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欒波
(1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2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相關研究表明,脛骨平臺骨折中,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略高,從流行病學來看,脛骨平臺骨折有兩個高發人群,一是老年骨質疏松人群,二是創傷所致的年輕人[1]。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公認最有效果的治療方式[2]。任何使手術病人盡快康復出院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再結合一些中醫藥的特色治療,使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收集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12月行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4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年齡22-75歲,平均(46.65±6.16)歲,男12例,女8例,左側脛骨平臺骨折16例,右側脛骨平臺骨折4例;夏克氏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Ⅴ型6例、Ⅵ型3例;觀察組年齡25-76歲,平均(45.49±5.11)歲,男11例,女9例,左側脛骨平臺骨折13例,右脛骨平臺骨折7例;夏克氏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Ⅴ型5例、Ⅵ型5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確診為單側脛骨平臺骨折;不存在手術禁忌證;不存在精神障礙;知情同意;均為閉合損傷。
術前存在膝關節炎癥;全身多發性疾病損傷;下肢神經受損;血管破損;存在自身免疫系統疾??;存在骨質疏松癥;開放性損傷。
1.4.1 觀察組
(1)患者入院后進行術前個體化宣教,包括ERAS處理流程,手術方式,預設出院標準。(2)患者入院后采取B超引導下股神經阻滯麻醉或者NSAIDs類藥物止痛,在患者能忍受情況下予簡單手法復位,并就具體情況予中醫針刺、耳穴,芒硝局部外敷。(3)盡早完善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爭取在傷后48h內手術治療。(4)術前8h可進食高蛋白食物,術前6h可飲用牛奶,術前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或碳水化合物。(5)手術前1d晚上及術前1h口服塞來昔布。(6)B超引導下股神經阻滯麻醉。(7)皮膚切開前0.5-1h靜脈給一組抗菌藥,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h或者超過所用藥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術中追加1次。(8)予牽引閉合復位后采取mippo技術治療,如果閉合復位不理想有效切開復位內固定。(9)手術室溫度最佳控制在28℃左右,麻醉前監測病人體溫,注意術中保溫。(10)應嚴格控制圍手術期輸液量,輸液速度,術后盡早停止輸液,術后2h開始進食,從無渣果汁或碳水化合物、流質、半流質到普通飲食過渡,多食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11)術后聯合使用鎮痛泵與NSAIDs類藥物止痛。(12)術后第2d患者在能忍受疼痛的情況下鼓勵患者主動屈伸功能鍛煉,同時配合中醫正骨推拿法減少局部軟組織粘黏。(13)如果患者一般情況好、骨折固定理想,術后第3d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拄雙拐下地站立和短距離不負重行走訓練,根據恢復速度增加行走次數及距離。(14)術后予針刺、艾灸(阿是穴、陽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耳穴(三角窩、耳甲艇、耳甲腔),1次/d,7d為一個療程,一般3-4個療程。(15)術后1-3d在患者能忍受情況下趾屈曲、足背伸等靜態訓練,術后5-10d進行雙腿抬高、患肢內收外展等動態訓練,術后10-14d進行蹬踏訓練,術后3-4周開始部分負重、6-12周可以部分負重、9-12周完全負重。
1.4.2 對照組
按照常規方式進行圍手術期管理,如完善術前檢查、常規禁食禁飲、術后按需鎮痛、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術后功能康復鍛煉等。
比較兩組術后24h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術后并發癥(傷口感染、延遲愈合、關節僵硬)、滿意度(總分100分)、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評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療效越好)]。
觀察組術后3個月HSS評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24h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術后3個月膝關節HSS評分、術后24hVAS評分及滿意度對比[(±s)/分]

表1 兩組術后3個月膝關節HSS評分、術后24hVAS評分及滿意度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術后3個月HSS評分 術后24h VAS評分 滿意度對照組 20 63.6±3.06 6.2±0.91 84.8±2.89觀察組 20 74.9±4.06 2.3±0.73 94.4±1.26 t-7.01 8.85 8.121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 20 113.6±10.58 12.9±1.6觀察組 20 31.5±6.04 7.1±1.1 t-2.1 9.46 P-<0.05 <0.05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對于膝關節活動度、功能和穩定性的恢復和維持非常重要[3]。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常規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法首先恢復患者骨折位置力線,保障術后膝關節功能活動度[4]。對圍手術期的處理及術后有效的功能鍛煉也是極為重要。
ERAS理念在以往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幫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復[5,6]。在祖國醫學上,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因為骨折和手術損傷經絡導致氣血不通、氣滯血瘀,不通則痛,痛則不動,導致功能障礙[7]。在ERAS理念下應用中醫適宜技術可將二者優點方法,促進術后的功能恢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個月HSS評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術后24hVA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ERAS理念下中醫適宜技術在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中能夠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從而提高患者對住院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增加醫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