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作強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情感是心靈的鑰匙,愛是教育的基礎。深厚、融洽的師生之情會使教學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學生精力飽滿,情緒高漲,思維積極主動,有助于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獲得成功。因此,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要重視與學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既要做他們的“良師”,又要做他們的“益友”,以一種平等親切的姿態主動去理解、關心、愛護、信任學生。
一、以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課余時間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一起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在激烈的對抗中我們成了要好的朋友。我經常跟同學們說上課我們是師生,下課我們就是朋友,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進步。我們班的馮某某是個運動健將,在縣運動會上分獲400米和800米兩項冠軍,但是學習成績卻比較差,不愛和人說話,同學關系也不是很好。為了了解他的情況,我每天跟他一起訓練,早晨和他一起到校,晚上和他一起離校。他看我每天都到校陪他訓練,不拋棄、不放棄,逐漸打開心扉。原來他的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和弟弟,日子過得比較艱難,他計劃初中畢業就不上了回家幫助媽媽。我了解到這些情況,覺得他有體育特長不上有點可惜,就幫助他聯系學校,蘆臺一中、二中紛紛表示愿意接收他到校上學。通過多方努力,他如愿以償的考取了蘆臺二中,現在他也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深入學生生活,關心關愛學生,以興趣為契機,以情感為紐帶,既收獲了成功,又收獲了親情。
二、以情感明確真理追求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講概念還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濃厚興趣。
1.語言含情,講活知識
我以飽滿的情緒講授每節課,同時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雨絲般的描述,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我的語調而變化。
2.故事滲情,吸引學生
在汶川大地震中,當我們的救援隊員來到北川,大家驚訝的發現,這里最嚴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戰士們在這里巡回,突然聽到在廢墟里發出微弱的聲音:“救我!誰來救我!”救援人員把那廢墟搬開,用千斤頂把預制板掀開,發現里面有一個不到3歲的小女孩,她們已經被壓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戰士們把那孩子拉了出來,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的爸爸媽媽,解放軍叔叔來了!”戰士們聽到以后,把預制板再撬起后發現,下面躺著的是孩子的父親,母親,而那一目讓所有的戰士流淚,孩子的父母已經離開了人世,媽媽面朝上,支撐那塊預制板,父親背朝下,像俯臥撐一樣,背上壓著一塊預制板,就在父親母親手臂交叉的中間,那個小小的空隙里,那位小姑娘幸存了,那是父母親對女兒最后的呵護!
3.媒體育情,形情交融
情感教學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產生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三、以情感引導學生行為
道德與法治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覺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導之以行。
1.教師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講“關心他人”時,我視學生為自家的孩子,思想上鼓勵他們進步,主動當他們入團介紹人;學習上耐心輔導;晚自習后,還護送路遠的同學回家。講“熱愛勞動”,在學校大掃除中,我不怕臟累干在前。從我的行動中,同學們懂得了什么是率先垂范。
2.以情啟思,明理踐行
如講“孝敬父母”的內容時,我列舉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又展示《游子吟》的詩句,引導學生們討論一下:“父母是怎樣關心自己的?”最后,我給同學們播放了鄒越演講的視頻《讓世界充滿愛》,當視頻當中的同學們喊出:“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爸爸!你辛苦了!爸爸!我愛你!爺爺奶奶辛苦了!外公外婆辛苦了!我愛你們!”同學們也感動的熱淚盈眶。之后,我經常接到家長的電話,都是反映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3.嚴中有情,端正學風
對于那些調皮的學生,我不是一味的簡單粗暴,也不是包庇縱容,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理有節的批評。幫助他們分析危害,并與他們一起學習關于“ 遵守紀律”的內容,使他們明白“嚴是愛、縱是害、不管不問能變壞”的道理。
四、用情感投身社會實踐
長期以來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是一種封閉、孤立的教學,缺乏富有情感色彩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必然影響到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使其難以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而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激發人的情感,也可以豐富和鞏固人的情感。如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做有益的事情,可以使他們在親身活動中,培養愛親人、愛老師、愛同學、愛家鄉、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毫無疑問,沒有行為的實踐,就不可能有切身體驗,也難于形成人的真情實感,不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因此,道德與法治課不僅要進行與情感有關的課堂教學,還必須有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把有關教學內容與豐富多彩、扎實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行激情,以情育理,從而促使教學最終取得全面的成功。
實踐證明,“情”從“愛”中來,有了濃厚的愛,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學為先,才能促使學生愛學、樂學,學好、用好道德與法治課的知識;也只有擁有豐富的情感,才能學好用好實踐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真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天津市寧河區造甲城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