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要:《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是集專業理論與技能訓練于一體的課程,理論性強、實踐性難、知識面廣。針對本課程教學難學、重點和學生基礎差、厭倦理論教學,但喜歡動手操作實踐的實際情況,本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該課程的考核評價進行的初步的研究和大膽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考試評價
在傳統的教學中《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單以期末筆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這種“一考定成績”的評價模式有很大局限,這樣不但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考查。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本校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考核方式,促進教學評價工作的實施。
一、考試評價組成
根據學科特點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實情,本校將本學科考試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綜合專業性評價。其中考試評價具體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且各占考試評價的50%,綜合專業性評價為加分評價,最高加分為10分。即,學生學科成績計分辦法:學生學科成績=過程性評價得分×50%+終結性評價得分×50%+綜合專業性評價得分。
(一)過程性評價細則
(二)終結性考試評價大綱
1.終結性考試評價組成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終結性考試評價由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兩部分組成。其中理論考試評價權重為(40)%,技能考試評價權重為(60)%。
2.考試的基本形式及時間
理論考試采用采用閉卷型筆試,時間為(90)分鐘;技能考試采用現場操作型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3.理論考試評價說明
(1)理論命題原則。以課程標準、課程規定的教材和教學計劃為依據,按照中職學生學習的特點,全面考察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情況;試卷中不同難度層次題量比例為2:5:2:1(容易:一般:較難:難)。
(2)試題類型。(依據課程特點)一般包括選擇題(共 10道,20 分),填空題(共10 道,10分),判斷題(共 10道,10 分),簡答題(共6 道,30分),綜合題(共 2道,30分)。
4.考試模塊
模塊一:鉗工常用工具的介紹;模塊二:鉗工常用的加工方法;模塊三:裝配基本知識;模塊四:固定連接的裝配;模塊五:軸承和軸的組裝;模塊六:傳動機構裝配;模塊七:普通車床及其總裝備;模塊八:修理的基本知識。
(三)技能考試評價項目及要求
1.考試項目
項目一:臺虎鉗的拆裝;項目二:軸承座立體劃線;項目三:T形體的制作;項目四:雙面V形架的制作;項目五:90刀口角尺的制作;項目六:限位塊的制作;項目七:六角體的銼配;項目八:拼塊的制作;項目九:減速器的裝配;項目十:冷沖模的裝配;項目十一:技能考核訓練。
2.考試模式以必考模塊(權重60%)+自選模塊(權重40%)
模塊一為第一學期必考模塊,模塊二為第二學期必考模塊,模塊三、四、五為第一學期自選/抽考模塊,模塊三—六為第二學期的自選/抽考模塊
3.考試組織
由專業教學部相關教師組織學生技能考核。學校組織企業專家及專業教師進行質量抽測。
4.技能考試命題原則
從中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水平出發,以鉗工操作工藝規范為依據,融合鉗工操作證的考試要求,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安裝布線工藝水平等進行檢測。實踐操作考試,滿分100分,時間為120分鐘。本學科實踐操作考試主要從安全文明操作規程、加工技術和裝配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價。
(四)終結性考試評價計分辦法
終結性考試評價得分=理論考試得分×(40%)+技能考試得分×(60%)
(五)綜合專業性評價細則
1.本學期參加鉗工二課堂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加5分;
2.本學期參加市級鉗工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的加10分,二等獎的加8分,三等獎的加7分;參加校級鉗工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的加7分,二等獎的加5分,三等獎的加4分;
3.本學期參加中級鉗工技能等級考試,理論考試合格的加5分,實操考試合格的加5分。
二、結束語
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對理論知識學習進行了考查,還考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主動性參與學習、積極性思考、學習動力和興趣都有了很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專業素質都有了很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慶會.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1(02).
[2]李偉;探討提高鉗工實訓質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與企業;2012(02)
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