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柱 張畢明
1滕州市中醫院檢驗科,山東 277500;2湖南師范大學附屬長沙市第四醫院 41000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根據其疾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 度 急 性 胰 腺 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AP病情較輕,具有自限性;而MSAP和SAP病情兇險,常伴有局部并發癥和各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達20%~30%[1]。目前對AP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預防和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因此,如何早期判斷AP的嚴重程度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2]。大量循證醫學研究的結果證實,炎癥因子在AP的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AP時從受損的胰腺細胞和多種免疫細胞中大量釋放的炎癥因子(包括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觸發瀑布式炎癥級聯反應出現全身性炎癥綜合征(SIRS),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擬通過觀察AP患者病程早期有關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規律,分析探討血清白細胞介素-6、8、10和22(IL-6、IL-8、IL-10、IL-22)在AP診斷和病情評估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滕州市中醫院收治的188例AP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73例,年齡(44.6±13.4)歲。所有患者在出現臨床癥狀后24 h內就診入院,排除惡性腫瘤、糖尿病、胃腸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入院當天對患者進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評分。所有患者的診斷和修正診斷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上海)》[4],其中輕度123例(MAP組)、中度37例和重度28例(MSAP+SAP組)。MAP組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53例,年齡(43.7±13.7)歲;MSAP+SAP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齡(45.0±13.3)歲。選取同期來滕州市中醫院體檢的30名健康成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5.3±11.8)歲。上述各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炎癥因子的檢測 對照組在體檢當天,所有患者在入院第1、3、7、10天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ml,3000轉/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6 cm,分離血清置于-20℃待檢。血清IL-6、IL-8、IL-10、IL-2的檢測均采用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使用美國酶標儀ELX808在450 nm處測吸光度值,再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樣本中IL-6、IL-8、IL-10和IL-22的濃度。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取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earson做相關性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及其曲線下面積(AUC)檢測各觀察指標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效能。
2.1 各組血清IL-6、IL-8、IL-10和IL-22水平比較兩組AP患者入院時的血清IL-6、IL-8、IL-22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第3、7、10天呈進行性下降;但第10天的血清IL-6、IL-8、IL-22水平仍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MSAP+SAP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血清IL-6、IL-8、IL-22水平均明顯高于MAP組(均P<0.05)。MAP組患者入院時的血清IL-10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第3、7天呈進行性下降,第10天恢復至正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SAP+SAP組患者入院時的血清IL-10水平稍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3、7、10天呈進行性下降,且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胰腺炎患者與健康對照組血清IL-6、IL-8、IL-10和IL-22水平比較(pg/ml,±s)

表1 兩組胰腺炎患者與健康對照組血清IL-6、IL-8、IL-10和IL-22水平比較(pg/ml,±s)
注:IL-6為白細胞介素-6、IL-8為白細胞介素-8、IL-10為白細胞介素-10、IL-22為白細胞介素-22,MAP為輕度急性胰腺炎,MSAP為中度急性胰腺炎,SAP為重度急性胰腺炎,對照組為健康人群;“-”表示無數據
?
2.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分析 MAP組和MSAP+SAP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PACHEⅡ評分分別為(5.47±1.28)分、(18.05±5.04)分。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IL-22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顯著正相關(分別為r=0.800、0.785、0.803,均P<0.01);血清IL-10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負相關(r=-0.556,P<0.01);見圖1。

圖1 1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含量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分析(A為血清IL-6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B為血清IL-8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C為血清IL-10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D為血清IL-22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分析;APACHEⅡ為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IL-6為白細胞介素-6、IL-8為白細胞介素-8、IL-10為白細胞介素-10、IL-22為白細胞介素-22)
2.3 血清炎癥因子診斷SAP的ROC曲線分析 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時的血清IL-6、IL-8、IL-10、IL-22水平用于診斷SAP的靈敏度、特異度、Cut-off、Youden指數、P值見表2。繪制ROC曲線,比較各血清炎癥因子用于診斷SAP的診斷效率,其中血清IL-22早期診斷效能最大(AUC=0.948),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0.938和0.813,見圖2。

表2 1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時血清IL-6、IL-8、IL-10、IL-22水平診斷SAP的AUC比較

