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河南 鄭州 450000
佝僂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鈣、磷代謝異常所致,主要發病人群為兩歲以內的嬰幼兒,常表現為患兒身長不增加或骨發育遲緩,可并發呼吸窘迫、骨骼畸形和軟化、自發性骨折等,為兒科四大疾病之一[1]。有學者認為孕婦孕期鈣及維生素D攝入不足,或嚴重的營養不良是致使新生兒佝僂病的主要促發因素,此即先天性佝僂病[2]。而早產兒屬于發病的高危人群,其發病率可高達33%以上,且更易出現低鈣性痙攣,如發生喉痙攣時或可致缺氧性腦損傷,嚴重者可危及患兒的生命[3]。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預防早產兒佝僂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阿法骨化醇是常用于治療維生素D代謝異常所致癥狀及骨質疏松癥等的一種骨化三醇類似物,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其在各年齡段有適應癥的人群中均宜使用,且小劑量、單獨應用時一般無不良反應產生[4]。本研究探討阿法骨化醇預防早產兒佝僂病的臨床療效及對鈣代謝指標的影響,以期發現骨化醇在預防早產兒佝僂病中的運用價值,現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12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分層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73)、對照組(n=47),兩組早產兒在性別、平均胎齡、平均體質量、10 min阿氏評分等一般基線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本研究經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早產兒家屬均自愿參與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胎齡于35至37周之間者;(2)體質量于1 800~2 600 g之間者;(3)25OHD3含量大于20 ng/L者;(4)阿氏評分大于等于6分以上者[5]。排除標準:(1)伴有先天性發育畸形及其他嚴重疾病者;(2)不能經口喂食者;(3)在納入本研究前已進行相關治療者;(4)對本研究所涉及藥物過敏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早產兒護理干預及常規藥物治療,具體方法為:①暖箱內保暖,醫護人員護理時動作要輕柔;②出生2 h后即可開始經口喂給糖水,幾次試喂均無嘔吐發生者即可改喂母乳,如若出現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情況者及時予以吸氧處理;③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密切觀察早產兒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維持其血壓、血糖及動脈血氣等的穩定,發現患兒面色欠佳等不良情況時即刻告知主治醫師并立即采取相關對癥處理,以預防呼吸窘迫、感染、低血糖等早產兒常見并發癥的發生;④對早產兒的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指導其科學的喂養方法、適當的曬太陽、飲食調節方法等;⑤出生7 d后,待早產兒的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后即可介入佝僂病的藥物預防治療,給予維生素D滴劑口服治療,用法用量:400 U/次,1次/d,連續服用1個月。
(2)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給予阿法骨化醇滴劑(依安凡)治療,用法用量:0.1μg/Kg/d,連續服用1個月,用藥期間,定期檢測患兒的血鈣變化情況以防高鈣血癥的發生。
(1)鈣代謝指標:①血清Ca2+水平:采用EDTA滴定法檢測、②血清BG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③血清25OHD3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6]。
(2)佝僂病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早產兒用藥期間發生皮疹、口唇干裂、骨關節疼痛、嘔吐、便秘或腹瀉、發熱頭痛等不良反應的情況,并記錄治療結束后出現佝僂病的例數。
主要根據所有早產兒接受治療后的佝僂病發生率評估。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值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差異間具有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表示。
觀察組早產兒佝僂病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5.48%vs 19.15%,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早產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8.22%vs 6.3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不良反應及佝僂病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早產兒的血清Ca2+、25OHD3、BGP水平檢查結果均有所改善(P<0.05)、且觀察組早產兒上述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早產兒是佝僂病發病率人群中最高的一個群體,一部分原因是由早產兒的生理機能缺陷導致的[7]。其體內維生素D及鈣、磷儲備不足是造成早產兒佝僂病的主要因素,胎兒儲備維生素D及鈣、磷的最高峰時期是妊娠期的最后3個月,此期儲備得到維生素D即內源性維生素D,其主要用于供給新生兒出生之后3個月的需要,但由于早產兒妊娠月份不足,維生素D的儲備時間大大縮短,加之早產兒出生后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的能力較差,致使不能及時的補充需求量的維生素D,極大的增加了早產兒患佝僂病的幾率,對早產兒的臨床結局構成了極大的威脅[8]。
表3 兩組早產兒鈣代謝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早產兒鈣代謝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73)對照組(n=47)tP Ca2+(mmol/L)治療后3.72±1.44 2.95±1.13 3.101 0.002治療前后差值1.28±0.20 0.50±0.23 19.655<0.001 25OHD3(ng/L)治療后64.54±2.72 43.85±3.36 37.052<0.001治療前后差值31.31±1.82 10.22±1.67 63.964<0.001 BGP(ug/L)治療后18.61±1.24 11.32±1.77 26.526<0.001治療前后差值9.12±0.49 2.35±0.74 60.336<0.001
本研究探討阿法骨化醇預防早產兒佝僂病的臨床療效及對鈣代謝指標的影響。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將阿法骨化醇應用于早產兒佝僂病的預防中,加用阿法骨化醇滴劑的觀察組早產兒佝僂病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早產兒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提示阿法骨化醇滴劑預防早產兒佝僂病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且給早產兒長期小劑量服用阿法骨化醇滴劑安全可靠。本研究將血清Ca2+、25OHD3、BGP作為檢測鈣代謝血清學生化指標的意義在于:BGP是存在于骨組織中的一種非膠原蛋白質,屬于成骨細胞合成并快速釋放入血的一類多肽物質,可對骨代謝有著激素調節的作用;而25OHD3是促進BGP產生的主要調控因子,在促進Ca2+吸收、骨鹽溶解及骨形成方面亦發揮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反映早產兒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情況[9]。從表3結果可以看出:治療后兩組早產兒的血清Ca2+、25OHD3、BGP水平檢查結果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早產兒上述血清生化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將阿法骨化醇應用于早產兒佝僂病的預防中可有效改善早產兒的鈣代謝水平,對促進骨質形成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早產兒因體內維生素D缺乏,鈣、磷的代謝紊亂,鈣鹽不能正常沉著于生長的骨骼上,而阿法骨化醇作為活性維生素D3的重要衍生物制劑之一,有活體研究證實阿法骨化醇在體內發揮生物效應需首先轉化為有活性的lα,25-(OH)2D3,最終臨床療效可達25OHD3的一半,且穩定性同維生素D3,其具有促進腸道Ca2+吸收、提升血鈣水平及調節骨鈣鹽代謝、促進骨形成的作用[10]。
綜上所述,阿法骨化醇可有效預防早產兒佝僂病的發生,對促進骨質形成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