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芝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發展和血液凈化設備不斷更新,尿毒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生存期明顯延長。然而,透析治療在為尿毒癥患者清除毒素、水分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導致營養物質的丟失。所以,營養狀態是決定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安排飲食進行了探討。
1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現狀分析
尿毒癥是指由多種原因導致晚期腎臟疾病的臨床綜合征,患者因腎臟功能降低,難以排出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出現器官功能損傷。主要臨床癥狀有貧血、食欲降低、惡心、嘔吐等,若病情嚴重,還可發生出血傾向、代謝性酸中毒,嚴重威脅患者生存質量與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治療能夠將尿毒癥患者體內的毒素、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有效緩解癥狀,維持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上大多數的尿毒癥患者需要依靠血液透析治療維持生命。當患者進入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后,飲食注意事項及要求與血液透析前截然不同。由于血液透析治療可導致人體內蛋白質、微量元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的丟失,若未進行合理的營養搭配,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同時,不合理的飲食還會造成高鉀血癥、水鈉潴留,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發癥。所以,為保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效果,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需重視飲食指導。
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誤區
部分維持性血液透性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已經將體內的毒素清除掉了,因此放松了對飲食的限制,其常見的誤區有:
2.1 隨意飲水
大部分尿毒癥患者24 h的尿量低于正常人,同時會出現全身水腫、胸憋、氣緊、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雖然經血液透析治療后,上述癥狀會得到明顯緩解,但依然不能隨意飲水,否則身體因攝入過多的水分造成全身水腫、血壓升高、心力衰竭等多種并發癥。需提醒,日常所攝入的水分,除了直接的飲水外,還包括一天中進食主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所含的水分。
2.2 過量吃高蛋白質、高鉀、高鈉食物
一些尿毒癥患者認為,反正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后可以解決身體問題,所以在飲食上就不太注意。事實上,血液透析治療僅僅為腎臟的替代治療,對于腎功能不全,尤其是少尿患者,機體內血鉀、血鈉水平較高,嚴重高鉀、高鈉可直接威脅生命安全,所以要控制高鉀、高鈉食物的攝入。此外,飲食要以優質蛋白質為主,但要控制攝入量,否則易增加高脂血癥、氮質血癥的發生風險。
2.3 盲目控制飲食
在確診尿毒癥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很多患者出于對自身病情的擔憂,治療配合度較差,難以按照科學膳食計劃進行飲食,盲目控制飲食,結果導致營養不良,嚴重影響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3 飲食護理措施
雖然透析患者要控制飲食,但不等于少吃,而是合理搭配,采取適當的烹飪法方法,以保證治療和機體的需要,從而提高生存質量、降低并發癥、延長生命。
3.1 透析患者的飲食原則
平衡膳食,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熱量,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限制液體、鉀、鈉、磷的攝入,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
3.1.1 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會丟失一定量的蛋白質,建議攝入蛋白質的量以1.0~1.2 g/(kg·d) 為宜,合并高分解狀態的急性疾病時可增加至1.2~1.3 g/kg。同時,需高度重視蛋白質的優質化,其中50 %以上應為優質蛋白,如鮮奶、魚肉、瘦肉等。
3.1.2 攝入充足的熱量
只有攝入充足的能量,身體才能有效地利用蛋白質,擁有足夠的營養儲備。一般情況下,血液透析患者適宜的熱量供應為147 kJ/(kg·d) ,即35 kcal/(kg·d) (肥胖患者熱量攝入適當減少,活動量加大的患者可適當增加熱量攝入) 。需提醒,患者常因水鈉潴留而出現水腫,此時千萬不要以為是肥胖而減少熱量攝入。
3.1.3 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
維持性血液透析往往伴有脂肪代謝紊亂,所以要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一般來說,脂肪應占每日熱量供給的25 %~35 %,以植物脂肪為主;膽固醇的攝入每日應 < 300 mg,以魚肉、禽類等白肉為主。
3.1.4 控制液體的攝入
應根據個體差異性,決定液體的攝入量,具體觀察指標為尿量、血壓、水腫程度、體重增加以及心功能狀態等。嚴格遵守出入量平衡的原則,如每周透析2次時,液體攝入量需為前一天的尿量加200 mL/d;每周透析次數為3次時,液體攝入量可以為前1天的尿量加500 mL/d。在透析間期,每日需對體重增長情況密切觀察,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5 %或每天體重增加不超過1 kg。其中,干體重指的是患者心血管系統穩定、無水鈉潴留的時體重,也是血液透析希望達到的理想體重,對于血液透析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這時患者體內無多余水分潴留,又不缺水,自覺舒適,且血壓在理想水平。一旦達到干體重值,患者需要經常稱體重,增減衣物時同樣需要稱重,排除衣物增加對于體重值的影響。
3.1.5 嚴格控制鉀、鈉、磷鹽攝入
進食鈉鹽分較多時,人易出現口渴,使飲水量增,因此需要限制,以降低水鈉潴留、高血壓、充血性心率衰竭等并發癥風險。食鹽的攝入量一般控制在2~3 g/d,高血壓、水鈉潴留、水腫者攝入 < 2 g/d。日常生活中,還要少使用含鈉高的調味料、食物,如味精、醬類、咸菜、咸蛋等各種腌制品以及罐頭食品等。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腎臟出現排鉀功能障礙,極易發生高鉀血癥,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需慎食高鉀食物,如蘑菇、薯類、香蕉、橘子、卷心菜等,并定期對血鉀濃度監測,以尿量實際情況為基點,隨時對鉀的攝入量作調整,避免發生高鉀血癥、低鉀血癥的情況。
血液透析患者腎臟排磷減少,而高磷血癥可以引起腎性骨病、軟組織鈣化、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皮膚瘙癢等并發癥。所以,日常生活中還需嚴格限制含磷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干豆類、堅果類、奶粉、乳酪、蛋黃、巧克力等,每日磷的攝入量控制在80~100 mg為宜,并根據化驗結果和臨床癥狀,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降磷藥物。
3.1.6 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礦物質
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透析治療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嚴重丟失,需積極補充;透析患者缺乏活性維生素D,導致機體血鈣濃度偏低,所以應給予補充足夠的活性維生素D和鈣劑。
綜上所述,在給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導與護理的同時,為進一步保證患者飲食的合理性,還應對其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明確合理飲食對于治療的重要性,以糾正飲食誤區,改善情緒,從而提高患者主動控制飲食的自覺性,降低進食的盲目性,在有效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的同時,維持機體處于良好的營養狀態,避免發生并發癥,達到無癥狀透析,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