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前言: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放你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不僅僅只是幼兒園或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勝任的,需要家園合作才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家園合作
張帆將家園合作解釋為幼兒園和家庭(含社區)都把自己當做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和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
(二)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綜合心理學家解釋,行為習慣有以下特點:
1.習慣是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后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
3.習慣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者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
(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意義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其就英國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一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而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日復一日循序漸進的養成。它不僅體現在教育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四)家園合作與行為習慣培養的關系
家園合作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舉措,幼兒園和家庭是發展幼兒行為習慣的主體,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支持,通過兩者的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家園合作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中的體現
在幼兒園孩子們從小班開始就會自主完成換衣服、打餐、鋪被子等等一系列活動,打灑食物或發現地面濕的時候會主動找工具來進行清理等。
那孩子們的行為習慣要如何養成呢?
在幼兒入園前先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入園后的安排及配合,充分了解幼兒園生活。當孩子入園后采用過渡式讓家長逐步退出幼兒園,從家長整天陪伴-陪半天-幼兒自主上學。這個過程能有效減緩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家長能了解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并幫助幼兒熟悉幼兒園幫助幼兒更快的養成在園的一日生活行為習慣。
教師需經常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幼兒在園的生活,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及相關配合。家長也會跟老師反饋幼兒在家的行為習慣,幼兒園也會配合家長在園關注幼兒的相關表現,并根據幼兒情況開展相關教育教學。
家園合作對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極其重要,幼兒園和家庭在不斷的進行溝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中慢慢地建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三、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家園合作教育的一致性
1.家園溝通的意識
家園合作中需要有溝通的意識,因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幼兒園或家庭一方的事,需要雙方合作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只有溝通才能相互了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所以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幼兒園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樹立家園溝通的意識。
2.幫助家長提高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認識
在家園合作中幫助家長提高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認識。感受一個小習慣的養成對幼兒的影響。了解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其身心健康及和諧發展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币粋€好行為對以后的影響極其重要。
(二)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的水平
家長是幼兒成長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影響幼兒成長的重要環節。有許多家長的教育觀與教育行為是與正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所以引領家庭家庭教育,提升家長的育兒觀成為幼兒園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由家庭成員的教育理念、修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家庭氛圍所組成的,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孩子在一個家庭成員和睦相處、互相尊重、家庭氛圍舒適愉快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么這個孩子他從小就會尊重他人,性格活潑開朗,反之亦然。
創設良好的環境首先需要家庭成員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環境,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感受愛的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對人有禮貌、相互尊重。其次,要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得孩子從小有一種對身邊事物美的情感,保持身邊環境的整潔舒適、愛護身邊的物體,生活有規律的良好行為習慣。再者,家庭的教育要統一,在孩子面前不要有分歧,讓孩子知道家人們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最后,把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延伸至家庭教育中,幼兒園是怎樣培養幼兒習慣的,在家也要堅持,可以鞏固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1.正面引導
當有人一直在你耳邊說不要做什么,不能可以做什么,如:你現在不可以看電視。那你現記住的就并不是不可以看電視這個事,而是記住了“看電視”。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強調了“看電視”所以人們潛意識的就把“看電視”這個事情記住了。當你用正面引導的方式來說這一句話,如:“你現在可以吃水果,可以去草地上玩。”那么你會記住現在可以吃水果,可以出去玩,而沒有了看電視的這一個選項。把“不”換成“可以”用積極的正面引導方式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糾正錯誤的行為,以肯定的形式出現,更容易讓人接受。
2.榜樣教育
幼兒期的幼兒是最喜歡用模仿的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特別是模仿在家的父母和老師,這時父母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并記在心中甚至表現出來,所以父母和老師對于幼兒來說就是一個榜樣的作用。
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科學地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可以就孩子的教育問題召開家庭會議,就孩子出現的問題來進行分析和商量解決辦法,在教育的過程中保持一致性,形成家庭教育統一化。
幼兒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朝夕之事,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需要社會、幼兒園、家庭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下不斷的成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家園脫節,事倍功半;家園合作,事半功倍。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社會共同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美好的環境,讓幼兒在良好行為習慣中健康成長。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建安新村幼兒園(天驕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