2次藥后14 d的防效仍均高于88%,且差異不顯著。結合成本核算,建議生產中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羥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有效成分130 mg/L防治黃瓜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