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彬
【摘? ? 要】目前,農村高中有一部分學生的父母是離異了的,而這些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心理問題也較為突出,這個時候學校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就顯得重要起來。本文先試著分析農村高中離異家庭學生會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再進一步去考慮學校教育具體應如何去做。
【關鍵詞】農村高中? 離異家庭? 心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10
在農村地區,離婚是一種較為普遍且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故農村高中有不少離異家庭學生。當父母離異之后,一個完整的家也就破碎了,學生在這樣情況下獲得的關心是打了折扣的,更有甚者因此完全失去了來自于父母雙方的關愛,這樣學生必然會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若學生因父母離異而產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那么學生的學習必定會受到影響,且這種影響會在放任不管的情況下愈演愈烈。
一、農村高中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一直是高中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的一個重點,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其生活和學習就必定受到影響。接下來,筆者就簡要分析農村高中離異家庭學生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以及會造成哪些嚴重后果。
(一)喪失信心
健全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積極的,能夠讓學生更為自信地去面對生活,在學習中遇到挑戰和挫折時表現充滿了勇氣;而離異家庭的學生則不會這樣,由于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或者缺席其成長的緣故,往往會使其缺乏安全感,從而長期處于一種對生活的恐懼之中,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也無法在學習的壓力面前感覺到一絲絲自信。
(二)孤獨到有一些抑郁
父母離異給學生留下的是一個破碎的家庭,高中階段學生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往往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往往會表現出異常的“平和”,但其內心深處是不理解也不接受父母離異這一事實的,因此逐漸將這種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與旁人傾訴,漸漸地開始在生活中表現得消極。這個時候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獨立”其實是在一種極為被動的狀態下產生的,其心中的痛苦無以言表且不會被表達,久而久之就在旁人的眼中變得有一些孤獨起來,一絲絲抑郁的感覺始終縈繞在身旁。
(三)怯懦甚至是自卑
離異家庭學生所受到的創傷是極大的,本來應該在一個完整家庭中培養面對生活的勇氣的年齡,卻要面對的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學生是無法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健全心理發展的,也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獲得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他們通常會選擇逃避現實,開始變得怯懦,不敢向外界表露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甚至開始覺得自己與常人是不同的,不敢與家庭幸福的同學進行接觸,而是將心中的負面情緒深藏,于自卑中逐漸與現實脫離。
二、農村高中學校教育對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做法
在面對離異家庭學生所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時,學校教育是應該及時跟上的,教師要對這些學生予以更多的關心,試著將這些學生從“深淵”中解救出來,去喚醒他們,讓他們得以信心滿滿地面對生活和學習,更為勇敢地將自己心中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于父母離異的不幸中大膽地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一)用愛喚醒離異家庭學生
離異家庭學生往往更容易犯錯,而教師在遇到這些學生犯錯時務必要更為寬容,要多用一分細心、一分耐心、一分關心,用一種較為柔和的手段去引導他們,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來讓他們能夠更為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接受自己犯錯誤的事實,然后基于對他們的關心展開說服教育,實現改變這部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不良現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地打開自己封閉已久的心,慢慢地對教師所實施的教育引導表現出接受的態度,開始逐漸地向教師靠攏。
離異家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很難得到來自于父母的愛,而這也正是學生所渴望得到的。因此,要想讓離異家庭學生獲得足夠有效的教育引導,教師務必要讓學生感受到“愛”,通過關愛令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所抱有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感受到溫暖,逐漸減輕來自于家庭變故的傷痛。
(二)用鼓勵來點燃離異家庭的學生
離異家庭學生充滿創傷的心靈是極為脆弱的,他們的內心世界有異于常人的敏感與復雜,怯懦與自卑是他們不希望產生卻又實際存在的一種負面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在教育引導實施中予以足夠的注意,才會讓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得到足夠好的保護,避免他們陷入“自暴自棄”的不良狀態中去。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引導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責罵,而是要努力地找機會來鼓勵這些學生,千方百計地將他們的閃光點發掘出來,讓他們能夠逐漸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幫助他們更為積極地去面對現階段所存在的不足并不斷地去追求完善。
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極為重要,而離異家庭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存在有較為嚴重問題的,甚至會因此而使性格產生各種缺陷,若教師不及時地幫助學生將這些心理問題予以解決,那么學校教育的實施則會受到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會遇到極大阻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工作中表現得更為謹慎,不斷地去總結與反思自己對學生所實施的教育引導,同時教師相互之間要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以便迅速而準確地找到有效解決這些學生心理問題的各種策略,盡可能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實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農村高中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是學校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方法妥善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才會在關注、關心與關愛中敞開自己的心扉,逐漸從父母離異的傷痛中走出來,不再表現得怯懦與自卑,而是自信地去面對生活與學習。若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解決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會使整個學校教育的發展表現出一個整體利好的趨勢,學校教育的價值將會最大化體現,學生個人的進步最終會集中表現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本文系重慶市榮昌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普通高中離異家庭子女家校共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為:HYBKT2020-2】
參考文獻
[1]宋朝平.農村高中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科普童話,2019,000(013):31-32.
[2]酉世明.農村高中“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學生”群體的教育策略研究結題報告[J].新課程學習(下),2014(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