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琴
【摘要】目的:研究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采用2%碘酊治療的效果。方法:病例擇取時間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均為門診收治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均應用2%碘酊治療,回顧患者病歷資料,分析其臨床效果。結果:30例患者通過2%碘酊治療,1次治愈率為73.33%,2次治愈率為20.00%,3次治愈率為6.67%,1次治愈率顯著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的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等評分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女性外陰陰道壁位置發生的巴氏腺囊腫、巴氏腺膿腫等病變問題,治療中選用2%碘酊,基本可獲得百分百的治愈,且1次治愈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巴氏腺膿腫;2%碘酊;治療效果
女性健康問題多會對其性生活產生影響,這一點對于育齡期女性而言,還有可能造成生育功能損傷,是社會人口質量控制所必須重視的問題。外陰是女性重要生殖器官,在生活中受各種病原體感染、性行為等因素影響,存在較高的病變概率[1]。根據調查,育齡期女性外陰陰道壁常見巴氏腺膿腫、巴氏腺囊腫困擾,屬于婦科多發疾病類型。巴氏腺體的功能即分泌粘液,對陰道有潤滑之用,其囊腫問題發生的關鍵原因即前庭大腺管堵塞,在這種情況下,腺腔內積聚較多分泌物無法有效排除,慢慢形成囊腫[2]。研究指出,因囊腫是由清液形成,無膿液,因此在未引起嚴重癥狀的情況下,可不必開展治療,與之相比,巴氏腺膿腫則主要由膿液形成,往往在發生后伴隨嚴重的炎癥和疼痛,必須通過治療予以緩解[3]。無論是囊腫還是膿腫,隨著病灶擴大均會引起生理上的不適,例如局部灼熱、局部疼痛等,殃及行走能力、大小便能力及性交能力。本研究對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病例進行分析,結果指出,有效借助2%碘酊可對此類疾病起到積極治療作用,進而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升,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擇取時間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均為門診收治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均應用2%碘酊治療,回顧患者病歷資料,包括:(1)單純巴氏腺囊腫:18例;(2)膿腫:4例;(3)陰道壁囊腫:6例;(4)外陰囊腫2例。患者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8.54±4.71)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病程(2.58±1.11)年;囊腫直徑2~5cm,平均直徑(3.25±0.99)cm。本研究全程皆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監督下展開。
納入標準:1患者病情診斷皆以局部穿刺檢查作為標準,相關癥狀、
體征皆與之符合;2藥物治療方案皆已經獲得患者本人、家屬的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肺功能、心功能障礙患者;2在獲知研究相關內容后表示拒絕參與者;3藥物過敏者;4合并精神障礙。
1.2方法要求患者以膀胱截石位接受治療,在外陰部位、陰道巴氏腺部位等以酒精和碘酊予以局部消毒處理,取10cm注射器和9-10號針頭,連接后選擇囊腫低位處穿刺,在將囊液全部抽出后,對囊腔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液需要預先配置(8萬U慶大霉素+3~8mL2%利多卡因+生理鹽水),注意囊液抽取干凈之后,針頭需要確保位置固定不出現移位現象,然后將2%碘酊(劑量約為抽出量的20.00%~25.00%)注入針筒內,針頭予以拔出,壓迫進針,時間5min左右,觀察患者身體反應,確定沒有出現不適反應后離開。
指導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來院復查,若在此期間療效評估結果顯示不滿足治愈標準,則需要為患者提供2次治療,治療方案與第1次一致。注意藥物注入過程中,務必重視對針頭的檢出,確定其進入到囊腔后才能注入藥物,同時詢問患者疼痛感受,在疼痛感強烈時,停止藥物注射,核實針頭所處位置,避免在正常組織內注入藥物。
1.3觀察指標分析患者治療效果:(1)治愈:復查病灶無囊腫存在;(2)好轉:復查病灶處囊腫面積減少明顯;(3)無效:復查病灶囊腫嚴重情況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總結患者1次、2次、3次治愈率情況。
