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要:現代化教育理念下,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教學指標之一。學前幼兒同伴積極交往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增強情感交流,促進形成合作理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學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對策:一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二是幼兒園制定交往規則;三是組織集體游戲活動;四是幼兒教師積極引導;五是開展混齡交往。
關鍵詞:學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能力是學前幼兒的重要能力之一,不良的交往行為不僅不利于孩子融入幼兒園的集體學習及生活,更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中,家長及幼兒教師要通過攜手共進,采用有效方法,引導學前幼兒實現良好的交往行為。
一、同伴積極交往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3-6歲學前幼兒,他們的思維具有中心化的特點,傾向于維護自己的利益,很少關注他人的心情。開展學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下,幼兒教師通過組織各類互動的集體游戲,讓幼兒積極參與,在發生矛盾沖突后,幼兒教師引導孩子自主解決問題。同時,幼兒在交往中也能夠克服自己的憤怒、任性等不良情緒,進而實現幼兒思維的發展。
(二)增強情感交流
學前幼兒同伴積極交往下,交往更具備多樣性,學前幼兒面對不同家庭背景、知識層次及心理特征的同伴,也表現出交往更具復雜性,他們更會探求不同的交往方式,他們在娛樂中共同參與集體活動,分享玩具,互幫互助,更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情感交流渠道,促進增強情感交流。
(三)促進形成合作理念
學前幼兒同伴積極交往下,幼兒教師通過開展同伴交往的集體活動,布置同伴交往作業,如搭建類游戲,需要幼兒互助才能完成,在安排好任務后,幼兒將會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為了整體的利益,他們往往會放下彼此的分歧,建立合作共贏的理念。
二、提高學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在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的教學中,家長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家庭交流氛圍。首先,家長重視提高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深入孩子內心,保持雙向的互動,更要注意傾聽,保持心靈的交流,進而構建民主、自由、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圍,使孩子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教育,對于個別內向的孩子,家長不能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以免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在給予關懷的情況下不斷開展心理疏導教育。最后,家長要堅持科學育兒,利用積極引導的形式,促進幼兒移情體驗。通過幼兒親身經歷或模仿虛擬場景,加強幼兒感性認識,通過移情理解獲得同伴交往中的深層次感悟。樂樂經常搶別人玩具的做法,當樂樂其他小朋友搶玩具后,他會以哭鬧的方式尋求幫助,這時候家長可以利用機會進行教育,讓他感受玩具被搶后的情緒,以此來學會換位思考,進而改變自己搶玩具的不良交往習慣。
(二)幼兒園制定交往規則
幼兒園要積極發揮提高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主陣地”作用,將幼兒交往能力的提升納入重要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關注幼兒的交往行為,細化交往程序,并運用好表揚的形式。如針對某幼兒入園不打招呼的行為,幼兒教師及家長要反復強調幼兒園的交往規則,讓孩子從入園打招呼的小事情做起,當孩子不能打招呼時,幼兒教師也不要急于求成,批評孩子,當孩子積極打招呼后,幼兒教師運用評價語的激勵性作用,滿足孩子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其良好的交往行為得到內化。同時,幼兒園還要設置集體活動的交往規則,明確集體活動中的規則及注意事項,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積極參與,對于個別喜歡獨自游戲的幼兒,幼兒教師要做好談心談話,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其他幼兒的帶動作用,逐漸參與集體活動。此外,獨立自主的孩子也更能夠受到孩子的普遍歡迎,幼兒園也要積極致力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制定明確的自理能力培養細則,引導孩子自主穿衣、吃飯、午睡等,在自理行為得到內化后,幼兒更具自信,交往能力有效提升。
(三)組織集體游戲活動
基于幼兒心理特點,他們熱衷于游戲活動,為了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幼兒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互動,通過合作增強同伴交往能力。幼兒教師可以組織語言類集體游戲,如“兒歌對唱”、“成語接龍”、“丟手絹”等在這些語言類游戲讓孩子們在交流過程中,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類游戲,如“老鷹捉小雞”、“警察抓小偷”等,孩子們扮演對應角色,通過團隊協作,讓孩子們在互動下的愉快氛圍里,收獲友情,增強情感體驗,更能夠深入感悟人與人交往的經驗,無形中掌握交往的方法。此教師還以組織體育類集體游戲,如“傳球游戲”、“小兔子運蘿卜”、“青蛙跳遠”等,通過分配小組,讓不同小組之間競爭,讓每個組員通過合作獲得體育游戲的勝利。這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游戲活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吸引幼兒參與的同時,在積極的同伴交往中,收獲交往經驗。
(四)幼兒教師積極引導
幼兒教師要積極發揮幼兒教育的主體作用,對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堅持科學引導的原則,幼兒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并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原理,對于交往能力不強不積極交往的幼兒,幼兒教師不要過度糾正,而是要在尊重每個孩子的前提下,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五)開展混齡交往
幼兒園在開展同齡交往中,還有積極開展混齡交往。幼兒的混齡交往能力指兩名或兩名以上的不同年齡學前兒童在共同交往中的適應、感受及協調處理與混齡同伴之間關系的能力綜合。混齡交往模式下,通過與不同年齡的幼兒的交往,可以發現心智成長的差異,自身的心智有所成長,大齡幼兒思維能力相對成熟,更能夠團結合作,不同年齡的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由大齡幼兒引導小齡幼兒認知,低齡幼兒更容易產生尊敬的情感,促進其良好交往能力的提升。幼兒教師要積極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混齡交往環境,設置混齡交往區,準備豐富多彩的混齡交往材料,對幼兒的混齡交往行為實時指導和評價,引導混齡幼兒開展積極的交往行為。
三、結束語
基于幼兒心理、傾聽幼兒聲音,無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積極致力于幼兒心理成長的教育,開展提高幼兒交往的相關工作,鼓勵和引導幼兒積極交往,提高幼兒交往能力。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建安新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