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華,肖峰△,姜錫男,石家齊,皮生明,穆毅
(1貴陽市第六醫院,貴州 貴陽;2貴州醫科大學,貴州 貴陽;3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膀胱癌為臨床常見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以淺表性膀胱癌較為常見,約占總發病率70%以上[1]。近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生活節奏加快,膀胱癌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主要腫瘤疾病,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2,3]?,F代醫學針對淺表性膀胱癌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考慮病灶生理結構較為復雜,探究適配治療手段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4,5]。本研究筆者特針對膀胱部分切除術與經尿道汽化電切除術于淺表性膀胱癌應用有效性進行探究。
納入筆者單位收治行手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為觀察對象,病例篩查時間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共計76例,模擬抽簽方式劃分小組,各38例,實驗A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區間47-81歲,中位數(61.28±2.47)歲;實驗B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區間45-84歲,中位數(61.31±2.52)歲;兩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細微(P>0.05),可于后文進行數據比對。
實驗A組予以膀胱部分切除術于患者腹部正中膀胱為手術入路,分離膀胱壁膜后探查腫瘤組織,要求切除深度至膀胱壁,并輔以甘露醇進行局部沖洗,留置引流管后縫合手術。
實驗B組予以經尿道氣化電切術,采用Circon ACMI型號汽化電切鏡,設置手術電凝功率為60-80W,設置氣化功率為130-180W,采用5%濃度葡萄糖溶液為清洗液,指導患者膀胱截石位。尿道置入電切鏡,探查腫瘤位置、形態、大小、數目等,切除腫瘤及基底2cm左右組織,借助汽化切除方式,切除蒂部至淺肌層,徹底清除腫瘤組織后,借助葡萄糖溶液進行膀胱沖洗,留置引流管,結束手術;兩組患者術后采用化療藥物膀胱灌洗,分別指導患者呈平臥位、左右側位、俯臥位等,于手術結束后24h化療1次,后續間隔1周化療次。
(1)觀察不同手術治療下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及導管留置時間等術中、術后指標。
(2)觀察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機械性損傷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開展醫學隨訪,了解患者術后6個月疾病復發情況。
實驗B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導管留置時間短于實驗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術后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術后指標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輸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膀胱沖洗時間(min)導管留置時間(d)實驗A組 38 73.28±6.37 40.19±5.03 8.44±1.24 30.14±4.58 4.81±0.92實驗B組 38 47.16±5.14 26.35±3.14 6.07±1.03 16.72±3.24 2.43±0.71 t 19.672 14.388 9.063 14.746 12.6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實驗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實驗B組,醫學隨訪患者術后6個月,實驗A組5例復發,實驗B組1例復發,復發率統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結局統計比較[n(%)]
膀胱癌為臨床泌尿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以中老年患者為高發人群;近年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膀胱癌發病率激增,伴有多發性、復發性等特異性表現,臨床治療難度較大,需采用多次外科手術治療,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延長患者預計生命時長?,F代醫學針對膀胱癌手術治療,依據臨床癥狀、合并癥、病理分型、分期等,開展針對性手術方案,以膀胱部分切除術為首選治療對策,因其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較大,術后恢復周期較長,合并癥較多,具有較高復發率,患者接受程度較低,臨床應用價值受限[6,7]。近年隨著醫療事業快速發展,經尿道電切術被確立起來,于淺表性膀胱癌治療中取得較好應用療效[8];經本研究比對結果顯示,實驗B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導管留置時間短于實驗A組,經尿道氣化電切術完成度更高;經手術并發癥統計比對顯示,實驗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實驗B組,醫學隨訪患者術后6個月,實驗A組5例復發,實驗B組1例復發,復發率統計,經尿道汽化電切術于膀胱癌應用有效性顯著優于膀胱部分切除術,主要因手術創傷較小,術后合并癥較少,可顯著縮短手術開展時長,借助汽化電切技術,可有效提高腫瘤清楚有效性,有效減少癌組織殘留,降低術后復發率,提高手術開展有效性及安全性。
綜上,膀胱部分切除術、經尿道氣化電切術于淺表性膀胱癌治療中均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經尿道氣化電切術手術指標、手術安全性及遠期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