圖2 血清炎癥因子診斷重癥急性胰腺炎的ROC曲線(A為血清IL-6、IL-8、IL-22用于診斷SAP的ROC曲線,B為血清IL-10用于診斷SAP的ROC曲線;SAP為重度急性胰腺炎,ROC為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IL-6為白細胞介素-6、IL-8為白細胞介素-8、IL-10為白細胞介素-10、IL-22為白細胞介素-22)
目前國內預測AP病情變化方法主要依靠臨床癥狀、生化檢測結果或影像學結果,不能早期、動態、快速地監測AP病情變化[5-6]。細胞因子在AP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反映胰腺炎病情的嚴重程度[7-8]。本研究對AP患者血清進行多節點組合細胞因子監測,觀察其動態變化規律,評價其診斷效率。
IL-6是炎性反應啟動因子,能誘導炎癥細胞聚集和炎癥因子瀑布式釋放,還能刺激肝臟合成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引起胰腺局部損傷,是預測胰腺炎病理變化的重要指標[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AP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從入院第1天至第3、7、10天呈遞減趨勢,MSAP+SAP組患者血清IL-6水平又明顯高于MAP組。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可以通過動態監測血清IL-6水平變化來預測AP病情的嚴重程度[10]。本研究也發現,血IL-6水平用于診斷SAP的最佳閾值為237.925μg/ml,AUC=0.923,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846、0.911。
IL-8能促進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活化,參與調節機體免疫及炎癥急性期反應,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11]。SAP時單核吞噬細胞釋放大量的IL-8,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被趨化至炎癥區域,釋放彈力酶等炎性物質,引起胰腺局部和全身器官的損傷[12]。因此,檢測血清IL-8水平可為SAP患者感染性并發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13]。李晶箴和陳妙[14]的研究證實,出現感染的AP患者血清IL-8水平明顯高于無感染并發癥患者。本研究的結果顯示,SAP組患者血清IL-8水平明顯高于MSAP+MAP組,且血清IL-8水平用于診斷SAP的靈敏度在觀察的4項炎癥因子中最高,但特異度稍差,提示血清IL-8水平是監測SAP繼發感染的靈敏指標。

IL-10是重要的炎癥負反饋調節細胞因子。本研究發現,MAP組患者入院時血清IL-10水平顯著升高,第3、7天呈進行性下降,第10天降至正常水平。而MSAP+SAP組患者入院時血清IL-10水平正常,第3、7、10天呈進行性下降,且均明顯低于MAP組患者和對照組,與Sternby等[15]的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AP患者血清IL-10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負相關(r=-0.556),提示血清IL-10在AP的病理過程中可能發揮著保護作用。MAP組患者體內產生的促炎因子較少,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更易平衡,故患者體內的血清IL-10水平下降緩慢;而MSAP+SAP患者則由于體內促炎因子過度釋放,抗炎因子釋放不足,導致SIRS繼續進展,繼而引起MODS[16]。本研究經ROC曲線分析發現,血清IL-10水平用于診斷AP的AUC=0.935,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894、0.862,提示臨床可通過動態監測血清IL-10水平反映患者體內抗炎因子與促炎因子的平衡狀態,可用于預測病情發展和結局。
IL-22是一個具有雙向效應的細胞因子。一方面IL-22固有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強力調節因子,能誘導上皮細胞產生多種趨化因子和抗微生物肽,在組織修復及宿主防御密中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也具有促炎致病作用[17]。本研究發現,兩組AP患者血清IL-22在入院時均升至峰值水平,且病情危重的MSAP+SAP組患者峰值更高,隨后IL-22水平逐日下降,說明IL-22與AP病情嚴重程度相關。血清IL-22水平與患者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r=0.802)及用于AP的診斷效能(AUC=0.948)均高于其他3項炎癥因子,兼具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提示血清IL-22是一個評估AP病情的較好指標。
APACHEⅡ評分是目前公認的AP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標準之一,其評分值越高,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越高,但其評價指標較多,操作繁瑣,且需要在癥狀發生48 h后方可進行判斷[18]。而血清IL-6、IL-8、IL-10、IL-22檢測不受時間、病情的限制,可動態觀察,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本研究也證實,患者入院時血清IL-6、IL-8、IL-10、IL-22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高度相關,提示細胞因子有助于AP患者的早期診斷和病情預測。
綜上所述,血清IL-6、IL-8、IL-10、IL-22參與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過程,且與病情程度有關。早期密切監測血清IL-6、IL-8、IL-10、IL-22水平的動態變化在AP的嚴重程度和預后評估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