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琳琳
靈魂,可以指心,純真純正的感情和理智交織的心靈世界。
真正的寫作,是感情的宣泄。只有自己感動了才能讓讀者感動,只有自己思索了才能引發讀者的思索。敏感的心和靈動的文字巧妙組合,才能讓自我的世界和讀者產生共振。簡而言之,用靈魂寫作就是用真感情寫作。
高考作文寫作中,考生如何做到“予文以靈魂,執筆書我心”?筆者認為,歸于以下幾點:
一、文章合為時而著
我們應該用三只眼睛看世界。“以有情之眼看無情世界”強調有一顆豐富善感的心靈的重要性,筆者在進行作文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在作文習作中體現其“社會責任感”。梳理一下新課標下作文題目的設置,我們逐漸認識到,作文材料越來越貼近時代,關注現實,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以抒發真情實感,從偏重于道德品質題材逐漸向具有哲理性、思辨性的話題過渡。
如:
“①龍應臺在《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中說,在一個法治走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說話,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仆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②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不滿服務態度,當頭潑服務員熱湯,造成嚴重的燙傷;不滿前面司機擋路,將司機揪下車暴打一頓;……此類現象頻出,讓人驚呼:中國人,你太愛生氣了!
你對上述問題有何看法?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度,體現你的思考與權衡。”
對于上述材料的分析,我們著眼于對現象本質與現象產生根源的追究,這就顯示了追問的意義。
當其他同學還停留在對個人觀點大呼口號時,小作者對現實社會的關注便如一束光,點亮文章。
“面對隨手亂扔的垃圾,我沉默;面對權勢肆意妄為,我沉默;面對不公的體制制度,我沉默。為了讓自己不成為被關注或被針對的焦點,我總選擇沉默。殊不知,這種‘忍讓讓更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面對他人無意中的過失,我生氣;面對店員冷淡的態度,我生氣;面對觀點相左相悖,我生氣。為了證明自己不容忽視,我總是生氣。殊不知,這些生氣傷害了很多人的心。
當今充斥了太多妥協的讓步,合無理的動怒,故我言,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站出來指責的勇氣,還有一個溫柔的心。”
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地體現!也恰是這一份責任感感動著閱卷老師的心,使文章脫穎而出。
二、須教自我胸中出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簡單的一句,道盡了藝術創作(包括寫作)與生活的深刻關系。真正的寫作不是玩弄文字賣弄技巧,而是感情的宣泄。只有自己感動了才能讓讀者感動,只有自己思索了才能引發讀者的思索。從生活中捕捉“動情點”,寫出自己的個性,用我手寫我心,才能打動自己打動讀者。正如宋人戴復古《論詩十絕》中所說:“須教自我胸中出,切記隨人腳后行。”
在任務驅動型作文題逐漸盛行的當下,若能在對材料的審視中顯示出“我”之存在,便會給讀者帶來親切感,更自然而然地引領讀者走向“我”地內心世界。
例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部署名為羅伯特·加爾布雷特的偵探小說《杜鵑鳥的呼喚》面世后頗受好評。出版商表示,偵查員出身的作者退伍后從事安保行業,本書是其處女作。不過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寫法嫻熟而被質疑。后經媒體多方調查證實,羅伯特·加爾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新筆名。被“揭穿”身份后,羅琳說希望這個秘密保持得更久一點,因為她隱瞞身份后看到關于小說的真實評論時,感受到的歡樂更加純粹。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羅琳、出版商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
寫作練習中,一位同學寫下了這樣一段開頭:
“當羅琳看到《杜鵑鳥的呼喚》廣受好評時,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欣慰的。當她開始隱姓埋名的那一刻,她便放棄了用名聲造勢,而是選擇站在低處,更好地審視自己,她做到了。”
這段開頭段落看似平淡,實有真情流露。一句“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欣慰的”,讓我們感受到小作者對材料的思索以及內心的真實體會。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就xx或xx的觀點或看法,表明你的態度,表現你的權衡,闡述你的觀點。”這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要求,其中“態度”“權衡”便強調考生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必是源于自己的思索。
三、豪華落盡見真淳
元好問評晉代詩人陶淵明時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此評價出于對當時詩壇雕琢粉飾、矯揉造作詩風的反感。陶淵明的詩句自然質樸不假修飾,剝盡鉛華膩粉,獨見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雋永,萬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問心儀的詩歌的最高境界。
幾年前,媒體對作文“假、大、空”現象揭露后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那些作文中的虛情假意、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現象讓人深惡痛絕之余不免擔心——我們的考生正在不擇手段地弄虛作假,為了考分,編造出父母雙亡、雙雙下崗、身患殘疾、家道中落……慘狀的確讓人心生同情,其實造假的居多,這樣的虛假曾充斥著不少考生,讓人不禁擔心誠信的缺失會愈演愈烈,考生的心靈會被漸漸扭曲。如此一來,高考作文必要逐漸回歸本真之路。
回歸本真之路,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平凡生活中選取創作素材,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深入思考的綜合能力,才能夠真正還給學生個性的創作的空間。
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生活的點滴恰是最真實情感的流露。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什么,也都在上演著不同的精彩,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那簡單平凡當中所蘊藏的美好跟豐富。羅丹不是說過么,美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用心感悟生活,將靈魂注入文字,讓文字閃現自我情感的光輝!如此,方為佳作!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