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丹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江蘇 宿遷)
白內障作為老年眼科常見病,是因多種因素誘導晶狀體異常,繼而出現的眩暈、視力減退、屈光體異常等情況,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致盲可能性,針對老年白內障患者開展有效的治療對策尤為重要[1,2]。現代醫學針對白內障疾病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方式,通過外科手段,改善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混濁,恢復視力水平,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考慮眼科手術開展精細化要求較高,老年患者對外科手術護理需求較大,于白內障手術開展期間輔以有效的護理對策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現本研究筆者為提高白內障手術開展質量,特引入綜合護理模式開展如下。
收治本院眼科行手術治療白內障患者進行數據比對,病例篩查時間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共計54例,依據1-27數列分組抓鬮分組,27例設為參照組,男13例,女14例,年齡62-88歲,年齡均數(70.14±0.68)歲,病 程3-7年,病 程 均 數(5.34±1.14)年;27例 設為綜合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61-86歲,年齡均數(70.08±0.71)歲,病程2-7年,病程均數(5.33±1.1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具有平行比對價值。
參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指導,依據老年患者臨床癥狀,考慮視力降低,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詳細記錄患者機體狀況,以確保臨床手術開展針對性,給予患者用藥及更換藥物,開展對癥護理干預。
綜合組實施綜合護理指導,于白內障手術治療期間開展綜合護理對策,依據老年患者個人檔案,制定臨床護理內容。(1)術前護理:考慮患者年齡較大,受教育水平等差異,對疾病認知存在一定盲區,需針對老年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客觀評估,明確老年患者對疾病認知情況,借助資深專業知識,采用通俗易懂語言,給予患者疾病宣教;針對臨床最新研究、先進外科小組對患者進行講解,借助有效的護患溝通,提高老年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內心不良狀況;為加深老年患者疾病宣教質量,提高老年患者對醫務人員專業性信任,構建新型的護患關系,于術前輔助老年患者進行各項專項檢查,考慮老年患者機體合并癥較多,針對老年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進行篩查,降低上述因素對手術影響,術前予患者進行結膜囊沖洗,沖洗后紗布遮蓋術眼,輔助加強對面部、眼部皮膚的管理,顯著降低醫院性感染情況發生[3,4];(2)術中護理,輔助患者進行手術麻醉,給予患者情緒安撫,確保患者手術體位符合手術治療需求,以縮短患者手術指導周期,于術中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準備搶救器械;(3)術后護理:術后開展預見性護理對策。考慮眼部康復需求與術后建議。遵醫囑用藥,點眼藥時嚴格執行手衛生,合理用眼,避免眼部進水,以免誘發感染等,于術后避免患者感冒,以避免因咳嗽、打噴嚏等情況導致眼壓升高,依據患者術后轉歸情況,予以患者有效的飲食管理,禁止辛辣食物攝入,科學制定日常飲食,建議以半流質食物為主,均衡患者機體營養狀況,以提高免疫機制,于術后開展健康教育,告知眼部康復需求,提高患者眼部衛生管理能力,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診[5,6]。
觀察患者術后眼壓、視力、散光水平;采用眼科滿意調研表,針對宣教質量、護理操作、護患關系等維度滿意情況進行評估;觀察預后,統計角膜水腫、眼壓升高等情況發生率。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用(%)、(±s)表示,對比分別用χ2、t檢驗,P<0.05設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組眼壓、散光水平低于參照組,視力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統計(±s)

表1 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統計(±s)
組別 n 眼壓 視力 散光水平參照組 27 15.99±1.25 0.56±0.14 1.39±0.58綜合組 27 12.17±1.08 1.02±0.16 0.92±0.55 t 12.016 11.243 3.055 P 0.000 0.000 0.004
綜合組宣教質量、護理操作、護患關系等指標滿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研結果統計[(±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研結果統計[(±s),分]
組別 n 宣教質量 護理操作 護患關系參照組 27 76.35±6.71 78.99±7.58 72.46±6.35綜合組 27 92.46±8.01 91.43±9.11 93.44±8.53 t 8.011 5.454 10.252 P 0.000 0.000 0.000
參照組3例繼發角膜水腫,4例繼發眼壓升高,發生率25.93%,綜合組1例繼發眼壓升高,發生率3.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結果統計
白內障以中老年患者為主要發病人群,因經網膜變性誘導的視力水平降低,具有致盲性,嚴重影響老年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為規避白內障致盲情況發生,針對白內障需開展有效的外科手術治療[7];經臨床樣本分析顯示,白內障手術治療有效性,與手術開展時機具有高度關聯性,針對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需開展早期外科手術治療,以確保最佳預后療效,考慮手術病灶生理結構較為復雜,防御結構脆弱,對刺激較為敏感,圍術期護理需求量較大,針對老年患者臨床手術治療需求及眼科手術護理需求,需給予患者綜合護理指導,借助多元化的護理干預,以確保手術順利實施,幫助老年患者平穩過渡圍術期,確保白內障手術開展有效性[8]。經兩組數據比對,綜合組眼壓、散光水平低于參照組,視力水平高于參照組,綜合組宣教質量、護理操作、護患關系等指標滿意評分高于參照組,參照組3例繼發角膜水腫,4例繼發眼壓升高,發生率25.93%,綜合組1例繼發眼壓升高,發生率3.70%,綜合護理組臨床反饋更佳。
綜上,圍術期綜合護理的開展,可顯著改善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情況,患者滿意認可度高,并發癥少,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