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遠萍
(開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云南 開遠)
剖宮產在產科是一種常見的手術方式,其應用較多,與麻醉技術的不斷提高及發展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剖宮產得到更大范圍的普及[1]。在剖宮產中常用的麻醉方式為腰硬聯合麻醉,這種麻醉方式脊麻起效快、肌松良好、操作簡單,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的時間較短,胎兒娩出所需的時間更短,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產婦不良反應[2]。而在腰硬聯合麻醉過程中產婦往往會出現寒戰及牽拉痛的情況,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風險性[3]。有研究顯示,在剖宮產腰硬聯合麻醉手術中應用納布啡能夠對寒戰及牽拉痛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為了進一步探究該藥物的防治作用,本研究特選取了112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分組對照。
此次的研究對象為待行剖宮產的產婦,共計選取了112例進行觀察分析,選擇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將所選待產婦隨機均分為兩組。所有孕婦需要采取的麻醉方式為腰硬聯合麻醉。對照組平均年齡(27.29±2.40)歲。觀察組平均年齡(28.46±2.42)歲。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納入標準:(1)胎檢正常;(2)單胎孕婦;(3)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4)血壓正常;(5)無相關禁忌證;(6)心、肝、腎指標正常[4]。排除標準:(1)術前出現胎兒窘迫癥狀;(2)相關藥物過敏;(3)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所有待產婦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術前孕婦禁飲禁食,禁服其他藥物,入手術室后監測基本生命體征,迅速建立起靜脈通道,同時為孕婦準備好吸氧裝置給予吸氧。協助孕婦采取左側胸膝臥位的體位,行腰硬聯合麻醉,選擇L2-L3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將腰麻針置入其中,經硬膜外針孔插入蛛網膜下腔,待有腦脊液出現后注入羅哌卡因,濃度5g/L,注射量為3ml,在20s內將藥物注射完畢。之后協助患者處于平臥位,對產婦的血壓進行觀察。待胎兒娩出后對照組的產婦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滴注生理鹽水,滴注量為100ml,時間為10min。而觀察組的產婦則以靜脈滴注的方式滴注0.2mg/kg納布啡+100ml生理鹽水,滴注時間10min[5]。
(1)注 藥 前(T0)、注 藥 后5min(T1)、注 藥 后10min(T2)、注 藥 后20min(T3)、術 畢(T4)的 平 均 動脈 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 氧 飽 和 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及心率(heart rate,HR)。(2)產婦麻醉過程中出現寒戰、牽拉痛的情況。
(1)根據寒戰評價標準,評分等級分為:無寒戰(0分),輕度寒戰(1分,面部及頸部有輕微肌束顫動),中度寒戰(2分,1組以上肌群明顯顫動),重度寒戰(3分,多組肌肉顫動)。(2)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牽拉痛,最低評分為0分,最高評分為10分,隨著分數的升高患者的牽拉痛越劇烈。疼痛發生率=(輕度例數+中度例數+重度例數)/總例數。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MAP、HR、SpO2以(±s)表示,行t檢驗;寒戰發生率、牽拉痛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對照組不同時間點MAP、HR、Sp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不同時間點MAP、HR、SpO2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
觀察組寒戰發生率和牽拉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寒戰發生情況對比

表2 兩組牽拉疼痛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3%,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6%,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810,P=0.244)。
目前剖宮產安全性較高,應用廣泛,為廣大孕婦提供了很大幫助。腰硬聯合麻醉操作簡單、脊麻起效快,在剖宮產手術中使用較多。但會在應用中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寒戰、牽拉痛等。在進行椎管內麻醉時,藥物對神經產生了一定的麻醉阻滯作用,神經傳出功能阻斷,機體中心體溫下降,從而導致寒戰的發生,同時寒戰還可能由于手術室溫度過低、消毒操作、大出血原因導致[6]。寒戰使產婦躁動不安,基礎代謝率升高,增加了術中的出血量,從而加大了手術的風險[7]。
納布啡在麻醉中作為一種較為常用的藥物,對μ受體能夠進行有效的拮抗,其產生的鎮痛及鎮靜效果十分明顯[8]。納布啡的鎮痛強度與嗎啡較為一致,減少了對產婦產生的牽拉痛。為產婦注射該藥后血藥能夠很快達到峰值,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少。本研究中觀察組為產婦使用了納布啡,發生寒戰及牽拉痛的概率較低,且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證實了在應用中有一定的效用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于剖宮產腰硬聯合麻醉產婦中應用納布啡效果較為明顯,大大降低了寒戰及牽拉痛的發生率,增加了產婦的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