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估量表,從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活力等層面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改變進行判斷,評分越高,質量水平越高,單項計100分為最高分。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患者治療效果30例患者通過2%碘酊治療,1次治愈率為73.33%,2次治愈率為20.00%,3次治愈率為6.67%,1次治愈率顯著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后患者的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等評分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女性外陰陰道壁在生活中有較高的可能發生病變,相關婦科疾病種類繁多。其中較常見,對日常生活及性生活皆有嚴重影響的包括巴氏腺囊腫、巴氏腺膿腫。巴氏腺囊腫,又名“前庭大腺囊腫”,前庭大腺的分布位置在兩側大陰唇后方,而腺體開口位置則分布在小陰唇內部與處女膜臨近之處,當粘液自前庭大腺中分泌出后受阻,在管腔內積聚,則會使腺體發生擴張,慢慢形成囊腫。卵巢動脈分布于腎動脈下方,其起點在腹主動脈,根據資料可知左側卵巢動脈有的來自左腎動脈,而右側來自腹主動脈,因左側血液供應比右側差,導致左側好發巴氏腺囊腫。
根據研究指出,前庭大腺管阻塞因素主要有:(1)巴氏腺膿腫雖然消退,但腺管仍存在阻塞現象,膿液被吸收之后,廣泛存在黏液分泌物;(2)因腺管狹窄、腺腔粘液過于濃稠排出困難等先天性問題,促進囊腫的形成;(3)前庭大腺管在女性既往分娩過程中發生撕裂傷,愈合后遺留疤痕。這種囊腫的發生通常都是由小及大,在形成初期一般體積小,無感染,自覺癥狀輕且少,相關不適癥狀會在囊腫體積增大過程中逐漸產生[4]。患者以單側陰唇腫大為典型癥狀,研究指出,這種囊腫現象若長時間存在且未發生變化,日常生活也未受到其影響,則無需開展治療,而是采取定期觀察的方式,避免病灶發生惡性改變;當患者囊腫呈現持續擴大狀態,或者繼發感染并在反復過程中形成膿腫,則會引起比較嚴重的疼痛感,對生活造成諸多妨礙,需要及時開展治療[5]。
關于此類囊腫疾病治療的研究指出,因囊腫存在繼發感染的風險,應該盡可能實施手術干預,既往臨床所采取手術方案以囊腫切除術為主,但伴有較高的出血風險,而且若患者的囊壁已經延伸到尿道位置附近,囊壁難以去除干凈,不僅手術操作更加困難,而且術后存在高復發率。此外,傳統手術中與囊腫大小一致的切口容易留下嚴重疤痕,在后期可造成性交困難,因此關于手術療法的開展,更適用于病灶存在惡性病變可能的患者。而隨著臨床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囊腫造口手術逐漸獲得優化,其手術流程更加簡便,手術切口更小,對腺體功能創傷更小,不僅術后并發癥少、恢復效果好,而且病灶清除較徹底,復發可能性更小。并且相關手術在婦產科門診已經實現隨做隨走的可能,為患者節約大筆住院開銷。但是手術治療中創傷性始終無法避免,且對手術醫生的操作技術與手術室護理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手術費用偏高,術后生理痛苦較大,對于基層醫療機構而言,適用性不高。因此,關于此類囊腫和膿腫情況,臨床還需要找尋對患者生活影響更小的治療方式。
近年來,部分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相關研究指出“2%碘酊”可不僅可有效解決患者病癥,而且還可以避免手操作造成的傷害,為康復提供有利條件。但是由于病灶處于被囊壁包裹著的狀態,在藥物治療中,對藥物的吸收性較差,因此往往藥物治療中,患者病灶消失需要較長的時間,這一點是許多疾病藥物治療最主要的缺點。
碘酊,以碘、碘化鉀為主要構成,是臨床常用消毒藥物,將其作用于巴氏腺囊腫與巴氏腺膿腫之中,可作用于蛋白,通過燒灼起到凝固之效,進而達到封閉腺口的目的,可以抑制其分泌功能,進而達到粘連、閉鎖囊腔的效果。同時本研究中在應用2%碘酊治療時,采用了局部抽吸注入法,直接提高了病灶對藥物的吸收效果,使得癥狀獲得更積極的改善。基于對2%碘酊治療效果的探討,本文抽取若干病例進行分析,所選患者通過2%碘酊治療,1次治愈率為73.33%,2次治愈率為20.00%,3次治愈率為6.67%,1次治愈率顯著偏高,說明2%碘酊對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有較可靠的治療效果,即使部分患者1次治
療未達到治愈效果,在后期通過2~3次反復用藥治療,基本可獲得治愈;30例患者治療后的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等評分皆高于治療前,說明以2%碘酊治療外陰陰道壁巴氏腺囊腫與膿腫疾病后,對直接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造成的影響,促進生活質量水平提高。
綜上所述,女性外陰陰道壁位置發生的巴氏腺囊腫、巴氏腺膿腫等病變問題,治療中選用2%碘酊,基本可獲得百分百的治愈,且1次治愈率較高,其對患者病癥積極地改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海瓊,丁燕玲,蔣渝采,等.成年女性外陰疾病與陰道微生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8):1767-1769.
[2]胡金芳.腹腔鏡輔助下經陰道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病人的護理措施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6):928-930.
[3]宋昱,叢青,汪清,等.CO2激光治療外陰陰道上皮內瘤變的趨勢與臨床分析[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8,27(2):29-30.
[4]方玲玲.中西醫結合治療巴氏腺膿腫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0,36(10):1295.
[5]武雪莉,楊燕梅.超聲電導儀在外陰膿腫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健康必讀,2019,1(3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