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
幼兒天生就愛模仿,極具表演天賦,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兒,模仿能力逐漸增強,有趣的模仿來源和自由暢想的空間能開啟無限可能。繪本作為兒童文學的新興體裁類型,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特征。閱讀后,幼兒經常會模仿其中的語言、動作,這實質上就是幼兒戲劇表演的開端。恰恰契合了《綱要》提出的“幼兒喜歡在游戲中再現和表演他們感興趣的人物、情節和活動場面,表演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不斷求新與創造”。而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戲劇活動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智慧開創出多種形式,以維持幼兒持久的興趣和全面均衡的多元發展。
一、在這一開發嘗試的過程中,教師須心中有兒童觀、教育觀,做到心中有數
(一)選擇能給戲劇活動提供豐富內容的優秀繪本
幼兒選擇感興趣的繪本,適合進行戲劇活動的好繪本被老師賜予主動性來到幼兒身邊,這是一個雙選互通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可以變成戲劇,也不是所有的繪本都可以創編為幼兒戲劇。
一方面,幼兒戲劇活動是以孩子的興趣點來生成的,舉例大班幼兒,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具有童趣特點的繪本更能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表演興趣。如語言沖擊力強的《野獸國》,故事情節曲折的《最棒的探險隊》等。
另一方面,用戲劇元素選擇繪本,從教師強調的要素中選擇繪本。只有選擇符合幼兒發展特點、符合戲劇基本元素的繪本才能創編出優秀的幼兒戲劇。這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戲劇教學中精選繪本,為幼兒戲劇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
(二)具有專業的戲劇方面知識儲備和戲劇教育能力
教師應重塑對幼兒戲劇的認知,正確界定幼兒戲劇及幼兒戲劇活動,真正了解幼兒戲劇的內涵。教師需保有熱情重視幼兒在戲劇中的主體性作用,在幼兒戲劇活動中扮演鼓勵者、觀察者、指導者、示范者、組織者、反饋者和幫助者,使幼兒戲劇達到幼兒自身發展的重要價值和人文追求。
二、心中有數的基礎上,如何讓靜態平面的繪本慢慢變成到立體動態的戲劇
教師應嘗試多種策略,幼兒園戲劇活動最大的特點是綜合性,它具有強大的融合力和雜糅性,任何對幼兒有利的形式和內容都可以融入幼兒戲劇活動中。歸類為幾種有效形式,且可為遞進交錯關系:
(一)即興模仿游戲,提升表現力
幼兒喜歡游戲,游戲使玩中有學,結合到戲劇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從生活過渡到表演,把好玩的游戲變成有那么點藝術性,就需要有趣的游戲帶入,遵循幼兒的發展軌跡及進入游戲狀態的順序,可將模仿游戲分兩階段:
前一階段:解放幼兒天性的即興模仿游戲。
舉個簡單的游戲例子:仙女“ 魔法棒”,玩法為: 幼兒圍一圈,老師手持魔法棒坐在中間或按圓圈走動,告訴幼兒,通過“魔法棒” 可以和童話森林的仙女說話,可以說說自己的名字,或者喜歡什么,說不出可以做個簡單的動作,也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魔法棒” 會像時鐘的指針一樣轉動,如果想說,當它轉過幼兒面前時, 可將手伸出來說“停”。什么時候說處于幼兒自愿狀態,老師只是從旁加以鼓勵。
后一階段:提升表現力的即興模仿游戲
當孩子漸漸融人小組、集體、“團隊”,不再害羞時,我們接下來的游戲要培養的是孩子們的想象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及對角色的自我感知能力。
在繪本戲劇教學活動中,這種即興模仿的游戲常常結合繪本中表演元素以暖身游戲的形式出現。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利用過渡環節帶幼兒多玩一些這樣的小游戲,注重戲劇活動中的“戲”,既游戲。
(二)集體活動細致分析,了解戲劇構造
基于繪本的戲劇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戲劇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將戲劇與語言活動、藝術活動、表演區游戲相結合,豐富了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教師對繪本進行故事分析和活動設計后,重點是戲劇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將各類活動形式和方式運用于戲劇教學活動之中。活動中需引用各類戲劇活動范式,幫助幼兒建構戲劇畫面和情節。關于戲劇活動范式,借鑒著名兒童戲劇導演王添強老師所采用的活動范式,如:定格畫面、一句話臺詞、片段表演、時空轉換、教師入戲、思路追蹤等。
(三)輔助戲劇表演的多領域活動為戲劇添彩
到繪本戲劇活動的開展,以幼兒園五大領域劃分后,語言領域往往占戲劇活動的較大比重。單看戲劇元素:主題、情節、對話、角色和環境五大方面。除了語言領域的主體作用,還需要在幼兒園戲劇活動中借助多領域活動豐富戲劇活動。目前,幼兒園的戲劇活動較過去相比因繪本的出現而變得豐富多彩,別出心裁。特別是大班幼兒綜合能力強,能夠在戲劇活動中加入諸多元素,音效和音樂、舞蹈的加入使戲劇活動更加特別,這需要藝術領域的知識積淀和教師的技術支持。
(四)表演區戲劇,好戲上演
表演區是最容易吸引幼兒參與到戲劇活動的游戲區,教師認真觀察、適時適度指導,以繪本為載體以繪本為依據貫穿到游戲中。如幼兒最開始進入表演區游戲,會自發從某個繪本故事中需要的材料開始準備,可能是服裝也可能是故事中用的道具,孩子們很喜歡這種游戲,在準備的過程中使得興趣更濃。在自主分配角色、做演出計劃、自由表演等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戲劇表演經驗,創造力想象力運用其中,同時小組式的游戲教師更能發現看到幼兒的表演及時關注輔助,教師可嘗試以下指導策略:
1.在教育活動中幫助孩子熟悉經驗(歌唱、打擊樂、故事、戲劇)
2.當觀眾,進行隱形評價(獻花、獻水果)
3.演孩子不愛演的角色,推動游戲進程。(教師入戲)
4.以導演的身份幫助孩子組織、排練。
5.以教師的身份進行組織、調停、引導。
6.在游戲區的分享環節請小朋友演一演(帶著任務玩)。
7.去看別的班的表演,支持孩子的創造。
綜合以上,以繪本為載體建構多種形式的幼兒園戲劇活動,教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重過程輕結果,重“戲”輕“劇”,該是教師放在心中的一艘小船,帶領幼兒獲得歡樂的情緒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不斷追求美的價值體現,獲得集體感和歸屬感的認同,感受戲劇的魅力。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戲劇的藝術美,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以陶冶性情,培養幼兒的完整人格。
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幼兒園