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銳 邱亞娜



摘要:目的:探討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對全麻手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七醫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全麻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討對象,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復蘇室停留時間、麻醉清醒時間、插管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兩組患者干預前去甲腎上腺素(t = 0.041 7) 、腎上腺激素(t = 0.031 7) 、血清C反應蛋白(t = 0.042 3) 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干預后,觀察組去甲腎上腺素(t = 11.614 3) 、腎上腺素(t = 32.972 7) 、血清C反應蛋白(t = 84.937 3)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0 %低于對照組22.50 %(χ2= 7.314 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將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應用到全麻手術患者中,可促進術后復蘇。
關鍵詞:全麻;護理;溫度;復蘇;手術
目前手術已成為臨床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1],為確保手術順利實施,部分手術需全麻支持,指通過靜脈或肌內注射麻醉藥物,達到暫時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目的,進而讓患者出現神志嗜睡、痛覺消失的狀況[2~3]。但全麻術后復蘇也是目前醫學界面臨的重要問題,為進一步促進全麻手術后患者復蘇速度,臨床開始重視其護理質量,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七醫院近年開始嘗試,將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應用到全麻手術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共納入80例全麻手術患者分組論述此點,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七醫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全麻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討對象,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6.32±1.32) 歲;女性、男性各21例、19例。觀察組: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6.38±1.31) 歲;女性、男性各22例、18例。組間基本資料差異小(P > 0.05) ,可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術前講解手術方案、注意事項等,術中監測體征指標,記錄手術各指標,術后觀察體征指標,按照醫囑給藥。
1.2.2 觀察組接受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
溫度干預:①術前,護士需在術前1 h設定手術室溫度24~26℃,準備蓋被等。②術中,嚴格落實無菌操作,縮短各環節操作時間,避免發生低體溫,將術中所輸入體內的液體加溫至37℃,沖洗液為42℃,手術操作部位附近皮膚需做好遮蓋,避免因暴露皮膚而降低體溫。③術后,室內溫度24~26℃,適當蓋好毯子。
復蘇護理:①意識護理,協助體擺放體位,避免器械壓迫到神經、血管,確保呼吸暢通,觀察意識恢復狀況,評估意識恢復程度;針對呼吸功能障礙、依賴藥物者,需用話語引導其集中注意力,促進其意識恢復;術后定時喚醒,輕喚其名字,清醒后,讓其回答簡單問題,評估意識恢復狀況。②術后藥物護理,術后麻醉藥物作用逐步消失,患者會感受到疼痛,合理使用鎮痛藥物,避免因疼痛而出現躁動。③心理護理,情緒波動大者,需加強交流,評估其心理,針對性疏導其內心疑慮,降低不確定性和擔憂,同時,密切觀察其家屬情緒,及時交流溝通,避免家屬情緒影響到患者。④術后呼吸護理,術后患者體內會殘留部分麻醉藥物,會造成呼吸通氣不順暢、上呼吸道阻塞,會影響患者血氣指標,誘發情緒煩躁、頭痛、躁動等癥狀,因此,需密切監測患者血氣指標,若指標異常,及時按醫囑進行干預。
1.3 觀察指標
(1) 記錄插管持續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清醒時間。
(2) 測定各患者應激指標,抽取其靜脈血液5 mL,離心處理(3000 r/min,10 min) ,用酶聯法測定其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激素、血清C反應蛋白指標。
(3) 記錄并發癥發生例數,如躁動、低體溫、寒戰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復蘇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復蘇室停留時間、麻醉清醒時間、插管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應激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去甲腎上腺素(t = 0.041 7) 、腎上腺激素(t = 0.031 7) 、血清C反應蛋白(t = 0.042 3) 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干預后,觀察組去甲腎上腺素(t = 11.614 3) 、腎上腺素(t = 32.972 7) 、血清C反應蛋白(t = 84.937 3)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0 %低于對照組22.50 %(χ2= 7.314 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3。
3 討論
麻醉效果對手術治療效果有直接性影響,全麻屬于常用麻醉方式[4~5],隨著研討的深入性,日益發現,全麻術后存在較高并發癥,如蘇醒期躁動、低體溫等,此類并發癥的發生,也會導致患者蘇醒延遲[6]。同時,一旦全麻手術患者術中發生低體溫,麻醉藥物代謝速度會明顯降低,延長術后蘇醒時間,甚至發生凝血障礙,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本研究中,觀察組復蘇室停留時間、麻醉清醒時間、插管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P < 0.05) ,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的護理方式對其術后復蘇有積極意義。溫度干預是針對誘發低體溫的因素實施干預[7],如調節室內溫度、縮短手術各環節時間等,術中遮蓋裸露皮膚、加溫處理液體,確保術中體溫正常,術后蓋好毛毯等,及時提升體溫[8]。同時重視患者術后復蘇護理,加強干預其疼痛,避免因疼痛而發生躁動情緒,降低應激反應,避免過量使用鎮痛藥物。重視患者心理狀態,關注其情緒,針對性疏導,避免心理因素誘發機體應激反應,影響術后康復。
患者術前發生負性心理均可歸結為應激因素[9],術中手術創傷、麻醉藥物等也會導致患者發生應激反應,增高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激素、血清C反應蛋白指標。術中應激反應不僅會對患者血管產生刺激作用,且會影響其體征指標變化,誘發蘇醒期高血壓、躁動,嚴重者會出現心腦血管性病變。且在術后恢復中,早期因患者排便困難、無法行動、疼痛等因素,造成其情緒出現較大波動,發生抗拒治療、暴躁等狀況,護士需重視患者心理狀態,評估其心理,關注其情緒,針對性解決問題,降低外界刺激和干擾。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血清C反應蛋白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50 %低于對照組22.50 %(P < 0.05) ,證實了在重視溫度干預的復蘇護理可降低患者身體應激反應,并可降低并發癥。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消減患者因不清楚、不理解疾病病因、疾病治療方式等因素而出現負性情緒,提升其信任度,進而降低機體應激反應和并發癥發生概率。
綜上,將以溫度干預為基礎的復蘇護理干預應用到全麻手術患者中,可促進患者術后復蘇。
參考文獻
[1]郭清厚,鐘嬈霞,莫玉林.靶向預控護理在全麻手術患者復蘇期躁動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6):92-94.
[2]漢祖拉古力·牙生.分析優質護理在麻醉復蘇室全麻患者復蘇期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33):317,319.
[3]劉麗莉.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骨科全麻術后患者麻醉復蘇期護理體會的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97):265,267.
[4]朱玢,吳春梅,楊芳,等.以預防低體溫為導向的前瞻性護理對全麻手術患者意識恢復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31):4303-4307.
[5]陳曉瑛.全麻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實施綜合保溫護理干預對患者麻醉復蘇情況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9):101-104.
[6]林桂梅,鄭琴.手術室積極保暖護理措施在全麻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21,40(14):145-148.
[7]張紫云,伍靈,趙寶娟.術中保溫護理對神經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蘇醒期譫妄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9):2970-2973.
[8]張雯,張秀芹.保溫護理在全麻蘇醒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應激狀況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6):991-992.
[9]余戴華.綜合護理在全麻術后患者麻醉復蘇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21,1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