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峰
摘要:本文以隱性語法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運用為理論依據,從英語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探討了語法教學的隱性原則,意義先行原則和適量原則。
關鍵詞:語法教學 ? 隱性 ?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提到語法教學,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自己在初中時的學習情景:英語老師站在黑板前大段文字地敘述什么是過去式?什么時候用“Did”?那時候的我們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由老師向我們灌輸這些讓我們感到有些“莫明其妙”的grammar。再就是強迫自己去消化并吸收。現在我自己成為一名英語老師,當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是否也可以像當年我的老師教我那樣“如法炮制”呢?答案是否定的。豪無疑問,小學階段要進行語法教學,關鍵是如何進行語法教學呢?
英語語法教學之所以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有許多原因的。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英語語法自身在英語這個語言中的重要性,即英語本身是離不開英語語法的;二是英語在中國是被作為外語來教學和學習的,因此語法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英語語法教學與學習還將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研究課。
曾幾何時,老師極度關注英語的交際功能,淡化,甚至忽略語言形式的對錯。被老師遇到要上公開課以及教學研討交流,更是回避語法教學。教師不強調,學生當然也不會重視。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缺乏必要的語法知識而阻礙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活用教材,將所學語言技能轉化為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問題一直困繞著我們。教學中發現,學生在用英語進行交流時,不能準確地把握人稱與時態,影響交流活動的正常開展。從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來看,似乎只要學生通過聽、說、唱、讀、做,學會簡單的英語對話或用英語進行簡單描述日常生活就達到了教學目的,語法教學可有可無。其實不然,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部分,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靜態的封閉的語法知識是在運用中為動態的、開放的、創造性的交際活動服務,掌握正確的語法有利于實現交際目的。
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正確把握語法的位置,將語法教學放在以實現真實的交際意圖為中心的交際活動中進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習得性的隱性原則教學
根據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讓小學語法教法動起來,因而語法教學必須強調習得性的隱性原則教學,讓小學生在無意識中習得語法。所謂隱性,是指我們可以通過趣味性、情景性、游戲性、直觀性的學習方法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語法規則。
1.創設情景,使語法教學形象化
小學生喜歡閱讀故事、表演故事、欣賞故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story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語法教學與故事表演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情景化,加快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速度。
2.巧設活動,使語法教學直觀化
眾所周知,一個剛出世的嬰兒就像一張白紙,但僅在三年的時間里,他們幾乎能將全部的語言變為已有,這就是在真實語境中自然習得母語的功效,句型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它主要體現語言結構。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課堂上我充分發揮體態語的作用,幫助學生正確掌握詞語的含義、語言的用法、理解語法的結構,將語法概念系統化。
3.創編歌謠,使語法教學趣味化
學生理解了語法現象之后,就需要記憶。小學生記憶方式以形象記憶為主,枯燥的知識如果讓他們死記硬背,他們會感到厭煩,這時,老師可以通過節奏感較強的兒歌來幫他們加深記憶,學生學會了動詞過去式的構成,老師可引導學生自編兒歌,讓他們通過聯想,自己歸納語言規律。
4.善于歸納,使語法教學系統化
在教學中,如果老師完全依照教材,教材中出現一點語法就學一點,那么學生的語言知識往往是支離破碎和模糊的,因此老師要理順每冊教材和各單元之間的語言聯系,把握好每個語法在教材中的分布規律,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也可以在學生學習完知識點以后,再分小組自己發現和找出規律。
5.穿插寫的訓練,使語法教學得以鞏固
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語言概念,四項技能不可分離、缺一不可。
二、意義先行原則教學
英國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學習語言時,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在語言的意義上,他們很少注意到語言形式或語言規則。如果老師在開始授課時,先談語法規則,勢必導致學生興趣低下。所以,在語法教學上,應采用這樣的教學順序:讓學生在一個有意義的情景中理解所教語法項目的意義,然后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孩子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交際性活動,運用所學的語法項目。最后,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語法規則上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
三、適量原則教學
講解時要適時,適量、解釋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啰嗦,重復累贅,費時多,反而弄巧成拙,導致學生生厭,其實學英語就像學計算機或學駕駛一樣,太多的理論解釋反而適得其反,最關鍵的是實踐、實踐、再實踐。況且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發盡成熟,這方面的能力比不上成人,所以在涉及語法解釋時更應注意適量原則。
四、堅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的教學
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之學習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追求。要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就英語學科而言,小學生應具有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主要有三種語音拼讀能力。不重視語音和英語拼讀能力的培養無異剝奪學生可持續發展之學習能力。
兒童對語法知識的認識必須經歷由淺至深、由一般而特殊的構成。學生對許多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的認識將由模糊而逐漸清晰,由“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而那時,他們將自覺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并對語言學習始終保持長盛不衰的興趣。
總之,語法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無法回避的,淡化語法,避難取易,勢必會阻礙學生對語言的深層學習和理解。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語法教學。然后,要從英語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合理利用和開發教材,給學生提供寬廣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到知識。
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